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若說近一個月以來最火的電視劇,無疑是由孫儷和羅晉主演的《安家》了。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隨著劇情的發展,《安家》在迎來大結局的同時,安家天下靜宜門店的小夥伴們也迎來了自己的新事業和嶄新的人生。

雖然號稱以賣房子為主的職場劇——《安家》中,插入了太多感情戲的成分,但劇中關於人和房子關係的呈現,的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長久以來,房子,一直都是中國人心中的一道坎。甚至很多人終其一生,就是為了能買得起一套拿得出手的房子。

比如:賣包子的老嚴夫婦。

在上海,老嚴兩口子起早貪黑賣了大半輩子包子,終於存下了300多萬積蓄。還沒等他們歇下來喘口氣,就得為兒子考慮,為了讓兒子能有一套房子,進而體面的結婚生子,老兩口傾其積蓄,一次性付款為兒子買了套房。

不料,正當簽約時,兒子卻提出要在房產證上加上媳婦的名字,媳婦也順勢藉著肚子裡的孩子,用“孝順”“白頭偕老”來綁架公婆。

最終,勤勞樸實、老實巴交的老嚴夫婦為了家庭和睦,只能無可奈何的簽字同意了。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這裡就涉及一個問題了,男方父母掏全款買的房到底該不該寫上媳婦的名字?寫是情義,不寫也無可厚非。

如果照正常的邏輯來,男方父母全款買的房子,這套新房裡怎麼著也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吧。

然而,當老嚴老兩口騎著三輪車,託著大包小包準備入住新房時,卻被告知,丈母孃捷足先登了。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善良的老嚴夫婦只能默默吞下眼淚水,在狹小的包子鋪裡過活,最終因為城管追查,不得不關了包子鋪,另挪地方。

含辛茹苦的養大孩子,併為了子女掏空一切,是中國大部分父母的縮影。

在老嚴夫婦掏光家底為兒子買房,最終還落不著個住的故事裡,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邊是無私奉獻的父母,一邊是自私自利的兒子的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更能看到房子之於普通家庭的巨大的利益和情感衝突。

在這裡,房子是湧動的利益,也是滿載情感的家,只一味的追逐房子帶來的利益,就會忽視親人之間的情感聯結。

在中國人的情感裡,房子是家,房子裡滿載著一家人的喜怒哀樂,它有情感,有溫度,可以讓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密和不可替代;另一方面,高房價也讓房子成了人與人之間逐利的工具。

不管是徐姑姑和張乘乘因為房子假離婚,進而假戲真做的故事;還是闞先生、闞太太與知否小姐之間,因為房子衍生出的一系列哭笑不得的故事,都緊緊圍繞著房子所代表的“利”字展開。

劇中,羅晉飾演的徐姑姑與張萌飾演的張乘乘為了獲得購買第二套房子的資格,想出了個餿主意:辦假離婚,把房產都放到妻子名下。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而假離婚沒幾日,張乘乘就耐不住寂寞,紅杏出牆小奶狗了。被從頭綠到腳的徐姑姑遂將假離婚變成了真事實,還平白無故搭上了自己的房產。

儘管最後,徐姑姑通過法律手段拿回了自己的房產,但是房子在這個故事裡扮演的角色無疑與“利”有關。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如果不是因為想要多買一套房子,徐姑姑和張乘乘不會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原因離婚;如果不是房子在生活中佔的份額過大,婚姻中動過情的男女不至於為了房子撕破臉皮。

說到房子所帶來的利益糾葛,恐怕闞先生、闞太太、知否小姐的故事會更有說服力。

郭濤飾演的闞先生和胡可飾演的闞太太,是白手起家的結髮夫妻,兩個人從一無所有到在上海住大別墅,開公司,上財經雜誌,還養育了四個孩子,一切都井然有序,和諧的令人羨慕。

可是,闞先生卻出軌了。小三知否小姐是個詩情畫意的文藝女青年,她會畫畫,有藝術天賦;會寫文章,有才情,公眾號坐擁50萬粉絲。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闞先生要給知否小姐買房,被闞太太知道了,大鬧中介;闞先生為了挽回家庭,決定跟知否小姐來個徹底了斷,遂將價值2000萬的別墅送給對方,以求心安。

本以為闞先生在知否小姐這一事件後,可以浪子回頭。然而,在知否小姐之後,闞先生仍舊不改本性,繼續在外面亂搞。闞太太傷透了心,正式提出離婚,不僅要四個孩子的撫養權以及一半財產,還向小三要回了那套價值2000萬的別墅。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不得不說,在房價居高不下的當下,離婚和婚外戀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當離婚和婚外戀都與房子這樣的大宗商品相捆綁的時候,縱然是像闞文濤這樣,在商界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物也得權衡再三。

在這個“談感情傷錢”“談錢費房子”的時代,奉勸各位還是要對感情專注一點。

畢竟,誰也不能肯定,若是知否小姐處在闞太太的位置,她到底能不能一生一世抓住闞文濤時不時蠢蠢欲動的心。

<code>如果知否小姐們,只是為了一套價值千萬的房子而去破壞別人的家庭,那麼你的才華和藝術天賦真的就太廉價了。
如果闞先生們,有了錢就嫌棄糟糠之妻去外面招蜂引蝶,那麼你的錢財早晚會被身邊的鶯鶯燕燕糟光敗盡。
現實中也許很少有當了四個孩子媽媽的家庭主婦,有闞太太這樣的勇氣和底氣,堅決拋棄渣男,擁抱新生活。但我還是由衷的希望在婚姻中受了委屈和不公待遇的闞太太們,勇敢的為自己一搏。/<code>

相比於為孩子掏全款買房而自己卻撈不著住的父母,三代同堂的住房關係明面上看上去似乎要美滿許多。

但是婦產科醫生宮蓓蓓的住房困局,似乎又是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劇中,海清飾演的宮蓓蓓與丈夫都是博士畢業,在上海打拼了七八年,二胎家庭,與公婆同住。

中國有句俗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中國的家庭結構通常是2+2+1或2+2+2。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下,父母幫著年輕一輩帶孩子就成了常態。

這樣的結構看起來很美滿,但無形中也隱藏著各種衝突和矛盾。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在與公婆在餵養孩子的觀念上屢屢發生衝突後,宮蓓蓓被趕出了客廳,這樣的場面讓她感到無助和崩潰。

於是她想要把房子換成兩居室,明確表達寧願請鐘點工也不想再跟公婆同住。這引起了丈夫的強烈反對。

在與丈夫的激烈的爭吵中,宮蓓蓓忍無可忍怒懟了丈夫:

“你逼著我生老二,還強制性給了我一雙父母”;

“老大你連尿布都沒換過,每天回家就知道不痛不癢地問那麼幾句話。”

“你娶的是老婆,可不是保姆。要是搭伴過日子,外賣、快遞、跑腿、保姆,誰的貢獻都比你大。”

“我花錢買房子請你來住,你還有意見!”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三代同堂不是不好,只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我們沒辦法改變父母,父母也沒辦法強制性的把孫子當皇帝寵。

當宮蓓蓓的婚姻和房子,充斥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不能調和的家庭矛盾時,房子就成了一棟冷冰冰的建築。當因為工作和家庭的種種瑣事糾纏,宮蓓蓓夫婦的感情已經互生怨言時,房子就成了定時炸彈。

很多人之所以,在明明有房子情況下,卻不願意回家,就是因為房子是裝載著滿滿的負能量。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當房子不能提供舒適和休閒,不能承載夢想和期許;不能盛放愛和希望的時候,房子裡的人的關係就岌岌可危了。

幸虧宮蓓蓓有能力也有財力,她可以通過再買兩套房子,來解決家庭關係裡的不和諧。


在《安家》這部電視劇裡,徐姑姑一直宣揚的是:房子是讓人能夠感到幸福的地方。如果曲解了房子的真正意義,把房子當成謀利或者賺錢的機器,房子就變得面目可憎了。

《安家》收官!一個賣房職場劇,卻揭示了那麼多生活的真相

在中國人的思維裡,房子在一定意義上基本等於家。為了讓家更好,我們有理由對房子的期許高一點;但是,若一味的追求好房子,而忽視了合適和舒適,也許會適得其反。

往期回顧:

<code>歡迎留言交流哦~/<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