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先放結論

一陣:姚明 易建聯 孫軍 胡衛東 劉煒

二陣:王治郅 劉玉棟 鄭武 王仕鵬 孫鳳武

三陣:王立彬 張衛平 張勇軍 李亞光 孫悅

本屆男籃世界盃以丟人現眼的方式在家門口失利。男籃進入明年奧運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於五年後的奧運會也將成為一次夢想。

因為現實殘酷,我們不得不回憶過去。這也是一篇本該早就有的文章。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也將以一個球迷的視角談論中國男籃的歷史最佳陣容。

和某些網站的歷史最佳是從94年的世錦賽第八開始評選不同,我的評選於1974年中國重新進入國際籃聯開始算起。確切的說,是從1978年男籃世錦賽算起。因為本次評定,只以世錦賽和奧運會兩項國際大賽為參考標準。至於國內聯賽和亞洲表現,不在本次評選考慮之中。

由於大賽是以賽會制,單屆場次樣本較少(中國男籃國際大賽出戰場次最多的僅10場,1986年)故球員評選所遵照的時間跨度標準是三屆大賽(正常情況下是四年內)。又因為中國男籃的競爭力長期有限,加以在04年之前國際大賽還有排位賽這一賽制。我將不會選取排位賽和兩隊實力差距過大的比賽的數據,故我選擇的比賽場次是在非排位賽階段中國隊的勝場和分差在十分以內的負場。而在這類比賽中,被評選球員必須至少作為主要輪換身份出戰(單場最低出場時長不得少於8分鐘)單屆比賽場均出場時長不得低於十分鐘。 因為FIBA比賽體系的特殊性,和我國特殊的歷史原因,我會將單屆比賽球員場均得分過20、場均籃板過10、場均助攻過5的球員自動選進最佳陣容的候選名單。在評選過程中,會從球員國家隊生涯長度、大賽表現、關鍵戰表現、在球隊內戰術地位等多方面考慮。

注:FIBA官網中,奧運會從1976年起有完整數據,世錦賽從1994年起有完整數據。在那之前國際籃聯只統計關於得分、犯規和罰球的有關數據。

滿足這個條件的球員有:

姚明:2002世錦賽場均21分 2004年奧運會場均20.7分 2006年世錦賽場均25.3分

易建聯:2010年世錦賽場均20.2分、10.2籃板 2012年奧運會場均10.2籃板 2016年奧運會場均20.4分

張勇軍:1988年奧運會場均20.6分

孫鳳武:1984年奧運會場均7.7助攻

張衛平:1978年世錦賽場均25.2分


最終,我們可以得到一份這樣的初選名單(以首次出戰世界大賽的時間排位)

78:張衛平PF(國家隊78)

82:黃雲龍F/C(82-88)孫鳳武PG(82-92)李亞光PG/SG(82-88)王立彬F/C(82-88)

84:張斌PF(84-90)

86:宮魯鳴PG(86-90) 王非F/G(86-90)張勇軍F/G(86-92)

88:宋力剛C(88-92)

90:鞏曉彬PF(90-02)

92:孫軍F/G(92-00) 胡衛東F/G(92-02) 吳慶龍PG/SG(92-96)

94:劉玉棟PF(94-02)鄭武SF(94-00)

96:王治郅C/F(96-12)巴特爾C(96-04)李楠SF(96-08)

00:姚明C(00-08)郭士強PG(00-04)

02:劉煒PG(02-12)朱芳雨SF(02-12)

04:易建聯F/C(04-19)

06:孫悅SF/SG/PG(06-12)王仕鵬G/F(06-12)共26人



自中國男籃重新加入國際籃聯以後,在國際大賽上符合標準的場次有

1978:104-107波多黎各

1982(無)

1984:85-83法國(勝)67-74烏拉圭

1986:98-84波多黎各(勝)84-72科特迪瓦(勝)80-81德國

1988:98-84埃及(勝)90-93加拿大

1990(無)

1992:88-96委內瑞拉

1994:97-93巴西(勝)78-76西班牙(勝)

1996:70-67安哥拉(勝)87-77阿根廷(勝)

2000:75-60新西蘭(勝)85-76意大利(勝)

2002:96-82阿爾及利亞(勝) 88-94新西蘭

2004:69-62新西蘭(勝)67-66塞黑(勝)

2006:87-90波多黎各 100-83塞內加爾(勝)78-77斯洛文尼亞(勝)

2008:75-85西班牙 85-68安哥拉(勝)59-55德國(勝)

2010:81-89希臘 83-73科特迪瓦(勝)76-84波多黎各 80-89俄羅斯

2012(無)

2016:68-72委內瑞拉

2019: 70-55科特迪瓦(勝)76-79波蘭



我們也就可以從上述比賽的數據中選擇出我們所要淘汰的第一批球員。請記住我的評定標準(針對非優秀數據球員):在三屆大賽中擔任主力(場均出場時間在10分鐘以上)、在所評定的比賽中出場時間不少於八分鐘(標準浮動為一分鐘)。依照評定標準選擇的數據為有效數據。

一個個說。張斌,在亞洲賽場上也許能讓所有人膽寒。也曾是四屆大賽的參與者。但遍觀他的數據。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可以看出,張斌僅在88年奧運會首戰埃及的比賽中發揮出色。其他場次幾乎沒什麼表現。而6場18分、場均三分的數據讓他退出了最佳陣容的評選。

宮魯鳴,作為主帥,他帶領男籃第一次殺進奧運前八。作為球員,他完成了86年的絕命助攻,讓中國隊絕殺希臘。可惜這場球不在我的討論範圍。可惜作為球隊主力,在90年世錦賽中,中國隊並沒有可供入選的比賽,所以他的統計只有兩屆大賽(86 88)並未達到評定最少三屆的標準。

王非指導在球員時代也是如此,90年世錦賽的場均19.4分,未能達到場均20分的標準。也是因為有效數據僅兩屆的問題而被淘汰。宋力剛亦然,1992年的中國代表團旗手,有效數據僅有88年的兩場球。儘管他在漢城奧運會上場均轟下17.4分,但也因有效場次問題被淘汰。

黃雲龍,活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內線,八十年代初起代表國家隊出戰,作為運動員一直活躍到上世紀末,應該是中國男籃職業生涯最長的球員之一。86年世錦賽,在對陣波多黎各和德國的比賽中分別砍下14分和20分。但其生涯高光僅限於此。1984年,在對陣烏拉圭的比賽中僅出戰5分鐘,沒能達到有效數據的評定。在其他兩場有效比賽中表現平平,故被淘汰。

而鞏曉彬是今天的文章裡最遺憾的,球員時代,他是黃金一代成員中最早參加世界大賽的球員(90年世錦賽)可是因為和主教練的矛盾,在94年世錦賽和00年奧運會遭到棄用。當02年他再出徵時,在和阿爾及利亞的比賽中出戰29分鐘,僅得6分;在對著新西蘭的比賽中出場30分鐘內沒有得分。而他本人有所發揮的比賽裡僅僅只有一次奧運八強,92、94、02年無論是個人發揮還是團隊戰績來看,對球隊幫助有限,有的大賽甚至沒能進入大名單,所以鞏曉彬也遺憾的在評比中出局。在此附上鞏曉彬有效數據: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與鞏曉彬情況相同的還有郭士強,國家隊生涯僅有一次以純替補身份晉級奧運前八的經歷,在02年世錦賽上甚至有從主力被換成替補的黑歷史,所以也在這裡淘汰出局。下面是他的數據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同樣的,這類情況在吳慶龍這裡也發生著,在96年的奧運八強裡他只是一個純替補球員,在與安哥拉的比賽中臨危受命卻表現平平。僅有的一次以主力身份殺進淘汰賽的經歷不足以支撐他進入最後的競爭。下面是他的數據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所以,在初選26人的大名單裡,淘汰8人。剩餘18人將進入最佳陣容人選的最後評定。



接上文,複選以後,符合標準的有以下18人,我們通過位置來進行劃分:

中鋒: 姚明 王治郅 巴特爾 王立彬

大前鋒:易建聯 劉玉棟 張衛平

小前鋒:張勇軍 孫軍 鄭武 李楠 朱芳雨

分衛: 李亞光 胡衛東 王仕鵬

控衛: 孫鳳武 劉煒 孫悅

除去在初選中已經進入名單的五人,現有十個名額未定,我們也將討論這十個名額的最終歸屬。


大前鋒:沒什麼好說的,複選時淘汰了幾乎所有的大前鋒,先有球員正好三人。而張衛平受時代的影響,僅參加過一次世界大賽,有過一場的記錄,只能屈居三陣。

常有傳聞,說戰神劉玉棟外戰外行,我在數據層面進行了一次統計,他參加過兩屆世錦賽、兩屆奧運會,在所選比賽中留下了6場比賽的記錄。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在黃金一代兩進前八的比賽中,劉玉棟立下了汗馬功勞,只是在生涯末期的02年世錦賽上有失水準,況且他在94年世錦賽上以場均11.5分、4.3籃板、1.5助攻的數據,在得分、籃板、助攻三項數據中均進入對內前三名;96年奧運會以場均8.6分、4籃板的數據在隊內得分第三、籃板第二;00年奧運會場均7.8分,隊內第四,所以他的二陣實至名歸。

控衛:無論是孫鳳武還是劉煒,他們都是中國男籃45年曆史上超過十年的主控。而劉煒自成為主控起,在隊內的地位一直沒能被挑戰。

孫鳳武在86年起逐漸與宮魯鳴一起分享主控時間。比如在88年奧運會小組賽最後一場與加拿大爭八強的比賽中,孫鳳武就只打了4分鐘,其餘時間是宮魯鳴主控。雖然孫鳳武有著單屆比賽7.7次助攻的壯舉,但就球隊地位和整個隊的成績看不如劉煒。

而孫悅是08、10兩進淘汰賽的實際組織者和外線防守核心,卻沒有如前兩位那麼爆炸的數據和經典場次。所以,控衛線上按陣容排分別是劉煒、孫鳳武、孫悅。

中鋒:話不多說,直接上數據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我們如果不算對陣法國大號兩雙的特例(單場26+14),算其生涯數據,王立彬在四屆世界大賽的18場小組賽裡能貢獻8.4分。並長期擔任主力。而巴特爾儘管效率高,也有犯規和失誤過多的問題,並不能支持長時間的比賽。至於巴特爾生涯中兩次前八,96年也只在兩個有效場次中上了一場10分鐘,4分2板卻有4犯規;而04年因為姚明的存在,巴特爾在兩個有效場次中並沒有出場。所以,巴特爾並不足以以團隊成績戰勝王立彬。

如果我們拿出各自的巔峰單屆數據做對比

王立彬在84年奧運會上場均31.3分鐘貢獻14.6+4.9+2.4 投籃40/82 命中率48.8% 罰籃22/33命中率66.7%

犯規3.4 蓋帽0.3 失誤3.8 效率值11

男籃2勝5負排名第10 有兩個可入選場次

巴特爾在02年世錦賽上場均21.6分鐘貢獻13+4.5+1.6

兩分56.5%(35/64)三分45.5%(5/11) 罰球80.6%(29/36)

犯規3.5 蓋帽0.4 失誤2.1 效率值13

男籃1勝7負排名第12 有兩個可入選場次

巴特爾與王立彬相比,無論是數據上的效率值還是球場上的攻擊範圍明顯更大,但他有著犯規過多的毛病,影響了他的上場時間,還有就是他的個人巔峰與球隊巔峰正好錯開。而王立彬可以說趕上了這樣的雙重巔峰,在86年與希臘的比賽中投入絕殺球。

既然是歷史的評比,我想我們不用考慮所謂的現代籃球,就各自在時代中的成績看,我在這裡選擇了王立彬作為我第三陣容的答案。

分衛篇:現在的陣容裡面就剩了三人,我們直接開始排。胡衛東就不說了,和姚明一樣,他已經穩進一陣了。

現在來看看王仕鵬與李亞光的二陣之爭

王仕鵬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李亞光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就總體數據和效率看,李亞光甚至能進入一陣,但是綜其職業生涯也只有一次淘汰賽經歷,王仕鵬作為主力打過三次,胡衛東是直接的兩次帶隊進八強,意義也不一樣。在數據層面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考慮球隊戰績。王仕鵬在國家隊雖然有個低下限(亞洲第五),但是他的三進淘汰賽上限也高。如果沒有那個該死的三分,可能我們對80年代球員的集體評價會更高。但李亞光在現在的評比中只能屈居三陣。

小前鋒篇:目前還在名單內的小前鋒有以下幾位:張勇軍 孫軍 鄭武 李楠 朱芳雨

拋開別的,我只討論中國男籃,我也只看國家隊表現。

張勇軍於1988年奧運會拿下場均20.4分的成績讓他得以入選。我們都知道他在與加拿大一戰中三分球10投8中、砍下33分,幾乎將中國男籃挺進世界八強的時間提前了6年,遭遇絕殺實在可惜。而86年世錦賽上面對美國的8個三分、面對希臘的9個三分、90年世錦賽場均17.5分的表現也因沒能計入統計而讓人遺憾。但他依然有這樣的表現:88年小組賽面對埃及的30分、86年面對科特迪瓦的20分。98-84波多黎各 16分 80-81德國 13分 96-99加拿大 34分所以,他以自己的表現而榜上有名。

鄭武有這樣的表現: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鄭武是一柄利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高效的得分,我們也不會忘記他屢次關鍵時刻的一劍封喉,縱使連續經歷了兩次大傷,00年他依然站在了奧運會的賽場,並作為主要輪換打了其中的絕大部分比賽,令人惋惜的中法之戰中,他10罰10中,此等表現為當今男籃學習的榜樣。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組織前鋒,很全面,在所統計的比賽中三分不好,92年以後經歷過大傷,一定程度影響了發揮,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幾乎失去了運動能力的孫軍,也是一種遺憾,他本該有更好的表現,雖然他已經很好。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不可否認他在北京奧運會前兩場球的精準三分,在日本世錦賽上也有好的發揮。但就所統計的比賽中,他完全稱不上是優秀的投手,此次入選的大多數前鋒三分和兩分都要比他更準。防守,這個概念無法以細緻的數據作為統計,所以說他防守更好的,我不能認同,我只知道贏球和成績最好。而08年以後,朱芳雨也用自己的表現向我們證明了,他只是姚明體系下,一個不錯的3D球員。

不吹不黑,全網最公正的評比——淺析中國男籃歷史最佳陣容


李楠,無論他的執教水平多麼差,我們都無可否認他在球員時代的貢獻。他也是所有前鋒球員裡受統計場次最多的球員。在前鋒球員裡,他的出場時間並不多,但大部分數據是領先的。他的經典戰例很多,也有沒統計到的,雅典奧運會和02年世錦賽是他的巔峰。而很遺憾的是06年他因傷錯過了日本世錦賽,這也影響了他的數據統計。

就數據而言,除已經入選的張勇軍,似乎有一次激烈的爭奪。 朱芳雨在04年雖然也是以主力身份出戰,但效率過低,場均5.9+2.6+0.9,這次進入淘汰賽的成就跟他關係不大。而08年的兩場決勝戰他甚至打出了0—7的表現,總體而言,在效率上他不如其他幾位競爭者,對他的評價也只能是一個在姚明體系下,一個不錯的3D拼圖而已。

很遺憾,最後我會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李楠發揮出色時間裡,不能帶領球隊在成績上更進一步,比如00年奧運會和02年世錦賽。到了04年,他也只是姚明體系中一個比朱芳雨好一些的拼圖球員罷了。而08年,他已經太老了,只能作為更衣室領袖在替補陣容裡打打零工。雖然他是服役時間最長的國家隊前鋒,但是我將他淘汰。

如果不是那個該死的三分,張勇軍會成為我的史一鋒。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最終,他也因球隊的戰績問題屈居三陣。鄭武與孫軍國家隊生涯完全重合,雖然鄭武在關鍵比賽中屢次貢獻關鍵球拯救球隊,但是就全面性和生涯長度以及球隊地位看,孫軍明顯更全面,在評比中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