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最後一句為什麼被教科書所刪掉?只因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古文,知名度最大的莫過於《醉翁亭記》了。歐陽修還有一篇古文很受大家重視,而且多次入選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叫做《賣油翁》。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記載了“散射”者陳堯諮,被賣油翁嘲笑並“教育”的故事,通過對賣油翁錢孔滴油卻不沾溼錢幣這一技能的描寫及議論,來說明熟能生巧這個道理。作為給學生準備的文章,《賣油翁》確實能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道理。


《賣油翁》最後一句為什麼被教科書所刪掉?只因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不過《賣油翁》最後一句,教科書中卻將其刪除,只因學生看了就不學了。這是為什麼呢?最後一句是什麼?其實最後一句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一般來說,古文講究的就是文章結構,最後一句話即要點名主旨,闡述作者的看法,為什麼會刪掉呢?其實這句話存在莊子兩個暗含的典故,庖丁解牛與輪扁斫輪。我們看到一個“解牛”那麼這個典故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庖丁解牛”,那還有一個典故呢?也是我們所熟知的“輪扁斫輪”。


《賣油翁》最後一句為什麼被教科書所刪掉?只因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庖丁解牛”通過庖丁向梁惠王表演熟練將牛分解,但是卻絲毫不損傷用刀,以此來說明了一個養生之道。“輪扁斫輪”的故事是講了一個手藝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勸誡正在看書的齊桓公的事,手藝人說治理國家應該是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而不是隻靠讀書就行的。歐陽修原本的目的,是想嘲笑陳堯諮,你和庖丁、輪扁又有什麼區別呢?而且輪扁斫輪的故事則更容易誤導正在讀書的中學生,讓中學生看輕讀書這件事,產生讀書無用論的想法。所以編纂人員才忍痛將最後一句話刪除。


《賣油翁》最後一句為什麼被教科書所刪掉?只因學生看了就不學了

在編寫教科書的時候,編寫人員由於考慮到這兩個典故和《賣油翁》想表達的東西並不一樣,這樣容易使正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產生混亂而疑惑,也是為了防止中學生有“正當”的藉口去避免讀書,所以賣油翁的最後一句話被刪了,即使這句話精準的提煉出了文章的主旨也不能夠出現在課本上。

結束語:人生百味,濃縮到最後,就是一個淡字。人生不過是一場行者的旅行,不僅有旖旎風光,鮮花似錦,也有激流險灘,巉巖險峻,不只是平坦大道,一馬平川,還有羊腸小徑,蜿蜒曲折。順境時不得意,不狂妄;逆境時不頹廢,不悲觀,守得雲開見日出,將結果交付明天,過好每一個今天。小編祝你開心快樂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