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展示一:

肅寧縣醫院心內科郗盤山妻子的朋友圈:


她說:一直以為疫情離我很遙遠,

直到今天這個男人去了一線,

至少要20天不能回家。

穿上防護服就要少喝水,

為了一天不上廁所,

目的是為了節約防護服。

而這個男人平時又是那麼能喝水,

一天不能上廁所想想都恐懼。

這個男人出家門時跟我說:

如果有什麼意外不得向醫院提任何要求。

生活中的吵吵鬧鬧在這一刻瞬間消融。

本想做個志願者也在疫情面前出一份力,

可是這個男人已經上了一線被隔離,

家中年邁的父母還要我替他擔起責任。

中國必勝,武漢加油,

一線的醫護人員加油。


他對家屬說:

如果有什麼意外不得向醫院提任何要求。


一定不會有意外!

但他就想了這麼多!

這就是醫生,

他首先是人民的醫生,

其次才是他家屬的親人。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這就是他,

防護服之內,

我們看不清他的真實面容,

但我們知道,他是人民的醫生。


我們的醫生,很普通的醫生,關鍵時刻義無反顧,不僅衝向第一線,而且給家屬留下的話語竟然是:如果出現什麼意外,不得向醫院提出任何要求!


我們的家屬,想到的是:本想追隨,但是家中尚有年邁雙親,你去安心工作,父母我來替你照顧。沒有我們普通醫生,人民群眾不可能還在家中安心生活,沒有家屬的理解與支持,我們也不可能安心奮戰。


謝謝我們默默無聞的家屬。感謝你們,一線的鬥士。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這就是他,肅寧縣醫院那個人民的醫生——郗盤山

展示二:


有疫情的地方,就是戰場

在這場與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爭”中

衝在最前線的

是這些身著白衣的醫護人員

他們是最美逆行者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徐郡玲 39歲 肅寧縣人民醫院內二科副主任

(徐郡玲日記節選1)

今天是下夜班,昨晚六點接班,回到宿舍已是上午近十點,再次想記錄下這一經歷。

換上防護裝備,再次進去汙染區,心裡忐忑,隨時面對病毒的入侵,一個兩個三個……發熱病人一個接一個。夜間零點多,脫去防護裝備如廁一次,剛想舒緩一下身體,鈴聲響起來,再次穿上防護裝備進入汙染區,和我對班的護士兄弟(ICU護士王曉明)很負責任,任勞任怨的陪同發熱病人檢查,從不抱怨從沒喊過累。

凌晨兩點,夜已深,我和我的護士兄弟終於可以暫時休息會兒了,我的護士兄弟為了節省防護衣為了更快接診發燒患者,為了減少發熱病人焦慮的等待時間,他脫下防護裝備解決個人問題後,沒有留在值班室,而是再次穿上防護裝備進入汙染區守候著下一個未知的病人。就這樣,我們接診了12名患者,慶幸的是沒有疑似病例。

早晨回到宿舍望著院子裡的梧桐樹,兩隻喜鵲在嬉戲,從心裡生出喜悅,人們常說見到喜鵲有喜事,我想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要結束了,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更相信無窮的力量,我們堅信一定會戰勝病毒!

(徐郡玲日記節選2)

今天跟兩個孩子視頻囑咐孩子交老師的作業,孩子發信息問我是否吃飯?吃的什麼飯?菜是什麼樣的?說想我!反覆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此時,眼角已經不自主的留下了淚滴,止不住的滑落臉頰。從醫這條路,虧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了!虧欠家人的太多太多!我慶幸有理解我的家人有心疼我的兒女,讓我能無後顧之憂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這是女兒寫給媽媽的信

因為見不到媽媽

就只能把對媽媽的想念

寫在日記裡

每次想媽媽的時候

就想起媽媽說過話

於是按照媽媽說的

做了一遍又一遍......

展示三: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王曉明 33歲 醫學重症監護室護士

2012年參加工作,開始在急診科工作,後因工作出色,調配到醫學重症監護室。父母都是農民,妻子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黨員。作為一個剛剛喜得二胎的爸爸,本來應該和家人一起過個春節吃個團圓飯,因為疫情來的突然,大年初一就到發熱門診值班。正月初三是二胎兒子的百天,也因為服務在一線而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作為一名父親誰不想陪在自己的孩子身邊?因為責任,他舍“小家”顧“大家”奮戰在抗擊肺炎第一線,守護著我們全縣人民的健康。

其實曉明完全可以等春節過後給兒子過完百歲,領導調派的時候再上前線,但是他說:“我是黨員,應該衝在前面,沒有過不去的坎,我堅信我們一定能贏得最後的勝利。”有一次女兒視頻時問他為什麼天天上班也不下班?什麼時候能回家跟她去遊樂場玩?他立馬關了視頻,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展示四: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趙佔立 53歲 感染科主任


趙佔立說,兩年前從管理了十一年的病理科轉到感染科,他覺得他就是為了這個疫情而來。妻子在鄉鎮工作,因為疫情從初一就去鄉里上班,督導各村的防疫工作。兩個兒子也奮戰在各自的工作崗位。這不是一個團圓的春節,但是這將是最有意義的一個春節,付出不求回報,為的是自己的初心。在其位謀其職,有擔當,有責任,不退縮。

展示五: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張麗巍 內二科 副護士長

現在上班時精神高度緊張,回到宿舍最想和孩子、丈夫視頻又最怕和他們視頻,心裡難受。有一次給老公發了一張照片,老公跟孩子說“這是媽媽”,四歲的女兒就哭著要找媽媽,想媽媽,想讓媽媽回家。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一定會很快結束!

我們也一定會很快回家

請你耐心等待……

展示六:


“藍配白”堅守在抗疫一線中的夫妻檔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2020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很多家庭團聚相守的計劃。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許多人放棄了團圓時刻。在車流來來往往、穿梭不停的大廣高速肅寧收費站,有許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交警和醫務人員,他們每天需要排查檢測進出肅寧的車輛和駕乘人員,他們忙碌、堅定的身影守衛著進出肅寧的堅固防線。而在這些身影中,有一位公安交警大隊輔警和一名醫務人員顯得格外特別,因為他們不僅是堅守在同一防線的隊友,更是相守相伴多年的夫妻。

丈夫郝建康是肅寧縣公安交警大隊輔警,現被抽調到大廣高速肅寧口卡點執勤。妻子張華是肅寧縣付佐鄉衛生院檢驗科的醫生。也被抽調到大廣高速肅寧卡點對過往人員測體溫。

這對夫妻面對工作任務時,舍小家為大家,毫不退縮,將年幼的子女託付給年邁的父母后毅然回到各自崗位,一同踏上了抗擊疫情的一線戰場 。

展示七:


你們前線執勤把“疫”戰 我們家屬後勤作貢獻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各村志願者服務隊的隊員們都是24小時守在村口卡點,確保無人員出入。在他們帶動下,家裡的“半邊天”也在儘自己努力作貢獻。


邵莊鄉王佐村村民 左建五:就是他們那麼辛苦,不能再讓他們肚子受委屈,得讓同志們吃上口熱乎飯。

邵莊鄉王佐村村民 左書蓮:我說那孩子們挺冷,又受累又挺冷挺困的,不容易,我歲數大了,我70了,我歲數大了就沒別的能力,我給他們稱的肉,蒸的肉包子。

邵莊鄉王佐村村民 趙雅麗:我丈夫他也一直在為疫情這個大事在忙,作為家屬我也不能掉鏈子,給執勤人員做做飯,能讓他們在寒冷天能吃上熱乎飯,我感覺自己也挺有價值。


邵莊鄉王佐村村民 崔杏麗:本來也是在我們門口,白天給他們弄點麵條,晚上讓他們吃點熱乎的包子,也暖暖和和的,他們吃得高興了,我們也高興。晚上也一直給他們送水,他們值班我就在這包包子,到了半夜正好就做好了,也沒感覺困。

元宵節當天,邊寨村裡的女同胞們還給執勤人員包了餃子,疫情當前,疫情當前這每一個餃子都代表著家屬的支持,都代表必勝的信念。

疫情防控,有愛護航。每一個在防控一線的勇士之所以能夠全心投入,是因為背後有支持他們,並管好小家的親人。在這裡,我們要向默默無聞、全力付出的家屬們致以崇高地敬意!


展示八:


“書法老將”率領兒孫 詩書畫作聲援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一場沒有硝煙的防控戰役隨之打響,有白衣戰士火線救死扶傷,有黨員群眾一線奮戰,也有文化界人士發揮所長,用作品凝聚抗疫力量。我縣書法名家石玉泉先生就聚起三代兒孫,點將成軍,“石家將”們揮毫潑墨抒胸臆,詩書畫作聲援戰“疫”。

幾天的時間,書法、篆刻、繪畫、詩歌......各種形式、多項內容的作品紛紛被創作出來。石玉泉先生的隸書作品“大愛濟蒼生”遒勁大氣,兒子石樹硯、石樹賢、石樹海或書寫、或篆刻;石雯、石皓等孫輩也積極參與其中。

一門好家風,幾代翰墨情。在全民抗疫的關鍵時刻,三代人團結起來,共同用文字加油鼓勁,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抗疫一線戰士的鼓舞和一種家國情懷呢?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滄州“最美防疫家庭”展示----肅寧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