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機學習--找到知識源頭、提升認知效率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拼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麼、這麼學、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


1、聯機學習法:學的更少,卻學的更好


1.1 識別知識源頭: 知識的源頭總是聚合的、統一的。


(1)一手信息:是知識的源頭。

  • 一手研究論文,行業的學術期刊,行業最新數據報告。
  • 行業大牛的最新溝通和思考,通過談話獲得。

(2)二手信息:是對一手信息的忠實轉述,含金量高,且有清晰的論據和出處。

  • 名校教科書,慕課裡推薦的一手材料,維基百科。
  • 中立第三方的行業調查報告。
  • 講述底層邏輯、思考質量比較高、略微難懂的書和文章,比如《國富論》、《窮查理寶典》、《決策與判斷》。
  • 各行業領軍人物、行業大牛推薦的書單、豆列,以及在自己公眾號發的文章。


(3)三手信息:是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觀點的陳述。

  • 暢銷書,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確的概念,易於公眾理解、方便傳播。

(4)四手信息:是出於各種動機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

  • 根據暢銷書和理論,大部分人寫的基於個人體驗的雞湯,加入了太多的個人故事或者情緒。大部分的公眾號、頭條都屬於此類。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最好的方式是辨別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識的源頭,並與那些人站在一起。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創造知識的人。


1.2 功力讀書法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的時代,“為什麼學”、“學什麼”、“如何學”比“學就好了”更重要。

認知效率=認知收益/時間精力

  • 認知效率低的人,在做低水平的勤奮。
  • 認知效率高的牛人,在最精華的資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認知資源在學習。
  • 提高認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極強的目的性”。

認知心理學認為,成人學習有3個前提要求的時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標導向、有及時反饋、最近發展區**。簡單地說,**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

功力讀書法,要求我們根據認知目的的不同,設定不同的目標,分配不同的資源。

比如:

  • 認知性閱讀:提升心智的的認知難度很大,屬於“攻讀”,需要有大段的時間和系統的閱讀,最好配置高人討論以及實踐的環境。
  • 知識性閱讀:目標是知道某事,適合碎片化學習和社交型學習,比如各種行業調查報告、行業論壇,大量專業書籍。
  • 娛樂性閱讀:以放鬆和陶冶為主,給你換腦子的感覺。


極其功力的分配資源——從你自己的需求開始,區分三種閱讀,設置目標,分配資源。


1.3 萃取知識晶體


如果知識點之間能夠形成穩定的架構,知識就能形成一種“知識晶體”。知識從散裝變成晶體後,就變得不易磨損、強度大,也容易整體提取。


常見的4種知識晶體結構:關聯、樹狀、序列、數據。

(1)樹狀結構:體現事物層級、包含關係。比如:SMART原則、SIGN法則。

(2)關聯結構:體現事物相互關係。比如:SWOT分析、金字塔結構、“重要-緊急”四象限。

(3)序列關係:體現先後、因果關係。比如:說明書的步驟指南。

(4)數據結構:體現數量差異關係。比如:柱狀圖、餅圖、增長曲線。


知識晶體萃取方法論:

(1)大量看知識晶體,並思考這個模型希望表達的關係。

(2)嘗試模仿知識晶體,自己畫模型,找差距,快調整。

(3)自己創造知識晶體。


找到知識源頭、極其功力地讀書、萃取知識晶體,就是提高認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2、聯機學習:成為知識的路由器


2.1 聯機學習方式

(1)先打磨第一個知識模塊;

(2)拋出去,換回別人的知識模塊;

(3)重複前兩步,積累足夠多的知識模塊;

(4)整合出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非常重要。


2.2 三種學習思路

(1)自學:自己找答案。

表現:遇到問題,苦思“這可怎麼辦?”想一晚上不得章法。

(2)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表現:遇到問題,找書“哪裡有答案?”開始通過網絡、書來找資料。

(3)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表現:遇到問題,找人“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答案?在這之前我要準備些什麼?”然後準備溝通,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在一個認知和技能都能外包的群體裡,最重要的技能是:提問能力和整合能力。

聯機寫作的幾個秘訣,多元、高頻、提問、結構、匯聚。

  • 多元:努力進入高智商人群,進行鏈接。
  • 高頻:高頻次的溝通。
  • 提問:好問題是發動機。
  • 結構:將問題形成結構共識。
  • 匯聚:各個人將自己的知識和見解進行共享、探討。


3、終身提問:問題比答案更有效


3.1 關於終身提問


今天,串聯一個又一個知識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場景。問題樹依託一個真實的、高價值,並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來展開。它包括4個方面:

  • 我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 我如何知道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
  • 我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 我有什麼可能的解決方案?


人類的天性在認知上是吝嗇的,很懶惰,學習和思考是一件非常耗能、逆人性的事。所以,如果一個知識不能被用來解決問題,就不值得學習。你需要的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知識。


你要學什麼?答案就在於你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增強學習動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問題。


關於專注和多元的解釋在這裡也實現了和諧統一。

專注於你的問題,調用多元知識。

在目標上專注,在手段上多元。


未來沒有專業,真正的專業是你“特別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

  • 提問即思考:提問的能力,最能看出一個人思考的深度。
  • 提問即創造。創造的本質是一個“思想組合”的過程,很多偉大的創意來自解決一個有趣的問題。
  • 知識焦慮的解法很明確,基於問題的學習讓你關注點更少,進步更大。


3.2 如何通過提問去做事?


(1)不列書單,列問題單。

問題清單可以分為兩個指標,相關性和好奇心。

相關性是你回答後有重大收益的內容,好奇心是你最有動力學習的未來方向。事態緊急時,從相關性開始解決問題。平常學習時,從相關性和好奇心得分都高的那些問題開始。


(2)假裝寫本書。

在研究一個話題時,最好的方式是假裝自己寫本書,列好這個話題所有的內容。


(3)問題少年提問術。

“問題少年”就是既能提出精妙的問題,又有小學生的心態。問題少年是讓你個人無法拒絕的學習姿勢。


如何問出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問題?

不做伸手黨,準備充分、目標清晰。

好問題是組合拳。

輸出答案。

3.3 5個絕佳的思考角度


(1)證據: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

(2)視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視角看這個問題,會怎麼樣?如果換一個角度會怎麼樣?

(3)聯繫: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規律和模式?我們以前在哪兒見過這種模式?

(4)猜想:如果它與眾不同,那是什麼樣?

(5)相關:它為什麼重要?


4、知識IPO:把知識變現成價值


4.1 知識IPO系統


I:輸入問題(input a question),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

P:輸出問題(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

O:輸出產品(output),通過諮詢研發、授課整合和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4.2 設計自己的知識IPO


(1)必須有一個真實的、高價值,並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提真實的問題,提高價值的問題,提能被解決的問題。

(2)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解決問題。

(3)輸出倒逼輸入。

  • 不要憋大招,有靈感馬上輸出。比如:書-文章-知識卡。
  • 不要害怕分享。


知識IPO方法:

  • 放大碎片化知識,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學習筆記。
  • 設計自己的知識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交付產品)。
  • 百元方案,實現收費破冰。
  • 生涯咖啡,一杯咖啡聊一個問題。
  • 首席知識官,如果個人沒有創作,可以整理知識。


聯機學習——推薦書籍:

《好好學習》成甲

《新社會化學系》託尼·賓漢姆,瑪西婭·康納

《寫作風格的意識》史迪芬·平克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美第奇效應》弗朗斯·約翰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魯克

《旁觀者》彼得·德魯克

《如何高效學習》斯科特·楊

《精進》採銅


<<


《躍遷》的學習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