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為什麼要吃鳥


女孩為什麼要吃鳥


這本書購於西安民樂園西安圖書大廈樓下的淘書公社。淘書公社以售賣打折書為主,人文社會類的比較多,折扣力度大,不乏新書。每次去圖書大廈,都要到淘書公社翻騰一番,兩家書店分配的時間差不多。

買《吃鳥的女孩》是因為南美作家打下的口碑,深陷黑暗迷宮的博爾赫斯,隱喻政治的略薩,擁堵在南方高速的科塔薩爾,令南美文學絢爛而又神秘,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圈,跳躍過去後便能發現一番勝景。

《吃鳥的女孩》作者薩曼塔·施維伯林,阿根廷女作家,剛百度出照片,一個美女,1978年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該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出版,翻譯者姚雲青,譯筆流暢。定價18元,我是11元買的。

書並沒有看完,第一篇《荒原上》我讀了兩遍,沒有看懂什麼意思,一對生活在去任何地方都要開車幾小時,離公路都有幾公里荒原上的年輕人,每天晚上去一片窪地,我不知道他們是在捕獵,還是按民間偏方去受孕,是的,我感覺他們在努力要孩子。男主人公購物時遇到另外一家年輕人,他們說他們有了。

第一對年輕人去第二對年輕人家做客,第一對年輕人的男人上衛生間時偷偷看他們有了的東西時,被抓傷了。第一對年輕人奪路而逃,還受傷了,他們開車逃走了。房子裡是孩子,還是野獸,我不知道,從奪路而逃看,是野獸。看到一個解讀說,在這荒原上,無法孕育生命,展現了20世紀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文明所面臨的蠻荒境遇,或許如此。《我的兄弟瓦爾特》中瓦爾特得了抑鬱症,大家很關心他,大家的日子一天天蒸蒸日上,瓦爾特一天天抑鬱著。各過各的日子,大家日子變好瓦爾特沒有影響,瓦爾特的抑鬱症,大家也沒有影響,所謂的關心,只不過呈現在物理層面而已。其他幾個短篇,我只瀏覽一下,未細讀,細讀後再談感想。


女孩為什麼要吃鳥


薩曼塔·施維伯林的小說裡瀰漫著一股孤獨、鬱悶的氣氛,讀文字時,眼前總是彌散著漫天大霧,人和物都看不甚分明。能營造出孤獨鬱悶的氣氛,已經是高手了。

小說家族裡,短篇小說最為精美。長篇小說如傾盆大雨,或者說如山洪暴發後的大河,在往目的地流淌之時,漂浮著白色而又渾濁的沫子,腐爛的樹枝、潔白的蓮藕以及家畜的屍體,洪流滾滾,泥沙俱下。中篇小說是正常流淌的大河,河水平緩的流著,雖暗流湧動,但河上可行船,兩岸青山連綿,風光迤邐。小小說只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斷面,如同一截甘蔗,不知根莖,更不知枝葉。

短篇小說就不一樣了,短篇小說要在很短的篇幅裡,完成一個蘊含言外之意的故事,讓讀者有意猶未盡之感,心中一緊,反覆品咂。或者營造出各種各樣的氣氛,當然,孤獨是高等級的氣氛,營造的難度更大,而施維伯林營造了出來,雖然我並沒有讀出什麼故事,但渲染情緒營造氛圍的小說更難。

英國老牌文學刊物《格蘭塔》將她推上“最佳西班牙語青年作家”榜單,評論界盛讚她是科塔薩爾的接班人,連巴爾加斯•略薩也不吝溢美之詞:“施維伯林是西班牙語文學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之一。她會有遠大前程,對此我毫不懷疑。”我又有什麼理由懷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