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前幾年有一本書非常火爆,《風雨哈佛路》。

講的就是作者自己從一個貧民窟毫無希望的家庭出身女孩,睡大街、撿垃圾,一路奮鬥考入哈佛大學的歷程,後將其拍成了電影。

在河北的一個小村莊裡,也有一個同樣勵志的故事。

生於1999年的龐眾望,撿垃圾,照顧母親,一路奮鬥,在2017年考入清華大學,並在入學時候由清華校長親自迎接!

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龐眾望出生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龐莊村,2017年高考以684分獲得滄州市理科狀元,並獲得清華大學60分的加分,總分744分,已通過清華大學"自強計劃"錄取。

那我們就來說說,龐眾望到底有多自強:

  • 他的母親因幼年患嬰兒癱生活不能自理;
  • 其父患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
  • 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僅靠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來維持。
  • 5歲時候踩在凳子上學習做飯;
  • 小學的6年時間裡不撿廢鐵、塑料瓶、紙板積攢起來賣錢,小手時常被割傷;
  • 7歲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動手術;
  • 初二他媽媽嚴重貧血住院,他每天去菜市場撿菜葉吃。
  • ……

即使艱難如此,他仍然刻苦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高考成績雖然離清華還差10分,但清華給了他加分60分的待遇錄取,報到那天校長邱勇第一個接待了他。

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學習一直能夠名列前茅,老是做第一第二?"

龐眾望回答說:"從小到大,感覺我媽媽教我的很多,她就說過你面對什麼,你就要去解決什麼,因為你總是要走下去的"。

他的優異成績源自他的選擇,他選擇了積極面對!

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一、積極面對家庭的貧困

當記者問龐眾望為什麼家裡那麼艱難,但看不到任何負面情緒,而是滿滿的正能量時,他說,媽媽從小就沒給他灌輸不好的思想,所以也沒在意,等長大了更多的是理解,也就知道如何去做好了。

不少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會很自卑,特別害怕與別人討論自己的家庭,龐眾望卻說:"我沒有覺得我的家庭有哪一點拿不出去的,有哪一點不值得去討論的,因為我媽媽那麼好,我姥姥姥爺也那麼好,我的每一個親人都那麼好,我的家庭有哪裡是拿不出去討論的呢,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

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二、積極面對自己的出身

從小,別人家同齡的孩子還在甜夢中的時候,小眾望已早早起床,掃地、燒水、收拾房間,照顧媽媽洗漱、方便、清洗便盆,在別人孩子眼中的苦與累,在小眾望這裡卻尋不到一絲煩惱。他覺得只要能天天跟媽媽在一起,他就覺得很幸福。平時,他很少在外面嬉戲玩耍,而是靜靜地陪在媽媽身邊,同媽媽聊天,打理媽媽的日常生活。人前人後,他都毫不避諱談論自己的家庭,毫無自卑感或躲避感。

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三、積極面對生活的打擊

在龐眾望7歲的時候突然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他的媽媽推著輪椅挨家挨戶地借滿了手術費。但在他上初二時,媽媽因嚴重貧血住院,他挨家挨戶地去借住院費,好心人幫助的每一筆錢他都記在本子上。自己去醫院照顧母親,為了省錢,他在醫院旁邊的小飯店打一些零工,每天都去菜市場撿爛菜葉,順便給媽媽買一些便宜的菜,然後,借用店裡的鍋炒一下……

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鬆學業。

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一貧如洗的家中牆壁上貼滿的一張張獎狀,是龐眾望自強成長的見證,見證著這位自強少年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在苦難中汲取力量。

而正是龐眾望的自強自律幫助他撐過了黎明前的黑暗。

“世界吻我以痛,我仍報之以歌。”

苦難是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筆財富;對於弱者,則是萬丈深淵。

這就是苦難的意義。


寒門仍出貴子:狀元龐眾望撿垃圾,照顧癱瘓母親,一路奮鬥進清華

分享學霸高分秘訣,用學霸的方法四兩撥千斤,輕鬆考高分,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更多精彩好文,請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