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1-


最近看到兩則新聞,和死亡有關。


一則,像童話傳說。


加拿大95歲的George和94歲的Shirley Brickenden,在結婚73年後,決定攜手安樂死。


他們在親友的圍繞中,於3月27日,手拉手離開人世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另一則,是現實悲劇。

日本著名歌手北島三郎的次子,被發現死於家中。


他51歲,未婚,獨居,死後8天才被警方和家人發現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在童話傳說和現實之間,我只能嚮往童話,關注現實。

因為,一介凡人,和伴侶攜手安樂死這種事情,億中無一,可遇而不可求,全球迄今大概就是三五例。

而孤單去世,卻不算遙不可及的小概率事件。


嚴格說來,孤單去世並不可怕。一個人,總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


但是,一個人逝世良久,才被這個世界發覺,兩者是不一樣的。在這樣的死亡面前,再豁達的人,也難免心裡有點涼意吧


-2-


在日本,獨居的人在家裡,因疾病等原因死亡而不為人知,被稱為“孤獨死”。


2015年,日本有150萬人死亡,其中大約3萬人孤獨而死,十年間增加了近4倍。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清潔人員在清理“孤獨死”老人的房間


有名人的例子——2016年日本著名演員平幹二朗被發現孤單地死在自家浴室裡。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有普通人的例子——東京54歲的公寓租客弘明欠了幾個月的房租。當房產公司的代表過去詢問的時候,發現他早已離世。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日本NHK曾經報道,30歲上班族,死在單身公寓裡,

20天後才被送貨人員發現。

知乎作者VANCA在回憶留日的經歷時,講述了一個鄰居“孤獨死”的真實故事。


那個鄰居還是一個年輕人,死後一個半月,因氣味難聞,才引來了警察。

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也不斷增多。


和農村地區相比,城市的情況更加嚴重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東京是“孤獨死”最嚴重的城市

這個社會問題催生了一個新興的產業:遺物清理公司和清潔公司

這些公司的工人們負責為“孤獨死者”善後。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孤獨死老人的家


這些清理人員來到孤獨死老人的家中時,多數已是逝去後20天

不用腦補,更無需詳細描述多數死者被發現的情況,單說清潔工人看到的寓所的景象,就讓人心悸,又心酸。

這些逝去者的寓所常常邋遢,惡臭,滿地的報紙,方便麵碗,空啤酒瓶,散發著孤立無援的氣息。

這樣的扎心畫面,是日本社會問題的集中反映之一。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日本已經進入“超老齡”社會。截止至2017年9月份,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27.7%。

日本也已經進入獨居時代。隨著未婚率上升,獨居人口的比例也持續攀升,到2040年,獨居家庭將佔日本總家庭數的40%左右。

老齡化,不婚,少子,都不是新聞。然而隨之而來的每一個“孤獨死”的案例,都刺痛人心。

“孤獨死者”,有很多的老人,也有青壯年人

“孤獨死者”,有單身,也有已婚已育者

不管年齡和婚育狀態,他們都是與世隔絕的人。

他們生前常常幾周,甚至經月、經年跟外界都沒有發生聯繫,就像獨自生活在繭中一樣,所被稱為“繭居族”,也稱“無緣社會”人。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比如日本媒體報道的55歲的池田,有20年沒見過父母和弟弟了。


他住在東京,不上班了,每3天出門一次購買食物,聊以維生。

他也在擔心,有一天自己會不會無聲無息地離開人世?


-3-


島國和中國一衣帶水。“孤獨死”,離我們有多遠?

比我們想象中要近。

中國社會正經歷著非常相似的變化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首先,中國也進入了老年化社會


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會增加到2.5億人左右,其中獨居和空巢老人將增加到1.2億左右。

其次,

獨居時代已經來臨


中國的平均結婚和生育年齡大幅提高,生育率持續下降,單身人口達二億。

再次,人口不斷流動,“父母在,仍遠遊”,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現實。


大家庭越來越少見,親情、鄉情的紐帶越來越薄弱。“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步弱化

在人生的部分時間或者終生,獨居的成年人越來越多。

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老人“孤獨死”的例子。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2014年2月,廣東中山市民眾鎮接源村,一位60多歲的男子在家中死亡,一年後才被發現。

2016年5月,合肥市濱湖惠園小區一位70多歲的老人,在去世十幾天以後才被發現。警察通知了老人的女兒。

2017年12月,在南京某小區,一位81歲的老人,在去世後兩個多月才被發現。遺書刷遍網絡:“我於昨晚走了,走時心如止水......”警察通知了她的兒女們。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雖然獨居老人的風險更大,這種風險並不僅限於老人

任何一個奔赴他鄉謀生的獨居人,當家人不在身邊,又還沒有建立起新的社交圈子時,她和他就是在漂著。

漂著,就有風險。

父母們,為了孩子,不敢病,不敢死。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家中的頂樑柱,不敢病,不敢死。

獨居人,雖然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是更加不敢病,不敢死。因為怕沒有人知道,因為怕找不到援手。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知乎上,一個獨居青年說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過敏。睡覺了,開始喘不上氣,胸疼。


她恐慌,怕自己會死掉,也沒有人知道,所以一直不敢睡

另外一個獨居的姑娘,一次切地瓜割破了手指,失血過多。


那時她正好剛起床,肚子餓,血糖低,在廚房裡暈了過去


醒來時不知道身在何處,只看到白乎乎的天花板。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就像日本電視臺NHK指出,孤獨是“孤獨死”的最大病魔。那些人跟人沒有聯繫,跟社會沒有聯繫,自生自滅。

如何應對這個病魔?


-4-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

養老制度的改革,社會福利的完善,都不是一夜之間可以解決的事情。

但是,獨居者可以做一些準備和預防,讓一個人的日子更幸福,也為將來的老年生活籌劃。

我不想催婚,也無意推崇獨身主義。不管結婚與否,我們終究會落得孤身一人。老伴可能早逝,兒女終須離巢。我們不能夠預知將來,只能夠盡力準備好,面對各種可能性。

首先,請一定要用心照顧好自己。

這一副皮囊,必須好好保護。年紀大了,身體狀況是決定生活質量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有病有痛時,金山銀山,放在面前,如爛銅廢鐵;山珍海味,送到嘴邊,也無福消受。

很多獨居者的腸胃和營養都不算好。


所以,不要暴飲暴食,不要不吃早餐,不要亂吃宵夜,不要幾餐連續吃方便麵。

生活要有規律,不要隨便熬夜,要鍛鍊。

身體不舒服時,不可輕視,該看醫生就去看醫生,不要拖。

一句話,不要因為沒有人管,就任性胡來。一切任性都可能有代價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其次,要賣力工作,多賺錢,好好積蓄,用心理財,做好養老規劃。

比“孤獨終老”更可怕的是,孤獨地“窮死”。

因為窮,日本的高齡犯罪者越來越多。


許多老人故意犯一些小偷小摸的罪,求入獄,就是為了獲得安居之所和一日三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努力工作賺錢,才能一直照顧好自己。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再然後,不要為工作賣命,不要因為工作忽視了人情往來。

獨居,不等於離群索居。

哈佛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幸福感,跟他社會關係的好壞有著最直接的聯繫。


日本的很多工作狂男子是不幸福的。在經濟壓力和文化的影響下,工作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

社交生活?不存在的。


他們犧牲了私人的關係,甚至是親子關係。他們從公司到家,生活一片白茫茫。

一旦失業或者退休,唯一社會關係連根拔起,他們就開始與世隔絕了,獨居者尤其如此。

社交是一種習慣和能力,一旦喪失,就不容易重拾。三分之一的日本“繭居族”已經脫離社會至少七年了,他們很難再重新融入社會。

獨居人要建立起固定的圈子,常常來往。


好朋友多多益善,至少有一兩個知心的人,平安日子裡互相娛樂,有病有痛時互相照顧。

要不回到家以後,唯一的社交關係是外賣小哥或者快遞員,唯一交談的人是網上的各種ID;


網絡斷了,卸掉APP,人就相當於不存在了,那真是孤獨終老的節奏了。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還有,要跟親人保持聯繫。

常常給父母打電話,要努力回去看他們。這既是關心父母,也是讓他們瞭解自己的狀況。

父母有麻煩的時候,往往都對孩子隱瞞,報喜不報憂,要靠孩子主動關心。有孩子的人,真的不應該“孤獨死”。

有兄弟姐妹是一種福氣。


“爺孃短,姐妹長”,好好維護親情,大家可以互為一輩子的依靠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最後,抱團養老,值得考慮。

說到老伴,好朋友,也許比婚姻伴侶或者子女更可靠。

70後,80後是不要指望“養兒防老”了,90後更不用提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和進步。

“抱團養老”,是目前我認為最有趣的方式。


想想看,志趣相投的老年人,甚至原來就是朋友的一群人,住在一起,互相守望,一起找樂子,可以把“夕陽紅”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我知道一些人到中年的朋友都開始行動了。


她們打算把房子買在同一個小區裡。看她們的計劃,真是不懼老,盼望退休啊。

日本12萬人孤獨死:老無所依時,我們怎麼辦?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來這世上一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生命歷程。


不管是獨居還是有伴,希望每個人,活著的時候生活有質量,離開的時候生命有尊嚴。

知乎上有人問,“如果一個沒有任何社會關係的人獨自在家中去世了,平均多久會被發現?”

有一個回答,答非所問,又正確無比。

“關上電腦,立馬翻通訊錄去”。

來源:周衝的影像聲色(zhouchong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