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網2020# 【警惕】“美色”誤人

#淨網2020# 【警惕】“美色”誤人

#淨網2020# 【警惕】“美色”誤人

​​​​ 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瞭解一個人的第一步也許就是通過觀察對方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通過對方發佈的動態來建立對這個人的初步印象。正是因為這一點,一些腦洞大開,別有用心的人居然想到一些“歪點子”來包裝自己。我們在社交軟件和遊戲平臺上結識網友,對方發來的照片和視頻可能並不是他本人。 這種做法不但會欺騙感情,甚至還能騙錢。

#淨網2020# 【警惕】“美色”誤人

#淨網2020# 【警惕】“美色”誤人

一些網購平臺上就有這樣的照片打包銷售,普通人發在微博、朋友圈的自拍,可能會被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盜用到徵婚、交友、微商等平臺,甚至行騙。在這些精修過的照片背後,我們似乎可以嗅到一條見不得光的產業鏈。這些照片是如何被盜用進而實施詐騙的?一般騙子在網上跟網友聊天,網友想跟她/他發展成男女朋友,然後才給她/他打這些錢。基本上都是通過微信、支付寶或銀行卡轉賬,比如說打一些“1314”或者“520”這樣金額的錢,之後也會有很大的幾千元或者幾萬元的打款。 這樣的騙子可能相貌普通,甚至可能會是一個大叔或者阿姨。騙子一般都會用各種藉口逃避見面。為什麼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網友見過面,因為她/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跟網友見了面,她/他自己在網上包裝的形象和實際的形象差距太大,跟網友的關係是不可能維持的,這也是騙子構成詐騙的一個關鍵,因為她完全虛構了事實。對於一些產生懷疑的人,她就花錢購買寫著對方姓名等信息的短視頻來證明。

#淨網2020# 【警惕】“美色”誤人

#淨網2020# 【警惕】“美色”誤人

那麼我們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 “電信詐騙”在多部門、多渠道的長期宣傳與持續打擊下,已經快沒了生存之地,但“社交詐騙”比“電信詐騙”更具有隱秘性與偽裝性,因為牽扯到更為隱私的情感領域,不排除有許多人吃了“社交詐騙”的虧之後,選擇忍氣吞聲,這為消除“社交詐騙”製造了很大的障礙。 如果不想自己的隱私被別人盜用成為騙子的工具騙人害己,就要自己提高警惕、多長點心,不斷增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意識,不要輕信或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無關人員,謹慎添加陌生人為好友,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發佈自己照片時,儘量對陌生人進行分組。 同時,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而作為網絡平臺同樣需要負監管責任,必須及時處理商家的侵權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