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就式消費才是生活廉價的根源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些人好像天生具備一雙甄別慧選物品的眼睛。

她的吃穿用度,外人所能看到的穿衣打扮、妝品修飾、家居家飾雖然不是什麼奢侈大牌,但穿在她身上,背在她肩上,擺在她家裡,都顯得有質感、有品位,很有高級感。

你問了下價格,哦,跟你買的同類物品也就差個幾十塊錢。

但你買到的同款衣服看著卻像是地攤貨,背上新包瞬間秒變售票員,客廳那張購買時你看哪哪兒順眼的沙發,一對比,真的就像從二手市場淘來的。

你的櫥櫃裡灑滿各種各樣的衣服,卻挑不出一件令自己滿意的。

洗漱臺上各色號的口紅,各牌子的眼影,雜七雜八的化妝品凌凌亂亂,但你總覺得沒有不高級,每一個是適合自己的。


01 節省不等於廉價

傳統觀念教育我們日常消費要節省,吃穿用度要節儉。買東西要省錢,太貴的東西不能買。

所以為了省錢,看中的東西再喜歡也是看看就好,明星同款只買山寨貨,家裡全是從包郵區淘來的商品。

人都快活成了葛朗臺(最摳門的小說人物之一),到頭來發現錢沒省下多少,卻被生活捶得不像人樣,快要變成了祥林嫂(最充滿怨氣的小說人物之一)。

不禁悲嘆。

大多數人都知道節省重要,省錢重要,卻誤以為節省就代表著便宜,節儉就代表著廉價。

同一用途的產品,選A不選B,就因為A便宜十多塊錢,同一樣式的衣服選C不選D,就因為D比C貴出100來塊錢。

但不知對比的是商品B比A更耐用,衣服D比c做工品質更精細。

寧可去批發市場淘六七十元的T恤,也不願去商場買件不到一百塊的品牌促銷時的同款。

結果買回下水一清潔,T恤沒了T恤樣。將就吧。穿了一天,卻渾身不自信,再也不想穿第二次。打入箱底。

於是,第二個週末,再去批發市場海淘。

本以為物質上“虐待”自己,就能為後續的風險多備一分保障。

殊不知,消費降級,越降越窮。

只將價格作為唯一要素的將就式消費,實際上每一次遭受的都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摺磨。

一次將就,換來數次彌補,心裡的白月光在騷動,買下的替代品就越看越不滿意——質量、質感怎麼用怎麼廉價。

東西一件換過一件,前前後後加起來,早已超過當初那個令自己望而卻步的價格,既花了錢,也失了樂趣。

有人說,購物是一種精神消費,一定得達到滿意的點,你才會善罷甘休,否則只會花更多的錢去彌補這種空缺,讓自己陷入一種“明明很將就,但還是很窮”的惡性循環中。

深以為然。

將就式消費才是生活廉價的根源

02 高級並不一定昂貴

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為了想象中的未來,甘願犧牲眼前的歡愉。

但現實往往是矛盾的——你越是將就和妥協,就越是容易錯過真正渴望的一切。

單位老大哥很喜歡旅遊,曾夢想著周遊世界,或退而求其次走遍全國,但邁一個腳步就要花一筆錢,心疼工資,只好在周邊城市將就。

沒想到一將就,就是幾十年,直到如今,國內一半省份都沒去過,更別談出國。

朋友省吃儉用,素顏朝天,理財積蓄,只為有朝一日全款購房,六七年過去了,手握五十萬,但卻發現房價再也不是你能承受的價格。

人生最大的錯覺,就是誤以為妥協一點、將就一點、容忍一點,多做些準備,就可以更輕易得到幸福。

看到喜歡的商品先收藏著,想去的城市先標著,對喜歡的人先按兵不動,希望把所有美好積攢起來留在日後,於是,先這麼將就著,擱置著。

每日在想象中翻滾熱情,反覆折磨自己的期待,一句“以後再說”,最終,原地踏步。

底線放得越低,變成得到的結果越低。

很多人忽視了一個事實:節省並不等於廉價,節省只是讓你不要鋪張浪費。

不管你承不承認,大多數情況下,同等價位區間內,品牌的產品就是要比雜牌的好。

一雙四五百的品牌皮鞋你可以穿一兩年,但三四百的不知名產品可能幾月就脫膠。

品牌的產品確可以帶給人發自內心的自信和精氣神,相信大家都會有同感。

有人說,生活中,滿足吃喝拉撒的基本需求就夠了。的確。

但如果只停留在“必需”,凡事都以最基本的需求來滿足,凡事凡物都選最廉價的,挑便宜的,那只是生存。

讓自己內心感覺到自信和富足,住所環境條件顯得有品質,有溫度,那才是生活。

而往往,高級與廉價之間並沒有太遙遠的距離。

03 拒絕將就,讓生活變得更富質感

拒絕廉價並不是拒絕節儉,拒絕廉價只是拒絕將就的日子。

人處社會,消費成為必然,而所有廉價的日子,幾乎都是將就的消費開始。

太過將就的日子只是生活在“過”你,而不是你在過生活。就像那個吃葡萄的故事——每次都先吃壞的,所以吃到的下一個永遠都是壞的。

你每天面臨的不過是因一次將就帶來的更多將就,更多的煩惱,失落,失望。

久而久之,生活也廉價、斑駁不堪。

事實是:一味將就只是毫無意義的自我虐待。

那那些不將就的生活才應該是你的追求所在。不吝嗇在生活上的付出,遇到喜歡的東西就買了,遇到沒吃過的美食就嘗試一下,遇到期待的演唱會不妨去釋放一次。不再自我放低要求,不要覺得生活咋樣都行,沒有所謂。

我們每一次自我滿足,每一次休憩,無不是為了下一次出發積蓄能量。路上那麼辛苦,所以,不要總是拿那些廉價品來敷衍自己。

我們追求高級、富有品味的生活,也並非是貪圖虛華,而只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富質感,在自己的接受範圍之內,給自己最好的選擇和最好的犒賞。

因為決定生活幸福感的,是你自己擁有多少真心喜歡和品質珍貴的東西。

所以,下一次消費,答應我,不要老是去選擇廉價和便宜好嗎?

你足夠配得上更加高級的生活。


作者:老貓上樹(又名一哥),新聞學碩士,航空公司職員,專注青年成長與情感。激揚文字,以夢為馬,我不祝你一帆風順,我祝你乘風破浪。歡迎關注同名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