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這是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改編的一部動漫,甚至被稱為是國漫之光,認為國漫終於崛起了,豆瓣評分高達8.5分。《哪吒之魔童降世》甚至要去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有人說它德不配位,對它過譽了,可是票房破了三十七億,事實就擺在眼前,中國一共十四億人,說明大多數人看了兩遍、三遍甚至五、六遍,難道他們是因為電影太爛而去買票看嗎?顯然不是,它是我們國漫之光,當之無愧。

人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無法搬動它,人對魔和對仙截然不同的態度,認為魔就是邪惡,應該被剷除的,認為神仙是救人濟世的菩薩。人的命運從出生就被人決定了,成長的過程也只不過在一步步走入他們精心設計好的棋盤中,按照被安排的人生長大,活著像個傀儡。無論世人的看法是如何,父母永遠只把你當作孩子。人都是自私的,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和安全,就永遠得不到人們的認可,被貼上了標籤之後,就別想撕下來,有的人也就破罐子破摔,無論他之前是與否,最後都會成為了標籤中的人,一貼就是一輩子。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無論我們好與壞,都是他們眼中最亮的那顆星星。父愛如山,無私又沉重,母愛如水,細膩且溫柔,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愛著我們,保護著我們。哪吒一出生就將陳塘關鬧得天翻地覆,太乙真人想要用拂塵除去這個被世人認為的怪物時,是母親殷夫人捨命救下了這條小生命,所有人都離他遠遠的,只有哪吒的父親、母親,在用自己的能力,保全他們用三年孕育的孩子。李靖用陳塘關總兵的身份向大家保證,絕不會放哪吒出來為所欲為,他是一位人民的守護者,可他也是孩子的父親,他沒有辦法看著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卻無動於衷,也無法讓自己和夫人辛辛苦苦三年的守候付諸東流,幽禁在家已是最好的安排。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為了國家的事業舍小家,研究人員、醫護人員還有保家衛國的軍人們,他們是在為國家奮鬥,為國家爭光,保護著我們千萬個小家庭,有沒有人想過他們多久才能回一趟家,回家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奢求,可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小家中生活的幸福和快樂。他們不只是有保家衛國的責任,也有當一個好父親的義務。在哪吒生辰宴前,大家都在擔心沒有人會出席宴會,李靖卻說:“我挨家挨戶磕頭也要把大家求來”,這是一位七尺男兒為了孩子說出的話,在孩子面前,自尊心和臉面根本不值一提,在父母眼中,只要孩子開心,什麼都值得。在李靖把天雷引到自己身上時,對於陳塘關的百姓而言,他是自私的,他把魔丸留在了世界上,繼續禍害人間。對於做父親的責任而言,他是無私的,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的生命。他缺少舍小家為大國的精神,可是他也並沒有做錯,畢竟他還有一個父親的身份。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人與人之間生下那一刻起便是有差距的,何況是人與妖,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但是愛是一樣的。龍族的父親希望敖丙離開這海底煉獄,躋身天界,希望唯一的兒子別再走父親的老路,甚至希望敖丙擺脫龍族的身份,因為原本協助天庭打敗妖魔的龍族,卻被鎮壓在海底永遠不見天日,“龍王這個身份鎮住的不都是海底妖獸,我們龍族也被永遠禁錮在了天牢裡”,即使身上戰功顯赫,一旦被劃分為了妖魔,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作為一位父親,他希望敖丙能成為一名神仙,不再受到人們的歧視,可以成為一名抬頭挺胸的人。父親的愛是偉大的,所有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可以把最堅硬的鱗片給敖丙做盔甲,但有些愛也是自私的,把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交給下一代去完成,從來不問願不願意,這是父母的願望,不是孩子的,父母覺得遺憾的事情,孩子並不覺得,父母的期望給孩子增加了許多無形的壓力。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母親的愛細水長流,經歷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痛苦,還要和孩子一起經歷成長的坎坷,沒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遠離哪吒,只有母親把他緊緊的擁入懷中,即使哪吒把她的手咬住,也沒有鬆手,因為在殷夫人眼中他不是妖怪,而是她的兒子,是她經歷了九死一生而孕育出來的孩子,沒有人能決定他的生死。殷夫人陪哪吒玩踢毽子,就算被傷到了也無妨,只希望在這三年中,他能開心就心滿意足了。明知道最後的結局和命運,卻總是不認命。母親無時無刻不在斬妖除魔,只為了給哪吒積德行善,希望能感動上天,而放過她的吒兒,不到黃河不死心,心中其實知道事實不能改變,卻還是想為了孩子試一試,即使有一絲希望,也要拼盡全力。母親想讓哪吒快快樂樂過完剩下的時間,父親不想兒子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一生,不想死了都被人當妖怪。母親不想讓孩子受苦受累,只希望看見哪吒臉上的笑容。父親想讓哪吒為世人斬妖除魔,擺脫偏見,他無法保護哪吒一輩子,三年之後剩下的路就得哪吒自己走了,他們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卻從來沒有問過哪吒的想法。我們最親的人,一切出發目的都是為了我們,即使偶爾干預我們的人生,但是在他們心中我們永遠都是第一位。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傲慢與偏見是兩個無形的人,生活在我們身邊各處,傲慢對我們的人生指指點點,偏見對我們的遭遇視而不見。哪吒從出生就開始面臨著偏見的指責,即使在嬰幼兒時期,大家也都對他惶恐萬分,因為內心住著偏見,所以不願意去溝通和理解,不想感同他的身受,在他們眼中,哪吒就是妖怪,無論有沒有傷害到人們,心中早已認定了。在孩童時期,卻沒有一個朋友,同齡的兒童也對他恨意滿滿,沒有任何原因。母親對哪吒說:“其實你的心裡是想被別人接受的對不對,只是因為別人的偏見讓你受了委屈”,知子莫若母,他回了一句不是,正是這句不是暴露了他內心的想法,他的拳頭緊握,眉頭緊皺,透露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悲傷和憤怒。“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哪吒說出這句話時,滿是對人們的怨恨,

他渴望朋友,渴望人們的認可,所以他在山河社稷圖裡修煉了兩年,只為了出去斬妖除魔,為了消除偏見。當他救下小女孩時,沒有人相信他,所有人都認為哪吒是邪惡的,只允許他們對一個孩子動手,卻不允許別人還手,到底誰才是妖怪,有的人雖長著一副人的嘴臉,可是內心未必善良。太乙真人說要改變魔丸惡習,成為一個斬妖除魔的正義之士,什麼是魔丸,是一個想要和人們和睦相處的孩子嗎?還是一個救了人卻被人們用唾沫回報的人。所謂正義,何為正義,是國泰民安的社會還是和睦相處的人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大家都學會理解和包容,或許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能力與否不那麼重要,家庭背景才是決定的決定權。申公豹論能力比太乙真人專業,他比誰都努力的學習仙法,可是正因為他是妖,才沒有成為十二金仙,因為人們的成見,妖就是妖,無論能力有多強,人們只想看見自己想看見的,豹子精終歸是沒有人好。龍族的敖丙救人們與水火之中,反過頭來卻被人們說成狗改不了吃屎,可以為了唯一的朋友,去救他的父母,這樣一個溫潤如玉的人,卻被世人所詬病。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都是申公豹和敖丙,面對別人的成見,我們只能對命運低頭,這並不丟人,可是活成哪吒就是我們的理想,不認命,若命運不公就和他鬥到底。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一個標籤,霸道、嬌氣、花瓶……都在發生在我們或身邊的人身上。人們給男人貼標籤說男人就應該有陽剛之氣,給女人貼標籤說女人就應該操持家務,靠著成見的大山壓垮了人幼小的心靈。懦弱的人才會給別人貼上標籤,彰顯自己的顯貴。我命由我不由天,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就改變自己,擺脫身上的標籤,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如果無法搬動大山,就翻越大山,偏見≠你就是這樣的人,而=他們的無知,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事物,學會用心感受和體會,大多數人都以偏概全,學會感同身受,如果你不喜歡有標籤的生活,別人也未必願意。

《哪吒之魔丸降世》:是愛感化了魔丸,還是偏見成就了魔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