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生死局:黃金期休眠兩個月,後市如何轉危為安?

受疫情影響,主題公園業務休眠期轉眼已近兩個月。

3月20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將迎來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閉園56天后的首個開園日,但距離恢復正常運營還任重道遠。為防控疫情,公園方面會對遊客密度進行實時監控,日最高承載量、瞬時最大承載量都不超過核定值的50%,室內場館瞬時承載量不超過核定值的30%。而疫情尚未結束,從2003年非典時期的情況來看,主題公園在疫情期間幾乎門可羅雀。

對於海昌海洋公園來說,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煙臺海昌鯨鯊海洋公園、成都海昌海洋公園是旗下10個在運營的主題公園中最早準備復園復工的,海昌海洋公園旗下的其他主題公園與國內絕大多數的主題公園一樣,尚且在休眠狀態中抵禦疫情的衝擊,這場休眠在1月25日(正月初一)前後開始,至今已將近兩個月。

行業內,有人調侃主題公園“靠天吃飯、靠自然吃飯、靠遊客吃飯”,非常脆弱,疫情將主題公園的這種脆弱暴露得淋漓盡致。大連聖亞總裁肖峰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說:“當我們這樣的企業在2003年遇到非典時、在現在遇到新冠疫情時,衝擊不是非常大,(而)是致命的。”

主題公園的營收通常由門票一力支撐,閉園或者說沒有遊客造訪,容易陷入“顆粒無收”的困境。那麼,疫情對行業中的企業和人員已經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企業給出了怎樣的應對措施?現在企業可以做哪些準備工作以便疫情結束後儘快、儘量收回損失?主題公園又該如何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呢?

沉重打擊

“初步預估公司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損失約5000萬元,主要為春節活動營銷及營造方面的投入、門票收入損失、增加的防疫費用。”3月13日,大連聖亞總裁肖峰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坦承,自1月25日旗下的景區暫停營業以來,公司的營收幾乎為零,暫停營業期間,除開維護人員,公司大部分人員是遠程辦公。為了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從2月份開始,大連聖亞已經在高管層實行跟基層員工同薪同酬的薪資方案,每個高管領到的工資不含五險一金不到2000元。

大連聖亞成立於1994年,2002年上市,是國內歷史較為悠久且有知名度的海洋主題公園運營商,目前主要經營水族館、海洋館、極地館,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4427萬元,從肖峰給出的損失數字來看,疫情已經抹掉大連聖亞一個季度的營收。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向經濟觀察報分析,主題公園一年的營收高峰期通常只有3個節點:春節、暑假和國慶,對於規模小、知名度低的主題公園來說,春節期間閉園,會讓它們損失30%左右的年營收,而春節前的食品、紀念品儲備,園區節日佈置,演藝節目如煙火表演、無人機表演支付的訂金,都成為沉沒成本。

對比表演者大多是人的宋城演藝、體驗項目主要靠遊樂設施輔助完成的華僑城,大連聖亞、海昌海洋公園這種海洋主題的公園、廣東長隆集團這種綜合性主題公園,都還有一個非常剛性的支出,就是動物的飼養、保育。

“遊樂場的人力成本很高,關了的話裁員降薪也可以考慮,但是動物,關門了你也要養著。”林煥傑提醒,一頭大象,每天的飼料費、保育費需要上千元。

海昌海洋公園2019年半年報披露,海昌海洋公園生物保有量超13萬頭/只,繁育大型珍稀極地及海洋動物8種44頭/只,也實現了國內首例人工哺乳的加州海獅飼育。海昌海洋公園沒有給經濟觀察報提供旗下在營主題公園一天的運營成本數據,肖峰則透露,疫情期間,大連聖亞旗下景區每天的運營成本大概是55萬,主要花在人力支出、水電費和動物飼育,其中動物飼育佔比很高,如果是正常運營,每天的運營成本大概是60萬元。

暫停營業期間,每天一睜眼,就意味著數十萬元白白流走,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或許都是沉重的包袱。肖峰指出,疫情已經對大連聖亞的資金流造成壓力,但他作為在行業裡摸爬滾打20多年的老兵,當年非典時即使不閉園每天的遊客只有十多個人,打打折、照顧一下特殊顧客,也是舉步維艱,經歷過風雨坎坷,目前個人的心態還算平和。

林煥傑介紹,目前國內真正符合主題公園定義的園區是339家,如果將標準放寬,連帶遊樂園、水上樂園等這些在疫情期間都需要暫停營業的公園算進來,整個行業因疫情影響的損失估計有上百億元。

對比宋城演藝管理層在致投資者公告中樂觀地判斷疫後旅遊會反彈,2003年非典過後宋城景區當年就迎來遊客的爆發性增長和高速反彈,林煥傑對主題公園的恢復時間則相對悲觀,他認為國內疫情結束後一年,主題公園的運營才會正常,主要看遊客恐慌心理的消除和出門遊玩慾望的重建。

艱難自救

對於很多主題公園來說,閉園就是絕大部分人員在家歇業的狀態,也有一些主題公園堅持在此階段做點事情,儘管這並不能帶來多少營收,先磨刀,後砍柴。

肖峰向記者介紹,作為大連市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疫情期間,大連聖亞通過官方自媒體,聯動央視平臺“央視頻”及抖音,開展雲直播、雲遊覽活動,活動主要以線上科普、宣傳海洋文化為主。趁著暫停營業園區人少的窗口期,聖亞場館的升級改造項目繼續推進,升級後的場館估計能在5月1日之前重新開放。

海昌海洋公園則向經濟觀察報介紹,疫情期間海昌海洋公園聯動合作伙伴、主流媒體開展公益抗疫傳播,品牌宣傳轉向線上。2月14日,海昌開始聯動新浪微博、抖音、快手、頭條號、一直播等平臺進行雲直播,目前直播近30場,即時觀看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估計覆蓋的用戶超億人次;2月24日起,基於動物飼養、養護的能力和經驗,海昌海洋公園在官方微信平臺推出免費的“海博士在線諮詢”服務,由公司體系內觀賞魚類飼養團隊在線幫魚友解決動物飼養、疾病諮詢問題。這些在線遊園、在線科普雖然都是公益性質,但海昌海洋公園期待能通過線上的方式保持顧客黏性,為園區重新開園做準備。

海昌海洋公園方面稱,公司也在開發一些創新收入,例如官方自營店鋪推出旗下全國十大項目的超值年卡預售、數十款居家優品大禮包及開學文具禮盒等,部分園區內餐飲有在做線上無接觸外賣。

但值得指出的是,行業內,即使是擁有為數不少且辨識度高的IP的迪士尼,二消產品的銷售在整體營收中佔比很低。海昌海洋公園的2019年半年報披露,上半年來自公園的營收為10.87億元,非門票收入為3.5億元,佔不到公園營收的兩成比例,二消產品銷售是非門票收入的一部分。

打折優惠、改變門票搭售模式,是不少主題公園目前推出的吸引客流手段。林煥傑指出,今年主題公園在年卡銷售方面頗下功夫,未來潛在客戶的競爭應該會加劇。

宋城演藝方面稱,杭州宋城演藝王國將全新亮相,推出399元/人一日票(原有千古情320元/人票價體系保留),觀看數十臺豐富多元的演出劇目。從“一臺劇目、一個公園、一張門票”的模式向多劇目、多種票型組合的演藝平臺轉變、升級。宋城演藝董事長黃巧靈透露,杭州宋城景區工程系統會借疫情暫停營業的窗口快馬加鞭、放開手腳,對景區進行全方位整改提升;宋城藝術總團的創作人員及宋城千古情藝術團的數百位演員要全力投入到30餘臺演出的創作與排練中。

林煥傑建議,到了這個階段,主題公園運營商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自救:一是分步開園,先室外後室內;二是低價先行,儘管行業遭受重創,但想盡快恢復人流,還得出出血;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方面,消除顧客的恐慌心理,可以請第三方醫療機構或者疾控中心幫忙對園區進行消殺和給防控措施指導,讓權威人士證明,園區可以有效保障遊客的健康;四是要轉變思路,提升服務,思考在接待、全年齡層覆蓋、場館設施方面,是否還可以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疫情思考

主題公園行業因疫情“黑天鵝”陷入被動,但林煥傑直言,如果要問他有什麼應對今次疫情的絕招、妙招或者奇招,那肯定是“沒有”。

儘管普遍遭受重創,但總有一些企業的情況有讓人羨慕的地方。例如,華僑城除了有旅遊方面的收入,還有房地產收入;宋城演藝除了有旅遊景區的收入,還有互聯網平臺的演藝收入,但又有多少家企業能在疫情前做如此大的跨界呢?

疫情凸顯了線上的重要性,但林煥傑並不認為,佈局線上運營可以解決主題公園主要靠門票收入的問題。“主題公園最重要的賣點就是體驗,這種體驗可以是身體、心靈、情感上的體驗,我來到主題公園,是來享受快樂、接受快樂的,周圍人的快樂也可以傳遞給我。”林煥傑強調,在屏幕前看別人坐過山車、看海豚表演跟自己親身去坐、實地去看,有趣程度自然不可相提並論。

肖峰在直播中訴說,儘管大連聖亞已經上市十多年,但依然只是一家中等規模的企業,大家都知道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有風險的,但行業和企業自身的發展史決定了,大連聖亞等行業內絕大多數的企業,已經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林煥傑認為,國內的主題公園普遍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進行產業化的經營。迪士尼模式是全產業鏈的模式,可以生產、輸出IP,樂園只是IP變現和運營的一個環節,國內較早進行全產業運作的主題公園當數華強方特,它有動漫、電影、主題演藝、主題樂園。全產業鏈的運營不是抵禦疫情這種不可抗力因素的絕招,迪士尼樂園在今次疫情中也不能倖免,但一定程度上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打下後續發展的基礎。

肖峰在推動大連聖亞的產業化運營。早在2012年,大連聖亞就提出了大白鯨計劃,所謂的大白鯨計劃,是以“大白鯨”為品牌,佈局產業鏈,上游拓展海洋主題原創兒童文學;中游發展主題動漫、影視及衍生商品等;下游以“海洋文化+複合業態”的模式打造海洋公園、輕資產景區運營或託管。肖峰在直播中介紹,大連聖亞的團隊還沒足夠的實力做跨界多個領域,大白鯨計劃主要是以戰略合作或者控股的方式推進。

肖峰給大連聖亞定下了“藍色迪士尼”的發展目標,他認為,雖然大白鯨計劃尚未在今次疫情中發揮明顯作用,但希望能幫助大連聖亞度過下一個重大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