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閱讀指導(二十一)《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岑參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①

岑參

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東望白閣雲,半入紫閣松。

勝概紛滿目,衡門②趣彌濃。

幸有數畝田,得延二仲③蹤。

早聞達士語,偶與心相通。

誤徇一微官,還山愧塵容。

釣竿不復把,野碓④無人舂。

惆悵飛鳥盡,南溪聞夜鍾。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二十一)《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岑參

(注)①岑參中進士後僅得右內率府兵曹參軍之低職,頗不得意,此詩作手回草堂度假之時。②衡門:即“橫木為門”,喻指草堂。③二仲:指漢代隱士羊仲、裘仲。④野碓:山閭用水力舂米的水碓。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第一、二兩句寫遠景,轟然的雷聲從太白山滾滾而來,滂沱大雨籠罩了大部分山峰,起筆突兀,氣勢奪人。

B.第三、四句景物漸次而近,雷雨正向草堂洶湧而來,烏雲與松林連成一片,象徵了官場勢力的可怕。

C.第五、六句由寫景,轉入議論,寫出了新的境界,是此詩前後過渡的關鍵,引出了下文的深深感慨。

D.從“幸有數畝田”到“野碓無人舂”,夾敘夾議,抒發了自己對區區微官的不滿和嚮往自由閒適生活的情懷。

2.有人評價最後兩句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請賞析。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二十一)《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岑參

註釋一,岑參中進士後僅得右內率府兵曹參軍之低職,頗不得意,此詩作手回草堂度假之時。由此可知是的官較低,不得意而寫此詩。我們來分析他如何表達不得意的。

度假回西草堂,寫了什麼具體的景物,事件,人物呢?

前六句,先寫一個雷雨天,雷聲響起,雨點落下。接著是白閣峰的雲,已到了紫閣峰的松樹林見。這兩句是寫雷雨天的雷、雨、雲的風景。接著是滿眼都是“勝概”,美景,衡門滿是趣味。衡門,指的是白閣西草堂。這一句是總結,寫這次雷雨給自己的帶來的樂趣,是自己對雷雨的感受。

有幸自己還有幾畝田地,可以耕種,得以追隨二仲的隱逸行蹤。其實早就知曉有識之士的見解,自己的內心是與他們相通的。如今錯誤的屈從一小官,為自己沾染塵俗感到愧疚。俗感到愧疚。早年垂釣的魚竿不復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棄置不用。飛鳥投林激起我無限惆悵,南溪畔又傳來報時的夜鍾。後十句是對誤入官場的一個反思,表現想歸隱的思想。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二十一)《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岑參


前面六句重點寫雷雨,重點落在“勝概”“趣”上。“勝概”即為“趣”,雷在太白山上,雨在“八九峰”上,雲在白閣峰到紫閣峰的松林間遊走,這是一種雄闊無比、籠罩宇宙的恢宏氣勢,是一種充滿大自然 酣暢淋漓的野趣。它與帝都長安以及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衙署相比,京城和衙署雖然那般堂皇,但那生活卻是非常平庸枯燥的,哪比得上我這簡陋的草堂中看到的瞬息萬變、應接不暇的景色,以及那遊目騁懷、無拘無束的濃郁的趣味呢?這裡隱隱流露出了作者追求新鮮活潑、自由無礙的生活的思想,這暗含是全篇思想主旨,是為後文表達歸隱思想做鋪墊的。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二十一)《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岑參

理解了前六句,後十句意思自明。歸隱生活是自己早就明白的,對自己誤入官場沾染塵俗十分愧疚。與“達士”心相通,在這白閣西草堂,有數畝田可以耕種,有釣竿可以拿起,有舂米的碓可以再操作,作者把無限悵惘之情,融進自然景物之中。

最後一句,黯然神傷於鳥兒隨著暮色的降臨,找到了歸宿之所。聽那南溪的“暮鼓晨鐘”,自己一下子驚醒了。作者把不盡之意隱含在最後兩句,給人留下了回味無盡的餘地。

高考詩歌閱讀指導(二十一)《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岑參

這首詩寫了作者觀看雷雨雲的景物時,聯想到自己沾染塵俗的愧疚之情,這就是一種不得意之情。

答案∶

14.B

15.①運用映襯(對比)的手法。白天四處覓食的鳥兒,隨著暮色的降臨,漸漸各自找到了歸宿之所,而自己呢,還滯留宦途,表現了詩人對誤入宦途的惆倀之情和對隱退閒適生活的嚮往。②融情人景,餘味無窮。那靜夜裡悠揚的鐘聲,是警醒自己的“暮鼓晨鐘”,好像是對自己的召喚,但同時又像是輕輕地嘆息。最後兩句,詩人將無限悵惘之情,融進自然景物之中,結語十分微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