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龍頭物業財報出爐 碧桂園服務領銜角逐行業“老大”

新冠疫情衝擊下,社區防疫凸顯其重要性,物業板塊備受關注。

作為中國商品房社區的開拓者,多家開發商已將旗下物業分拆上市,坐擁超700億市值的碧桂園服務,是目前港股市場上市值最高的物業股。

3月18日,碧桂園服務發佈今年首份龍頭物業財報,營收近百億,增速實現三年來新高,遠高於市場預期。

高速增長的營收背後,卻是毛利率的下跌,新公佈的“三供一業”業務短期仍然承壓,加上疫情期間公司工作成本上升、部分業務折損帶來的影響,其營收和規模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仍需觀察。

受輕資產概念和疫情影響,物業股2月以來備受市場青睞,股價頻頻上漲。截至3月20日,碧桂園服務市值已達790億港幣。

資本市場上如今約有25家上市物業公司,除了碧桂園服務、保利物業、中海物業、綠城服務、彩生活這幾個行業巨頭,萬科、恆大、融創、龍湖、金地等龍頭旗下的物業雖未上市,但也在醞釀之中。

疫情之下,優質物業公司的平臺服務價值得到凸顯,隨著更多的龍頭物業公司上市,頭部物業江湖的競爭格局將加速成型,如同地產公司演變的過程一樣,巨頭們將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高速增長能否持續?

秉承母公司全線城市開發的特徵,碧桂園服務是區域覆蓋最廣的物業公司之一。目前已進入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超過350個城市,管理2450個物業,向346萬戶業主及商戶提供服務。

3 月18日,碧桂園服務發佈2019年財報,幾乎實現了全面高速增長。全年營業收入96.45億元,增幅約106.3%,創三年新高;淨利潤17.18億元,增幅約83.9%;淨利潤率17.8%,比2018年下降2.2個百分點;公司股東應占利潤16.7億元,增幅約81%。

明顯下降的指標則是毛利率31.6%,比2018年下降6.1個百分點。

碧桂園服務旗下擁有四條主要的業務線,分別是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社區增值服務以及“三供一業”業務。“三供一業”指的是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及物業管理。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除“三供一業”業務外,碧桂園服務收費管理面積2.76億平方米,比2018年底增長9460萬平方米,合同管理面積6.85億平方米,比2018年底增加約1.797億平方米。合約面積約為在管面積的2.5倍,為未來業績增長提供潛力。

其中,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社區增值業務2019收入分別為58.17億元、14.22億元、8.65億元,佔比分別為71.54%、14.74%、10.64%,分別比2018年下降2.15個百分點、下降2.2個百分點、增加1.72個百分點。

今年碧桂園服務將“三供一業“業務數據首次對外劃出,其收費管理面積及合同管理面積均為8490萬平方米,2019年收入15.15億元,在全年總營業收入中佔比15.71%,為第二大收入來源。

“三供一業”業務在碧桂園服務營收高速增長的數據中功不可沒,如果剔除這部分業務,2019年營業收入81.3億元,增幅就是73.9%,而非106.3%。

相比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和社區增值服務均超過30%的毛利率,而“三供一業”的毛利率還不到10%,是碧桂園服務2019年綜合毛利率下滑超過6個百分點的主要原因。

不過,興業證券指出,碧桂園服務的毛利率依然處於較高水平。

正如地產公司在黃金時代所幹的那樣,對物業公司來說,當下最關注的也仍是規模擴張。作為房企老大碧桂園旗下物業,興業證券認為,龐大的合約面積確保碧桂園服務高速成長。

2019年底碧桂園服務的的在管面積達到2.76億平米,同比增長52%,合約面積達到6.85億平米,同比增長36%,儲備面積是在管面積的1.5倍,預計未來在管面積增長仍然能達到40%。

此外,過去一年,碧桂園不斷謀求併購。

根據業績報告,其2019年以3.75億元收購港聯不動產服務100%股權,以1.73億元收購嘉凱城物業100%股權,加上以4.53億元向第三方收購的若干其他物業公司,共計花費約9.88億元。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園服務的銀行存款及現金總額69.26億元,增幅約78.8%,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32.57億元,增幅約110.3%;資產負債率為53.71%,其中流動負債64.27億元,佔比較高。

頭部物業角逐老大之位

近年來,伴隨房地產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物業服務公司開始從開發商背後走出,紛紛單飛獨立,甚至分拆上市,行業的併購整合也硝煙瀰漫。

繼彩生活、中海物業、綠城服務等最早一批赴港上市的物業公司之後,回顧2019年,陸續又有7家房企將旗下物業推向港交所。目前,在碧桂園之外,雅生活服務、保利物業、綠城服務、中海物業在規模和營收上勢頭強勁,市值均超百億。

雖然碧桂園服務目前市值最高,是新老大的有力競爭者,但新舊勢力和大環境的走勢一直在攪動行業整體格局。

而且上市和時間早晚從來不是成功的保障或標誌,2014年最早上市的彩生活市盈率當年高達68倍,如今回落至11倍,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速下降132.2個百分點,仍舊面臨後勁不足的問題。

從同等規模的梯隊來看,目前萬科、恆大、融創、龍湖旗下的物業公司尚未上市,卻宛如潛龍在野,資金背景和想象空間可畏。

以萬科為例,2019年萬科物業營業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29.7%,算上分部間銷售,營業收入達142.9億元。繼2018年以首次公開募股定價方式購買戴德梁行4.9%的股份後,2019年萬科物業又與戴德梁行成立合資公司,佈局商業物業服務。

3月17日,萬科業績會上,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萬科物業短期內沒有上市計劃,只有人們把它當成城市服務商時才會上市。

此前,他曾表示,希望萬科物業市值達到千億才考慮上市這件事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其他龍頭物業如龍湖、金地等也在緊鑼密鼓謀劃上市。不過,他們相對謹慎,希望物業公司業務、營收、轉型等做到一定程度,才推進上市。

在應對疫情的時代大背景下,龍頭物業的專業和競爭優勢凸顯,能夠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物業脫穎而出。這些都會影響頭部物業未來的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的整合日程或會進一步加快。

此前,萬科、碧桂園、保利物業均曾提出“大物業”、“城市服務”的概念,他們的擴張野心,不僅在住宅小區,也在寫字樓、政府辦公、甚至旅遊景區等。

不遠的將來,一旦萬科物業上市,這家目前唯一營收過百億的物業公司,將是所有龍頭物業的勁敵。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