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之策:避免“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决胜脱贫之策:避免“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一问

  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如何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史成雷 发自广州、佛山、茂名等

  ●李秉记(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陈瑞爱(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德标(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温锦玲(全国人大代表、茂名高州市果留香石榴专业合作社社长)

  ●谢舒雯(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连平县顺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温思美(全国政协常委、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疫情之下,如何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做到“防疫战”“脱贫攻坚战”两不误

  《南方》杂志:广东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加强?

  温思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春播春耕的关键时节。如果简单、僵化地采取疫情防控措施,不仅会影响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食品安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影响更为致命,有可能导致“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现象。应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做到“防疫战”“脱贫攻坚战”两不误。

  一是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应尽快疏通农产品和农资供应通道。应重点疏通村(镇)、县(市)两级农产品和农资供应绿色通道,恢复和推动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恢复农村农资供应点正常营业,引导各地根据农业农村实际,优先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及扶贫产业的发展。在粤东西北贫困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对口帮扶单位的作用,确保春耕春播有序开展,抓好乡村扶贫产业发展。

  二是建立疫情期间贫困村镇和贫困户的农业生产受损上报、登记及补偿机制。及时开展畜禽疫情损失补偿工作,对因防控疫情造成经济损失未纳入政策性保险条款的贫困农村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应给予贫困农户一定的财政补贴,以保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鼓励农户尽快恢复生产,适度扩大种养规模,以满足疫情结束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三是尽快组织贫困村镇的农民工有序进城务工。粤东西北应该与珠三角地区建立紧密的劳务供需协调机制,抓紧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输出输入地的有关部门,应严格遵循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规定,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严禁层层加码、层层设卡,不能因疫情防控把非疫区的务工人员困在村里。

  四是要加大对贫困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落实力度。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一些贫困户因为没有了务工收入,或者因病导致支出增加,都可能面临返贫的困境。因此,贫困地区的各级组织和对口帮扶单位,应重点关注,精准施策,确保贫困农户的正常生产生活。此外,鉴于目前各类学校已经以网课的形式开始授课,对贫困家庭子女网上学习可能面临的困难,也应予以关注并帮助解决。

  防止返贫:即时发现,即时帮扶

  《南方》杂志:面对可能出现的“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现象,如何做到动态跟踪、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梁德标: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可能返贫致贫的困难群众,简化认定程序,落实好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

  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组织人力,认真摸清贫困户和贫困群众的底数,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和脱贫户,实行预警防范,及时将符合标准和条件的农户纳入农村低保或建卡贫困户。

  此外,要广开就业门路,为贫困群众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和致富途径,防止因“疫”停工,或一味“等靠要”依靠政府。比如,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采取“点对点”方式,引导贫困劳动力分批有序返岗;通过协调防护物资、原材料以及帮助筹集资金、招聘工人等方式,引导扶贫车间有序复工复产,优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扶贫企业,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或贷款贴息。

  温锦玲:面对疫情,我们更要注意精准扶贫对象所面临的困境。

  一是疫情防控不忘精准扶贫对象。地方政府和基层工作人员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了这一群体。比如进村入户做防疫宣传时,更应重点针对扶贫对象,他们很多人没有智能手机,获得科学防控疫情知识的渠道很少。

  二是复工复产不忘精准扶贫对象。可以就地就近增设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务工就业,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面对因运输不畅造成滞销的农产品,地方政府可引导农户发展深加工或者网络销售,这些环节可以优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三是春耕春播不忘精准扶贫对象。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户抓住农时搞好春耕春播。发挥各镇农技站指导员和帮扶工作人员的作用,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进村入户上门配送种子种苗、化肥、农膜等农资,并提供技术指导。

  实现整个农业的提质升级

  《南方》杂志:此次疫情带来一些次生影响,一些地区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对脱贫攻坚战造成影响。如何破解?

  陈瑞爱:关键在于乡村振兴。核心就是要通过标准化的经营、专业化的服务、科技化的支撑、市场化的供给,实现整个农业的提质升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等。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农业仍然是根基产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乡村旅游业带来了冲击,一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的三产融合项目受到影响。对此,建议鼓励多元产业发展,在原有扶贫产业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品增加值。

  针对农产品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建议完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运作程度。要充分发挥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互相促进与协调作用。

  可以积极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代储代销、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等。

  谢舒雯:必须要解决农产品品牌效应的建设问题。现在不少地方通过网络直播、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销售农产品。但相比其他省市,广东优质农产品品牌效应还不够强。对此,建议借助政府力量,为农业企业搭台唱戏。互联网渠道的宣传费用对于许多农业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支出,政府可以对企业的品牌建设给予补贴,帮助企业打响品牌效应,促进销售。

  此外,我国农产品的流通存在数量巨大、供应分散、物流成本较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降低流通成本,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首先,要尽可能地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供应链。建议提高农产品的直销比例,建立起较为直接的产销对接模式。同时,通过冷链物流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损耗,政府可以将冷链运输作为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建设的重点内容。

  李秉记:当前,广东县域经济总体发展还较为薄弱,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块短板。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县情,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区域特色,选准发展坐标,努力实现特色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甚至国际化。其次,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实招,消除县域经济发展“堵点”“痛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