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万套(枚)是邮票的价值标尺吗


“中国植树节”邮票是2019年新邮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黑马“,这都缘于它的发行量只有768万套,似乎只有这个级别的发行量,才能被需求和资金盯上;在”中国植树节“邮票之后发行的”马拉松“”西游记(3)“邮票的发行量都在1000万套以上,其后发行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邮票的发行量为917万套,”中国古镇(3)“邮票发行量为992万套,”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邮票发行量为1115万套,这几套邮票的发行量显然与”中国植树节“邮票的发行量不在一个级别上,那么,它们之间的价格运行平台也就有了高低落差。

发行量的确是一个有效地指挥棒,“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邮票的发行量降至748万套,要不然其套票价格也不会涨到4.5元(面值为2.4元),这样的价格定位,完全是看在748万套的发行量上。这种情况在新邮套票上是这样,就是在新邮小型张和小全张上也是如此,无论是“西游记(3)”“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鲁班”小型张,还是“五岳图”“粤港澳大湾区”小全张,它们现在的溢价幅度都超过了100%,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小全张的涨幅最大。

从以上的发行量数据不难看出,2019年新邮套票的发行量正在向700万套靠拢,甚至有的品种已低于这个基本平台,比如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5周年”邮票发行量的已降至691.96万套,这是目前已知的2019年新邮中发行量最低的品种,尽管其套票价格已从1.2元涨到4元,但成交量却是一般化,好像似有似无,并没有达到某种“出奇”的地步。


倘若从反应平淡乃至冷淡的角度来看,新邮套票的发行量还有继续下降的必要,至于降到何种程度并不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当解决市场中大量邮票大面积大幅度打折的问题,这乃是困扰市场多年的一个顽疾,依靠市场自身的内力是无法消化大量打折票的,况且这个渠道也一直没有开通,恐怕也不会开通,有关部门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那么,如何解决新邮大量大面积大幅度打折的问题呢?除了依靠有限的资金之外,也就只能走销毁这条路了。从2019年小型(全)张和小版张的行情影响力来看,要说没有达到一点目的,那也是不真实的,因为面对100%乃是200%以上的整体涨幅,投资者心中肯定会有一定的想法,但光有想法那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行动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无论是从有关部门还是投资者的角度来讲都是如此,有关部门的新邮减量措施体现出了这一点。


2019年小型(全)张和小版张行情过后,其整体价格都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台阶,要想站在这个台阶之上继续爬坡的难度乃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似乎还找不到它们继续向上的价值点究竟在哪里。2019年小型(全)张和小版张在此之前的上涨行情,其价值点一是在于超低定位,这就意味着没有什么明显地套牢盘,上拽就比较容易;二是在于新邮减量累积起来所产生的某种动能,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行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2019年小型(全)张和小版张在此之前的上涨行情,已等于在较大的程度上把那两个融合起来的价值点基本上消耗完了,即便还有一定的余量,但也达不到继续上推的基本量能。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内部的自身力量似乎已是无计可施了,只能靠有关部门新的政策的推动了,或者对于原有政策的不断优化,才有可能堆积起来新的量能,行情才有可能继续向前迈出新的一步,但是,这一步如果还是2019年小型(全)张和小版张的单干行情,也还是跑不出原有的某种怪圈,那就是自拉自唱与自我欣赏的行情。(周凤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