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藍盾股份突報虧損近10億:子公司中經電商與匯通寶“背鍋”轉型剝離前景不明

疫期企業觀察 | 上市公司藍盾股份突報虧損近10億:子公司中經電商與匯通寶“背鍋”轉型剝離前景不明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見習記者 陳奇 深圳報道

隨著A股上市公司藍盾股份(300297.SZ)2019年業績的披露,有著油品終端市場“淘寶與支付寶”之稱的中經電商與匯通寶就此褪去了光環。

2月28日,藍盾股份發佈2019年度業績快報稱,當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82億元,同比下滑346.78%,這主要源於對全資子公司中經匯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中經電商”)與匯通寶支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通寶”)業績未達預期作出的大額商譽減值。

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幅虧損,藍盾股份表示,日後或將對此次拖累業績的中經電商與匯通寶作出處理,包括但不限於幫助其進行業務轉型、探索剝離方案等,聚焦網絡信息安全主業。

資本市場波譎雲詭,子公司經營不佳拖累母公司業績的情況並不鮮見,但像中經電商與匯通寶這般,在達成業績承諾之後便直接跳水的情況,多少讓投資者感到措手不及。

這一情況隨之也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而藍盾股份在關於深交所關注函的回覆中表示:“受中美貿易摩擦對物流行業的影響、合作機構保險行業的合規監管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經電商和匯通寶的業務發展及融資渠道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對中經電商和匯通寶本年及未來年度的盈利能力產生了不利影響。”

一門三兄弟 信息安全與電商難兼容?

2015年7月,藍盾股份以11億元的大手筆收購中經電商、匯通寶100%的股權,並於2016年6月實現並表,將其納入上市公司麾下。

公開資料顯示,中經電商和匯通寶分別主要從事電子商務網絡及平臺運營業務與第三方支付業務,二者為關聯公司,在這樁交易前完成之前,其控股公司均為中經匯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經匯通”),實際控制人為柯宗耀。

在業務模式上,中經電商同線下合作商戶合作向消費者發行預付卡,再通過匯通寶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線下合作商戶與終端用戶管理。兩家公司的盈利來源主要為線下合作商戶向其繳納的服務費用。

表面上看,信息安全企業與電商企業並無直接的關聯,對於收購上述兩家公司的緣由,藍盾股份副董事長柯宗貴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收購中經電商及匯通寶100%股權,從B端走向C端,可構建以“電商+安全”為核心的業務生態系統。”

不過,這樁交易的背後,參與企業的實控人卻是關係匪淺。按照深交所披露的信息,藍盾股份實控人柯宗慶、柯宗貴與中經匯通原實控人柯宗耀原為兄弟。

雖然外界對於這樁收購存在不少質疑,但從後續藍盾股份發佈的業績報告來看,被收購的中經電商及匯通寶的表現依舊超過期望,不僅完成了業績承諾,並且,其淨利潤金額一度佔藍盾科技淨利潤的比重超過50%,成為當之無愧的“現金牛”。

具體來看,2015-2018年,中經電商及匯通寶支合計淨利潤分別為1.21億元、1.46億元、1.84億元、2.26億元,業績承諾完成率分別為121.25%、112.67%、109.15%、110.72%。

疫期企业观察 | 上市公司蓝盾股份突报亏损近10亿:子公司中经电商与汇通宝“背锅”转型剥离前景不明

中經電商與匯通寶業績承諾完成情況

業績一片大好的形勢一直持續到2019年上半年。據藍盾股份2019年半年報數據,中經電商當期實現營業收入2.61億元,淨利潤7430萬元,與業績承諾期平均淨利潤的一半基本持平。據此可大致推斷,2019年,中經電商淨利潤相比業績承諾期應該不會出現較大的變化。

而就在半年之後,情形陡然轉變,藍盾股份在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中對中經電商及匯通寶支付計提一系列減值準備,相當於對收購兩者所產生的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華夏時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瞭解到,過去的這半年多時間以來,深交所已連續三次向藍盾股份下發關注函,其內容均涉及到中經電商與匯通寶業績的“變臉”,質疑其信息披露是否及時,並瞭解中經電商業績出現突變跡象的時間節點。

涉嫌踩雷P2P 大量加油卡餘額無力歸還

2020年2月17日,在深交所最近發出的這份關注函中,藍盾科技回覆稱,中經電商及匯通寶的業務主要是在2019年第四季度出現了惡化。

“2019年11月中旬,經進一步核實,公司發現中經電商和匯通寶第四季度應收賬款回款遠不及預期,加上中經電商主動暫停部分回款較慢合作機構的新增業務,降低後續回款壓力,因此導致公司經營業務萎縮。”藍盾科技表示。

實際上,此次深交所對於中經電商業績突變時間節點的“較真”已是有跡可循。去年10月23日,中經電商便因涉嫌從事P2P業務,同時相關產品出現返現不到賬的情況,母公司藍盾科技已為此收到了一份關注函要求詳細說明情況。

彼時,深交所在關注函中指明,中經電商電信運營服務主要包括話費寶、翼匯通等產品,其中話費寶是其與廣東移動聯合推出的話費理財產品,客戶向其支付款項購買話費寶,由其每月為客戶充值話費,並將剩餘金額用於理財運作,預計年化收益率高達20%-22.3%。

在業內人士看來,先讓用戶預存錢,然後拿著這些錢去投資理財,再定期分批返回給用戶,同時年化收益率遠高於同類理財產品,這些特點無疑與P2P模式存在高度契合。

在回覆中,藍盾股份逐一對照P2P概念,最終得出:“話費寶、翼匯通不屬於 P2P 業務。同時,經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書面確認,其未參與P2P業務。”

雖然試圖與高風險的P2P業務撇清關係,但中經電商的經營問題還是早已暴露,相關時間節點並非藍盾股份所陳述的2019年第四季度,這一點通過其他機構的口徑也可得到佐證。

2019年12月4日,廣州消委會在官網就中經電商加油卡問題發佈消費警示,稱自2019年5月份以來,便收到多起關於中經電商加油卡不能使用的投訴。企業的答覆為:由於上游客戶拖欠款項導致其經營資金週轉困難,現有部分業務已暫停經營。

本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看到,目前針對中經電商的投訴數量已超過1500條,主要涉及加油卡無法使用並無法退款的內容。

同時,一些用戶在投訴無果的情況下試圖通過上訴至法院來拿回加油卡中的餘額。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中經電商存在93條開庭公告信息,而今年新增的數量便多達78條,案由多為“網絡服務合同糾紛”。

另外,自今年以來,中經電商“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的次數多達65次,執行標的最少為697元,最多達到142萬元。

疫期企业观察 | 上市公司蓝盾股份突报亏损近10亿:子公司中经电商与汇通宝“背锅”转型剥离前景不明

中經電商“自身風險”提示

目前的資金週轉困境是否與此前推出的話費寶、翼匯通存在直接的聯繫?用戶欠款預計將以怎樣的方式解決?《華夏時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向中經電商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期間多次撥打公司官網客服電話也均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在子公司無力償還欠款的情況下,母公司藍盾股份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3月20日,《華夏時報》記者撥打藍盾股份廣州總部聯繫電話,試圖詢問對於中經電商的最新處理進展,對方卻表示:“中經電商的業務與藍盾股份並不存在直接的聯繫,相關情況無法提供。”

按照公司法,子公司原則上屬於獨立的法人,具有相對獨立的財務自由和責任,不過,在其陷入困境無法自拔的情況下,母公司的獨善其身並不完全保險。

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律師齊巖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母公司是上市公司,應當遵守上市法律法規和證交所規則,對相關信息及時如實進行披露,並公開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財務數據情況,協助解決子公司陷入的財務和法律窘境。”

“如果有證據表明,母公司和子公司屬於合併報表,或者財務混同,或者母公司有直接參與組織策劃決定或實施子公司此項預付費加油卡項目的,或者明知子公司有違法犯罪行為而不採取措施的,都屬於有重大過錯,應當因此同子公司一起承擔責任。”齊巖冰補充道。

預付卡支付牌照“貶值” 業務轉型存風險

據央行官網顯示,匯通寶於2012年6月獲頒《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類型限定為“預付卡發行和受理”,展業範圍包括廣東省、福建省以及上海市。

按照藍盾股份在公告中所披露的信息,中經電商與匯通寶後續或將進行業務轉型、探索剝離方案等。

不過,在支付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類預付卡支付公司整體上在走下坡路。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二維碼支付、條碼支付普及,使用手機支付愈發便利的情況下,無論是單用途還是多用途的預付卡,整體所佔的比重其實是越來越小。而應用得比較廣往往是單一特殊的場景,如一些禁用手機的加油站,或者是自身體系具備大量消費場景,再來發行預付卡,如蘇寧卡。”

對於深耕油品終端市場的中經電商與匯通寶而言,加油站合作商戶佔據了最為重要的地位,其推廣運營管理服務費收入是主要的利潤來源。不過,記者發現,中經電商與匯通寶的這部分合作商戶正在快速流失。

按照藍盾股份披露的年報數據,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經電商油品合作商戶為5006家。而在中經電商官網,目前顯示其合作油站數量僅為1144家。

這也與用戶在投訴內容中所反映的情況一致,例如,黃先生在聚投訴平臺投訴稱,“自2019年7月以來,便在中經電商指定加油站無法使用加油卡,原因是中經電商沒有支付油費給他們,目前已經暫停合作。”

疫期企业观察 | 上市公司蓝盾股份突报亏损近10亿:子公司中经电商与汇通宝“背锅”转型剥离前景不明

目前中經電商的合作油站數量減少至1144家

疫期企业观察 | 上市公司蓝盾股份突报亏损近10亿:子公司中经电商与汇通宝“背锅”转型剥离前景不明

因中經電商“內部問題”,加油站與其暫停合作(來自聚投訴截圖)

對此,藍盾股份也在公告表示:“較多合作商戶暫停或結束了與中經電商合作,導致一些機構、個人用戶申請退款,並引發了用戶的投訴以及部分合作商戶的訴訟,上述情況對中經電商的業務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與此同時,由於所持支付牌照業務類型比較單一,中經電商與匯通寶的業務轉型之路勢必也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首先,在手機支付普及的情況下,預付卡處於一個下滑期,使用的人越來越少,沒落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另外,預付卡本身的業務模式與盈利模式也限定了這些支付服務商去擴展業務邊界,它們本身會受到比較嚴格的銀行監管,如果胡亂去轉型創新,業務的合規性要打一個問號。”在談及預付卡支付機構的轉型方向的問題時黃大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