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企業想要生存還需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隨著七八九旺季的即將結束,各大品牌的銷量相繼出爐,雖然沒有準確的數字,但是根據財報和配套商、終端反饋的信息顯示,頭部品牌的銷量幾乎是清一色增加,在總量幾乎不變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許多品牌走了下坡路。


這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就叫做馬太效應,在很多行業都已經應驗,如何跳出這個怪圈實現逆風翻盤,還得看看行業大佬們是如何操作的。


新國標加速洗牌,行業變革提前到來


2019年的電動車市場,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場浩劫。受新國標的影響,電動車行業生產、設計、性能等方面受到了強制性要求,大批中小型電動車廠家退出,經銷商月虧幾十萬者有之、關門停業者有之、鋃鐺入獄者有之。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企業想要生存還需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中山曾經說過一句話“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作革命。”放在電動車行業也是一樣,經歷了新國標的痛苦之後,行業才能迎來嶄新的一頁,這中間的痛苦,就叫作“變革”!


市場容忍度變低,老百姓品牌意識提升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選擇電動車方面也開始追求品質和檔次,對於存在瑕疵的電動車產品,市場的容忍度變低,也就是說如果讓消費者感覺到某一品牌的產品存在問題,這個品牌幾乎等於被拉入了黑名單。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企業想要生存還需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電動車市場早已不再是供不應求,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品控嚴格,品質穩定的品牌來說,這是一次市場的良機,對於品質不及格的品牌來說無疑是一次滅頂之災。


贏在時代的殺手鐧還是差異化


就像買空調想到的就是格力、美的,買冰箱想到的就是海爾、西門子一樣,當老百姓買電動車不再只聽經銷商的宣傳時,品牌自身的形象和定位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企業想要生存還需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近年來,各大品牌搶佔的就是品牌定位和標籤,十年如一日的喊著“愛,就馬上行動”的愛瑪早早搶佔了“時尚”的標籤,加上週杰倫的大IP形象,為愛瑪品牌深入市場做了突出貢獻。


前不久,“跑的遠”的標籤也成為幾個品牌爭奪的焦點,這種定位語之爭之所以爆發在2019年,就是因為各大品牌都嗅到了行業風向要變,除了傳統的產品競爭之外,還是品牌定位的競爭。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企業想要生存還需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德文定位年輕化,立馬定位高效動力 樂享駕趣,小刀定位國民車,綠源定義安心可靠麻煩少,臺鈴定位跑的更遠的電動車,Pilot·派倫特重新定義城市電動踏板,想要在新國標時代遠航,先行者們已經為自己的品牌找好的定位。


新國標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想要活下去就要靠真本事,不是卯足勁往前衝,就是被時代的浪潮拍在沙灘上,廠家如此,經銷商也是如此。


想要在新國標時代存活下來,就得靠自己獨一份的看家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