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3月11日,由劉在石與曹世鎬共同主持的街頭問答秀《You Quiz on the Block》第三季迴歸。因受到疫情的影響,全新一季的節目也有了不同的形式。

《You Quiz on the Block 3》暫時從街頭隨機訪問迴歸到室內採訪,邀請素人嘉賓前往CJ ENM大樓接受採訪和益智問答。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從目前兩期內容看,室內答題的形式削弱了節目本身存在的亮點。原本節目採取街道訪談的模式帶來了空間上的創新和自由,也讓素人嘉賓的隨機選擇成為看點,而室內顯然無法滿足這兩大需求。


但節目並沒有因為形式上的變化失去原有的核心,第一期選擇的主題緊扣了當下情形,每位素人嘉賓的故事依然動人,展現了節目一直追求的人文關懷。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從街邊回到室內,答題還能怎麼玩?

《You Quiz on the Block》系列是以街頭問答為重點,採取答題與訪談的雙線並行模式。在路上隨機邀請路人展開趣味答題,並傾聽她們的故事。市民答對題後,既可獲得一百萬韓元作為獎勵。在第二季中,節目還為未獲得獎金的嘉賓提供了抽獎環節,而嘉賓對抽獎環節產生的各種態度也讓這季節目增趣不少。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由於疫情,《You Quiz on the Block 3》從街道轉向室內,劉在石和曹世鎬會在室內對嘉賓進行面對面或連線訪談。而第三季的益智環節也作出了相應的創新,節目在tvN官網設置了“親愛的Quiz出題Event!”,從市民中廣泛收集問題,提問者不再是主持人而是連線另一位出題嘉賓。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秉承著給更多人分享幸運,節目在獎勵機制上也有了變化。如果答題的嘉賓可以答對出題嘉賓的題,兩人各獲一百萬韓元,即使沒有答對也有機會參與抽獎環節。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曹世鎬的揹包也相應地進行了升級,從原本裝滿幸運球的書包變成了幸運大轉盤,讓抽獎的刺激感得到了提升。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提問環節的改動增強了節目的互動性,也增加了笑點。獎勵機制讓答題嘉賓和出題嘉賓之間的聯繫加深。同時也給了主持人更多的採訪空間和人物對象。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比如在第一期節目中,劉在石就詢問出題嘉賓如果獲得一百萬韓元希望做什麼,對方回答想買衣服。而答題嘉賓則回答自己希望全部捐出去。兩位嘉賓較反差的回答為節目增添了趣味,也能立馬展現出兩位的性格色彩。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隨後的問答環節,因為只有答題者答對題目,雙方才能獲得獎金。因此出題嘉賓也會下意識緊張對方給出的回答。雙方之間的互動也隨之加深,讓問答環節更有意思。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雖然提問環節的小創新提升了節目的可看性,但因疫情回到室內的形式依舊存在弊端。《You Quiz on the Block》前兩季之所以吸引觀眾,是因為它隨心所欲的採訪形式,與以往的訪談和益智答題類綜藝都不同。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節目打破了空間上的侷限性,不再將重心放在演播廳中。沒有預設、沒有邀請嘉賓,溜大街的形式讓節目的隨機性得到了提升,因為觀眾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意外驚喜成了節目最大的亮點。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在節目這種無固定場所和腳本的設定下,每一位隨機的素人嘉賓都會有專屬自己的故事,她們的故事更有意義也更打動人心,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同時也讓節目的主題得到了昇華。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在第三季中,節目組也儘量營造出一種隨意訪談的觀感,並沒有讓嘉賓和主持人坐到演播廳,反而選在一個空曠的房間,兩位主持人的座椅也依舊是小板凳。但因為缺失了街道這一背景,始終還是減弱了節目空間的靈活性與素人嘉賓的隨機性。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不過在疫情期間,節目形式的改變也是沒有辦法的,好在節目想傳達的人文關懷並沒有因此被淡化。比如第一期,節目的情感落點就放在了抗疫時期,每位嘉賓都會被詢問到: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什麼?最貼近當下的問題配合嘉賓們樸實的回答,不僅讓屏幕前的觀眾感觸很深,也讓節目的核心依舊緊貼生活。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正如劉在石在節目中所說:“希望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給觀眾傳達一些故事和慰藉,所以做了這期節目。”在特殊時期,雖然《You Quiz on the Block 3》在形式上做了很大的調整,但是節目創作核心依然沒有變,與主題相符的訴說方式也讓人看到了感動和驚喜。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主題明確,內容更打動人心

其實《You Quiz on the Block》系列的答題並不是最重要的看點,嘉賓們之間的故事才最重要。街頭真人秀將主角鎖定在街道的市民中,不經意間遇到的各色思想和性格讓節目充滿了人情味。劉在石將心比心的訪談也讓素人的故事更深入人心。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You Quiz on the Block 3》首播就抓準了當下大家最關注的話題,整整一期節目都圍繞疫情展開,給觀眾展現了疫情時期對平凡市民產生的影響,並聚焦前往一線抗擊疫情的醫生與護士。可以說第一期像是特別番外篇,不減溫情的同時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第一期節目中,劉在石和曹世鎬會在答題前坐在小房間裡,觀看節目組根據這個時期的情形拍攝的兩段視頻。視頻中的主人公有公交車司機、的士司機、餐飲店老闆還有前兩季出演過的素人嘉賓。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前兩季嘉賓的出現也能自然且融洽地與這一季產生呼應,更能調動觀眾的情緒。比如視頻中,開了四十年文具店的老闆因受到小學孩子們的鼓勵,打算繼續營業文具店。本想在這些孩子的畢業典禮上送出自己準備的小禮物,但畢業典禮卻因為新冠肺炎取消了,禮物也沒有辦法送達。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節目客觀地記錄了普通人在疫情時期的生活模式,沒有任何刻意的煽情,只是利用簡單的對話和提問就能讓觀眾感到溫暖。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You Quiz on the Block》的亮點依然將主角放在了百姓之間,從平凡的生活中延伸出有意義的小故事,而這些故事好像發生在每個人身邊一樣,不僅真實也十分具有人間煙火氣。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第一期節目還利用視頻連線著重採訪了幾位醫護人員,有自願報名前往大邱支援的護士醫生,有一畢業就派遣到大邱醫院的護士軍官等。各位醫護人員樂觀且不怕辛苦的態度讓劉在石感動落淚。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第一期節目雖失去了隨機性的亮點,但請到的嘉賓都貼切主題,豐富並有深意的內容與節目一直追求的人文風情相匹配,也讓每個故事更打動人心。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可以說《You Quiz on the Block 3》首期的主題風格依然能吸引觀眾,因為精確地捕捉到當下特殊情形,命題式內容的表達恰當,所以即使改變了節目形式也有看頭。但節目第二期就稍有遜色,室內錄製讓內容稍顯無聊。

比如在第二期中,節目邀請到幾位出題的素人嘉賓,以她們出的題為角度挖掘出各自的故事。失去了街邊訪問這一背景,讓這一個半小時的節目變成了室內無縫隙對談,第一位嘉賓聊完後馬上又接下一嘉賓,不斷循環的答題環節也變得不再有趣。


室內訪談+答題的形式還有看點嗎?


或許這類問題會隨著節目的正常錄製而解決。由此也聯想到節目做到第三季是否也會帶來些小調整緩解可能會出現的疲憊。目前能發現這季節目為了加強溝通形式,在答題環節進行了改動,出題人不再是主持人而是市民,增強了嘉賓之間的雙向交流。

其實《You Quiz on the Block》系列的獨特性首先來自街邊訪問這一模式,隨心所欲的聊天方式反而讓普通民眾的故事可以自然輸出。不用刻意煽情和雞湯,所帶來的感動和暖心就能引起廣泛的共鳴。而隨機模式帶來的小意外不僅更真實也充滿了驚喜。

但這也讓每期節目的趣味完全取決於談話的質量,形式太過單一的談話模式可能讓每期節目的質量參差不齊。期待節目後期還能適當加入一些小變量給我們帶來更多新鮮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