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中:人民戰“疫”為人民

李振中:人民戰“疫”為人民

李振中

3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研究部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3月19日,我國首次實現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報告,已有18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本土現有確診和疑似病例。這一成績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在以人民為中心抗擊疫情指導思想指揮下取得的。在一系列戰“疫”部署中,“人民”一詞貫穿始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政思想,也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在抗擊疫情中的作用,彰顯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演繹了一場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戰“疫”為人民的中國戰“疫”故事。

戰“疫”成績評判是民心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並將其作為全黨各級組織和各級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千方百計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竭盡全力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自覺遵從疫情防控總體安排和部署,有的義無反顧逆行去湖北武漢醫院,有的“宅在家做貢獻”阻斷病毒傳播,有的下沉社區抗“疫”一線,形成群防群治的強大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不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檢驗共產黨員初心與使命的一次大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民是否滿意、人民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基本權益是否得到根本保障,是評判戰“疫”成效的根本標準。人民群眾迅速果決行動、全面聽從中央安排,一切行動聽指揮,壓低了疫情流行高峰,削弱了疫情流行強度,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更大範圍暴發流行,不僅有力維護了本國人民生命健康,也阻止了疫情向世界快速擴散。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驚歎“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指出“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相信中國採取的措施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中國抗“疫”不僅贏得了國人的心,也贏得了世界的肯定。

戰“疫”防控主體是民眾

人心齊,泰山移。人民是打贏本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堅固防線和最強大力量。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們戰勝疫情的重要法寶。疫情防控,全國人民匯成一盤棋,每顆棋子都在其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武漢封城之舉,更是在中國史無前例,在世界絕無僅有,可謂壯士斷腕。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阻擊新冠肺炎疫情,打的是一場人民戰爭。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人民群眾是抗“疫”的主體,是推動戰“疫”勝利的決定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正視人民主體地位和深刻認識人民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並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與發揮人民力量有機統一起來,充分調動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性。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人民群眾既是黨和政府的保護對象,同時也是黨和政府領導下抗擊疫情的主體力量。人民群眾這個戰“疫”主體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重要保障。

人民是力量的源泉。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部署下,舉國上下、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都積極投身到戰場戰“疫”中,從中央到地方,從黨委到政府,從國家衛健委到地方各級衛生防疫部門,從共產黨員到民主黨派成員,從醫生到護士,從軍人到農民,從警察到記者,從快遞小哥到環衛工人------從政府、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的組織機構到每個公民個人,都在第一時間投身到抗“疫”中,他們不分年齡大小、不分職業出身,真誠奉獻,奔波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哪裡需要去哪裡,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論職業、不論行業、不論區域,全國上下,同心齊力,和衷共濟,構成了與世紀疫情作戰的強大人民主體,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抬頭相望,可以看到無數的普通人衝鋒在前,無論是在一線抗擊疫情的“逆行者”,還是普通群眾身邊的“守望者”,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辛勤勞動,默默付出。低頭沉思,能感受到一個又一個令人感動的抗“疫”瞬間和畫面,一個個遠行的堅毅背影,一雙雙被消毒液浸泡刺激的手,一張張佈滿勒痕的臉龐都久久迴盪在我們心間,溼潤了我們的眼睛。這就是中國人民,這就是最堅強的抗“疫”主體。他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詮釋著中國精神,使人們在溫暖與感動中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為齊心協力打贏這場戰“疫”增加了砝碼和信心。

戰“疫”保障重點是民生

民生穩民心就穩,民心穩民眾就穩、社會就穩。面對艱難複雜的疫情形勢,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始終是我們做好疫情防護各項工作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在國內外疫情形勢嚴峻複雜的情況下,優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該辦能辦的實事要竭力辦好,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築牢。從最基本、最實際、最急迫的問題著眼,從老百姓最關心、最關注的事情入手,從最危險、疫情最重的地區做起,在疫情防控中讓“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落到實處,做到疫情地區百姓的心坎上。

穩供應。衣食住行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關注的頭等大事。要充分考慮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密切監測市場供需和價格動態,保障米麵糧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對因疫情防控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特困人員、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要落實包保聯繫人,加強走訪探視,及時提供必要幫助。

穩物價。護好百姓的“菜藍子”“米袋子”。老百姓一日三餐離不開油鹽菜米,物價是百姓最關注的話題,說在嘴上,記在心上。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保障,防止物價過快上漲。保持疫情期間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不停業、不斷檔,千方百計保障民生。一手抓抗“疫”,一手保民生,越是非常時期越要關注民生,把老百姓的冷暖記在心上,讓民生保障溫暖人心。

穩就業。把穩就業放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是以人民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讓百姓有的吃有的穿有工作有錢賺,穩就業對於社會的發展非常關鍵。

庚子新春疫情發,人民戰“疫”民心抓,中國製度優勢顯,抗“疫”戰績人人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通過一系列及早判斷、精準決策、迅速行動、為民盡責的實際行動,使這場人民戰“疫”感動了國人,收穫了民心,守望相助,贏得了國際讚譽、世界的尊重,正如一些網民評論的,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動員全國人民一起參與,全國資源一起整合,全國省份一起支援湖北,全國上下一盤棋,除了中國,沒有其他國家能做到。中國人民用可歌可泣的戰“疫”實績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希望,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向全世界講述人民戰“疫”為人民的中國戰“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