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學"真相

​PrimeUK® - 英國最大的教育產品與方案提供商

英國

英國"公學"真相

Facts of UK Public Schools

從2018年開始, 英國私立學校開始在中國大量開設分校, 英國的中學階段教育, 以悠久的歷史, 嚴謹的教學, 高質量的教學成果得到世界認可. 很多英國公學動則四五百年的建校歷史, 讓只有兩百來年建國曆史的美國也無法抗衡. 英國中學的全球聲譽, 加上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上升以及對子女教育投入的提高, 讓英國低齡留學市場逐漸火熱, 魚龍混雜的現狀開始逐漸暴露.

市場上, 與英國大學相關的虛假宣傳現已難覓蹤影, 這是因為英國大學一共就200多所, 業務知識量與2500多所英國私立學校的業務知識量, 不在一個量級, 稍微的虛假宣傳都會被人識破; 其次, 2000年前後, 英國留學業務開始興起, 並以大學(預科/本科/碩士)申請為主要業務, 大家熟悉的業務內容大多與大學相關. 英國低齡留學開始增長是最近10年, 業務的深度與廣度都相對有限, 因此市場上才會呈現大量虛假的中學宣傳推廣信息. 最近兩年, 哈羅公學, 伊頓公學, 九大公學等詞彙, 讓"公學"一詞變得火熱, 特別受到中國家長的青睞, 自然也受到市場的追捧. 現在出現的一個現象: 不管英國學校是什麼屬性, 哪怕成立只有一、二十年, 學生只有不到一百人, 只開設A-Level階段的輔導學院(Sixth Form College), 也都被統統冠上公學一詞. 今天小編就以Q&A的形式, 幫大家對英國公學再做一次深入的解析, 避免低齡留學的坑.

Q: 什麼是公學?

英國公學, 英文叫做Public School, 在英國, 指的是收取學費的對公眾開放入學的學校 - 公眾學校, 而不是字面意思的公立學校, 也就是現在的私立學校, 並且是裡面的精英梯隊. 全英2500多所私立學校中, 公學只有200多所, 不到10%.

維基百科裡面對詞條 Public school (United Kingdom)的描述如下: "The independent schools trade body, the Independent Schools Information Service, prefers to define public schools as a long-established, student-selective, fee-charging independent secondary school that caters primarily for children aged between 11 or 13 and 18, and whose head teacher is a member of the Headmasters' and Headmistresses' Conference (HMC). The 'public' name refers to the schools' origins as schools open to any public citizen who could afford to pay the fees; they are not funded from public taxes. It is usually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215 independent (and mainly boys') secondary schools belonging to the HMC."

準確翻譯為: "英國私立學校貿易組織, 英國私立學校信息服務署, 偏向於將公學定義為具有悠久歷史的, 挑選性的, 收費的私立中學, 主要為11-18歲的學生提供教育, 並且校長是英國HMC(男校長與女校長會議)成員. "公共"一詞指得是學校在建立之時, 對所有能夠負擔得起學費的公民開放; 而不是依靠由公眾所繳納的稅, 也就是國家財政所建立的. 一般指的是215所(主要是男校)HMC學校."

想要查詢一所學校是否是真正的公學, 可以在HMC校長會議官網的學校名單內進行查詢, 請務必使用學校的正確的英文全稱進行查詢.

https://www.hmc.org.uk/schools/

Q: 公學有哪些特點?

從以上維基百科的定義可以看出, 並不是任何一所收費的私立中學, 就屬於"公學"的範疇. 除了校長必須是HMC成員, 公學還應具備以下幾個重要特徵.

第一: 歷史悠久

例如伊頓公學擁有580年曆史, 哈羅公學有接近450年曆史, 溫徹斯特公學擁有630多年曆史, 坎特伯雷國王學校擁有1400多年曆史(中國的隋朝), 赫裡福德大教堂學校擁有630多年曆史. 平均來看, 公學的歷史至少在兩三百年以上. 很多非公學的私校, 雖然場地寬敞, 教學質量不錯, 學校建築也是傳統的維多利亞時期或者喬治時期的建築, 但是學校的成立時間並不長, 只有幾十年, 這也是無法加入HMC協會的原因之一. 英國絕大多數普通私校, 成立時間不過百年以內, 輔導學院更是隻有短短几十年的歷史, 與公學動則幾百年的傳統與發展出來的獨特學校精神, 差距明顯.

第二: 挑選性

入學難度: 對於公學, 普遍認為年級越低越好申請, 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在同一所公學, 完成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學業, 因此, 越到高年級, 除去預留給本校學生的升學位置, 留給校外新申請人的位置就越有限, 還要兼顧國際學生國籍的平衡性, 同一個國家的學生不會招收太多, 因此一所優秀的公學, 每年錄取的中國學生, 一般不會超過10人. 在公學, 很難看到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國際生比例過高的情況, 而在非公學的私校, 亞洲學生比例失衡的情況並不罕見, 比例從30%甚至高達70%都有分佈. 公學的入學測試政策也不盡相同, 有的是考ISEB CASE/CEE, 有的是考第三方獨立機構出的測試題例如UKiset, 有的是考學校自己的測試題, 考試內容一般分為英語, 數學, 非口頭邏輯推理幾大部分, 考試難度較高, 若不參加專門的考前培訓, 依靠學生自身學術能力一般很難通過, 通常建議學生針對每科的考前培訓才更有機會.

申請截止時間: 公學通常會在前一年的10月關閉申請, 例如要申請2021年09月開課的9年級, 申請截止時間一般在2020年10月. 對於最頂級的公學例如伊頓公學、哈羅公學, 申請會提前兩年開放, 很快就會提示名額已滿, 申請截止. 熱門IB名校七橡樹也是提前兩年就需要註冊. 有家長在3/4月才開始詢問是否還可以申請當年9月入學, 90%的公學幾乎是不可能有名額的. 而非公學的私校, 沒有明確的申請截止時間, 只要還有位置隨時都可以申請.

入學年齡: 公學會嚴格控制入學年齡, 申請9年級, 就一定會控制在入學時剛好在13週歲以內; 對於超過年齡的學生不會考慮. 有的公學的申請系統, 在填入學生生日以後, 會彈出可以申請的年級, 無法選擇其他年級. 而非公學的私校, 不會卡學生的入學年齡, 特別是對於接受retake(重修)的輔導學院, 學生18、19歲還在就讀A-Level, 是常見現象.

入學點: 公學對於入學點有嚴格要求, 一般只有7+(3年級), 11+(7年級), 13+(9年級)幾個傳統的入學時間點, 不考慮插班申請. 對於想直接申請12年級(A-Level第一年)的學生, 也只是接受"偶而的位置", 因為進入A-Level都是本校的11年級的學生直接升上來的, 一個蘿蔔一個坑, 只有當有位置空出來的時候, 才有機會直接申請12年級. 非公學的私校則相對靈活許多, 學生可以選擇申請任何一個年級插班入學. 而輔導學院的一個明顯特徵為, 一般只開設15歲以上課程, 只提供11-13年級的課程.

第三: 費用

並不是公學就代表昂貴的學費. 絕大多數公學的學費在3-4萬鎊/年之間; 非公學的其他私校, 費用往往更高, 從4-6萬鎊/年不等.

Q: 公學與其他私校有何差異?

學術廣度: 因為英國中學的排名, 無法像QS世界大學排名或者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學排名那樣, 對於大學的教學人員與設施, 投資, 研究能力與成果, 學生滿意度, 就業水平等做一個綜合性的評分, 只能是將每年的考試成績做一個排序, 從而生成所謂的一個排名. 家長能夠獲取的用於對比學校的信息有限, 多數情況下只有參考這個所謂的根據考試成績做出來的排名. 因此, 很多非公學的私校就會削減不具有教學優勢的A-Level科目, 只保留最核心的科目, 例如英語, 數學, 科學, 商業, 經濟學等. 很多私校本身沒有專門的設施來為這些科目提供教學支持, 關閉後反而能夠削減開設這些科目的開支, 從而把學術重心放在核心科目上, 提升考試成績, 在中學排名上可以名列前茅, 吸引更多的學生. 可以看到很多輔導學院(Sixth Form College)往往都有很高的A-Level考試成績, 因此擁有很高的排名.

作為公學, 因為有著悠久的建校歷史, 不僅是核心學科, 其他學科(音樂/藝術/體育等)的教學已經發展完善, 學校為了實現全人教育, 會鼓勵學生去嘗試更多的學科選擇, 挑戰自己的天賦, 學校也有均衡的教學能力讓學生在所選的非核心科目上取得同樣優秀的成績. 一所公學, 開設的學科可以多達30多門, 而普通私校, 通常只有十幾門學科可供選擇. 對於普通私校, 開設更多學科通常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學科的廣度, 往往可以作為評價一所學校綜合水平的標準.

全人教育: 公學的原則是在實現學術成就的同時, 同時實現全人教育, 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因此, 會額外重視培養學生的英國傳統價值觀, 禮儀與修養, 音樂/藝術/體育等方面. 普通私校可能也會有開設音樂、藝術、體育等課程, 但僅僅作為興趣班讓學生進行體驗, 不會像在公學, 全人教育與學術受到同樣的重視, 學校在這些方面, 將具有天賦的學生引領到一定高度, 例如參加國家級比賽並獲得名次. 全人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終生受益的能力.

Q: 家長應該如何進行選擇?

如何進行選擇, 歸根結底是觀念問題. 有的家庭可能會把"進入牛劍"作為唯一的成功標準, 因為這是一條對於家長來講最輕鬆的實現"成功"的道路, 只需要把孩子送到一所A-Level成績斐然的"考試工廠"即可, 其他方面便可不用操心, G5大學甚至牛劍位置都能夠穩妥. 如選擇在公學就讀, 則需要更多地考慮在全人教育方面, 父母需要額外付出的時間與努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 對於"成功"的定義, 人們往往有著不同的看法. 公學在牛劍, G5, 羅素集團大學上擁有著一貫良好的升學記錄, 而這些孩子, 除了學業上的成功, 往往在全人教育方面也表現不凡, 有的是參加國家級比賽的拉革比/曲棍球/田徑健將, 有的是已經到倫敦西區參加過大型戲劇演出的青年藝術家, 有的已經在地區級(本地公學之間)辯論大賽上表現出優秀的邏輯思維與演講能力, 有潛力成為未來的政治家. 他們在公學結交了與自己擁有相同理念、抱負、經歷的朋友, 這些學生通過學術以外的項目進行補充, 讓自己的中學生活變得完整.

非公學的英國私校數量超過2000所, 實力參差不齊, 不少位於倫敦/牛津/劍橋(英國三大最受家長歡迎的地區)的私校, 只是在一棟大樓內租賃四五間教室就成為一所學校, 只開設非常有限A-Level科目. 如果要在非公學私校中進行選擇, 建議家長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1. 近幾年的考試成績, 特別是參考人數, 一些學校只有幾十名學生參加A-Level考試得出來的考試數據並不具備參考價值, 與公學每年上百人參加A-Level考試得出來的數據, 並不具有可比性;

2. 開設的A-Level學科數量;

3. 是否有全人教育方面的內容;

4. 學校位置, 交通與教學設施;

5. 亞洲學生比例.

結語

相信現在大家對"公學"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認識, 從而在選校上能夠根據自身需求, 選擇一所真正適合的好學校. 每一所公學, 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 就像人一樣, 已經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精神, 選擇學校, 就是看學生的性格和精神是否能夠與學校的產生共鳴, 否則再好的學校, 不適合, 也無法讓學生快樂成長. 學術內向型的學生與運動外向型的學生, 同一所學校不一定都適合. 對於各種無考證無來源的中學排名, 一定要理智看待, 查明來源, 最好是能夠親自訪校, 對學校進行綜合評估, 才能為孩子的未來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