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甜如蜜 日子有奔頭 ——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州紀實

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政策的指引下,2014年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州。7年來,廣東省始終遵循“以民生援建為龍頭,產業援建和智力援建為兩翼”的總體思路,累計安排對口支援資金29.96億元,實施項目275個;組織廣州等8市計劃外投入和廣東省社會各界捐款捐物約2.05億元。

7年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甘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對口支援在雪域甘孜結出了累累碩果。這是跨越萬水千山的心手相牽,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體現。

關山萬里飛渡,情灑雪域高原。從今日起,本報將從民生援藏、產業援藏、智力援藏三個方面講述粵川一家親,攜手奔小康的故事,敬請關注。


生活甜如蜜 日子有奔頭 ——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州紀實

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縣邊遠牧區寄宿學校


初春的高原,陽光和煦,碧空如洗。

行走在甘孜高原邊遠牧區,一棟棟嶄新的牧區寄宿制學校樓房巍然矗立,一座座標準化衛生院拔地而起,一幢幢公寓式的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寬闊的馬路乾淨整潔,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一首首幸福讚歌響徹雪域高原……

藏區民生的改善,在日新月異的城鄉風貌中,也在藏族同胞舒展的笑顏裡。


生活甜如蜜 日子有奔頭 ——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州紀實

廣東省援建甘孜縣飛地旅遊產業項目


國之興以厚民生為本。去年以來,廣東省聚焦甘孜州民生領域短板,著力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重點領域問題,不斷提升藏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2019年9月17日,一所高品質、全日制的現代化公辦小學——甘孜縣邊遠牧區育才學校實現開學。學校佔地70畝,教學樓、食堂、體育設施等配套完整。1700多名藏族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在這裡,大城市裡學校有的,這裡也一樣享受“同等待遇”。

“項目總投資超過1億元,建設中廣東省給予大力支持,幫助我們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甘孜縣教育體育局局長唐紅說,學校的投用,將有效提升全縣邊遠牧區學生入學率和鞏固率,讓邊遠牧區適齡兒童接受城區優質教育,從根本上解決“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問題,推動甘孜縣教育再上一個臺階。

13歲的呷絨呷瓦去年9月份剛轉入育才學校。談起和以前學校的差別,他說:“以前的學校位於200多公里外的牧區,學校很小,設施簡陋。現在的學校有很大的教學樓、操場,還有食堂,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學校。在這裡特別興奮,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

2019年,廣東省投入援助資金18893萬元,在甘孜州實施雙語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24個、遠程教育網絡項目3個,惠及學生3.8萬餘名,助力適齡兒童100%入學。

除了硬件投入外,廣東還採取學校精準結對、掛職鍛鍊、專家送教上門等形式,共享廣東優質教學資源。廣東31所中小學結對幫扶甘孜州28所學校;舉辦9期“強師工程”培訓班,累計培訓校長和教職人員606名;選派10名教師到甘孜州內高中開展1年期支教,廣州大學派出專家組送教上門。


生活甜如蜜 日子有奔頭 ——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州紀實

廣東省對口支援新龍縣沙堆鄉衛生院


6年來,從“馬背小校”“帳篷小校”“點校”到雙語寄宿制學校,從最初解決高原山區孩子“難上學”的初衷,到現在要追求“上好學”的目標,廣東教育幫扶為甘孜藏區教育帶來了喜人的變化。

在民生援建中,廣東深化“組團式”醫療支援甘孜。去年,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與甘孜州人民醫院、廣東省疾控中心與甘孜州疾控中心繼續深化結對幫扶,兩所醫院分別選派34名、11名專家到甘孜掛職幫扶,打造“醫教研”三位一體的結對幫扶體系。

廣東衛健委還協調中山大學為甘孜州138名醫技人員開展衛生健康綜合能力培訓;先後派駐專業技術過硬、責任感強的各類專家團隊25名到甘孜州開展支醫活動,培訓基層醫務人員500餘人次。


生活甜如蜜 日子有奔頭 ——廣東省對口支援甘孜州紀實

廣東省對口支援爐霍縣宜木鄉通村橋


同時,廣東還支持甘孜州稻城縣、石渠縣建立首個鄉鎮互聯網醫院,實現在線同步醫療,利用“網絡醫院”為甘孜藏區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廣東“組團式”醫療幫扶有力促進了甘孜州人民醫院的飛速發展。目前,醫院設有臨床科室31個、醫技科室16個,其中“眼科”和“包蟲病治療中心”為四川省甲級醫學重點專科,兒科等專科為在建省級重點專科。

在廣東對口支援下,如今在甘孜藏區,全州醫療衛生水平穩步提升,基本實現“大病不出州”“小病不出縣”的目標。

“我這個住房有100個平方米,易地搬遷資金投入17萬元,自籌資金不超過1萬元。” 銀多村村民巴扎興奮地對記者說,能夠住上好房子,是託共產黨的福。

在甘孜縣茶扎鄉草原上,銀多村一排排風格統一的牧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被白雪裝扮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去年,廣東省安排16690萬元,加快甘孜住房安全保障,幫助全州585戶農牧民兜底解決特殊貧困群體住房安全問題,打造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 (村)64個,幫助理塘等9個縣70個村實施“五改”“六通”“四好”新村建設。

同時,針對甘孜州內“包蟲病”頑疾,廣東省還安排4020萬元實施城鄉安全飲用水項目6個,讓群眾喝上乾淨放心水,村民直誇“黨的政策好,水往高處跑”。

“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生活甜如蜜,日子有奔頭。” 在談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現年50歲的巴扎不禁感慨萬千。(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楊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