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文|劉木木

《我的天才女友》中的萊農和莉拉兩人,是一對在相互追趕中互相成長的存在。而整部劇,也濃濃地充斥著兩人的競爭火花。

好孩子與壞孩子

小學階段的她們,是標準的好孩子與壞孩子的人物設定。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在課堂中,故意把字寫的歪歪扭扭,永遠不安分的莉拉,和永遠規規矩矩認真學習的萊農形成了老師鮮明對比,一個是標杆學生,一個則是通常意義上的搗蛋學生,兩個人雖然開始時沒有交流,但是卻在暗暗較勁。

莉拉由於拮据的家庭環境,讓她雖然在學習中充滿天分,甚至遠超同齡人,但是卻只能止步於小學階段,無緣初中。而始終將莉拉視為競爭對手的萊農,雖然在升學時也受到了來自家庭的阻力,但是最終老師的努力,讓她得以如願地開啟初中生活。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兩人之間的默默競爭,在初中時彷彿變得更加明顯。

不能去學校的莉拉,在家附近的圖書館開始了默默借書學習,而初入初中的萊農,以為終於能夠在學習上超過莉拉的她卻發現了這一現象後,本來鬆懈的精神瞬間再度緊繃起來。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之後,莉拉因為不能再學習,便決定像父親一樣,在做鞋的道路上前進。

與哥哥偷偷研究設計新鞋的莉拉,再度刺激到了萊農的神經,莉拉永遠有著自己的獨特想法,她永遠都能夠用勇敢的心來面對自己充滿困境的生活,莉拉在無形中影響著萊農。這也讓萊農在未來的學習中,始終把莉拉當作激勵自己奮進的動力。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其實,不只是萊農,對於莉拉而言,萊農的存在也無疑是一種潛在的激勵。讓她在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在突破自己,突破生活的桎梏。相對於萊農或者同時期的女生而言,莉拉的思想是超前的,她會思考女性的價值,會思考社區的未來,會在萊農的影響下重新拿起書本,也開始了追逐未曾感受過的愛情。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野草般堅韌的莉拉

劇中的莉拉,可以說是她長大的社區中最聰慧的孩子,但是她的滿身才華卻因為殘酷的環境無法施展。生不逢時,是許多觀眾看到莉拉的成長軌跡時發出的感嘆。但是莉拉卻彷彿是沙漠中的枯草,枯黃憔悴的外表下,卻隱藏著茁壯發達的根。

她的不幸是十分明顯的,學習道路受阻,設計的鞋子最終落入索拉拉兄弟手中,本以為可靠的丈夫最終給她帶來的只是為了利益的背叛。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但她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始終活得十分堅韌和灑脫。她為了家庭選擇了嫁給自己並不喜歡甚至有些厭惡的人,成為了外人眼中生活優渥的富太太。但是,丈夫時不時的家暴,家人對她無休止的利用和壓榨,這些外人看不到只有萊農得知的陰暗面,卻被她滿不在乎甚至充滿高傲的表情所隱藏。

相比安靜溫柔似水的萊農,渾身是刺的莉拉便成為了劇中火一般的存在。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整部劇或者說整部小說,在以萊農的視角來回憶自己和莉拉,以及和整個社區的成長。在意大利的戰後復興年代,資本湧入工業生產,貧富差距增大,階層依舊難以打破,變革在暗流中湧動。

在這種急劇變化的社會里,莉拉和萊農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艱辛,但是也格外具有意義。在劇中不難發現她們常常處於十字路口,而最終選擇的方向,或者是追逐的自由,都在把她們推向不同的方向。

豆瓣9.6,這個三月我的愛與恨都給了《我的天才女友》(下)


如果說第一季中,莉拉是那個“天才”,那麼在第二季中,在批判自身中成長的萊農卻開始了自己的“天才女友”逆襲之路,而莉拉的生活則開始淪為“傷仲永”的故事。

或許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並不是兩人的友情,而是在兩人的相互“嫉妒”,相互學習、相互影響中的成長,才是該劇最精彩也是最具有深意之處。

畢竟大多數人身邊,或許都有這樣的角色存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