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青城山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赞誉。

唐杜甫有诗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青城山,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不仅仅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它的背后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圣地,作为全真龙门派圣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的它,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岁月打磨,依旧在今天熠熠生辉。


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千米,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千米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

【文在青城】

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纪念。

在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玩在青城】

青城山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

前山景区

前山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主要景点为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上清宫、五洞天、仙履清凉、碧翠青城、天然图画、祖师殿、朝阳洞、圆明宫、建福宫。

后山景区

青城后山距成都60千米,距都江堰市区20多千米,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素有“一山幽意论平分”之说。

喜欢自然风光,且平时多徒步登山的同学可以挑战后山景区。一般游客都会选择在前山浏览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早上8点,伴随着漫山遍野湿漉漉的雾气,我们从青城山山脚入口进入,此时游人已经不少,大部分都会选择前山游玩。为了更好的践行“行在青城”的体验,我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道路,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乘坐缆车上山,步行下山。而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决定步行上山!

爬山途中的风景美的是绝对没话说,但累也是真的累,可是一路上与大家“逆行”的感觉其实挺好,登山途中遇到很多从山顶下来的游客朋友,看到我一个小姑娘爬这么久的山,都会给我打油加气,这真的是一种十分奇妙又欣喜的感觉!虽然彼此互相仅有一面之缘,但同在这一方青山中,纯净的空气、纯净的天、纯净的笑脸都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会变近一些。

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历经3个半小时最后登到山顶,那时候我感觉两条腿好像已经不是我的了,但当站在最高处,放眼望去皆是云海层林,雾霭翻腾,那一刻才真的能体会到为何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突破更高的山峰!也终于明白,在张道陵来此结茅修道羽化成仙之后,先后又有李阿、陈勋等等名士来此修行的原因了。

【吃在青城】

青城有四绝

一绝“洞天贡茶”,洞天贡茶茶质优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

二绝“白果炖鸡”,成都青城山地区的传统名菜,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

三绝“青城泡菜”,俗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各种蔬菜为原料,放入用山泉水、精盐、花椒等配制而成的特殊汁液中,脆嫩清鲜,深有回味;

四绝“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产的猕猴桃鲜果为原料,按道家传统工艺榨取果汁,再配以醪糟汁、冰糖水和少许曲酒酿造加工而成。酒味浓而不烈,甜而不腻。

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行在青城】

自驾:成都出发:成灌高速公路直达都江堰,都汶高速公路至都江堰西

高铁:成都站,犀浦站乘坐动车可直达青城山站

票价:①全票90.00元/张。

②符合以下条件的游客购买半票: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学生、60岁以上未满70周岁的老人、军队离休干部和部队现役军人、武警官兵。

开放时间:

旺季(3月2日—11月30日)08:00—17:00

淡季(12月1日—3月1日)08:00—18:00


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住在青城】

青城山景区附近3公里左右有很多家民宿酒店,如果是头天晚上住宿山脚下,第二天一大早选择上山是很不错的安排。

这里推荐几家性价比较高的酒店,大家可以自己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下:

青城山心越温泉度假酒店、青城山忆南客栈、青城山箬竹的院子、青城山·山前鹭栖设计师度假别墅。

或者城市,或者自然,或者青城山。

【这里有艺见】

陆游曾来此,赋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清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几经岁月,青城山常在,华月冰壶也常有,只怕是再难逢青莲居士了。

青城山一行,给我最大的感受除了让人美到窒息的景色之外,更多的感受是人与自然额和谐相处。人们在向往自然,崇尚自然的同时,必定要尊重自,敬畏自然,才能和它相生相助,否则大自然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惩罚人类的错误!

因为我们更爱自然,它才会更爱我们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