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一个秃顶、长着胡子的胖胖父亲,一个淘气、一头炸毛的顽皮儿子,构成了一对经典的父子形象。

不知道有多少人,童年的记忆中,有这对父子。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德] 埃 · 奥 · 卜劳恩丨绘

杨莹丨译

2003年4月 中国工人出版社

至少对我而言,这本漫画书小时候的我翻了又翻,即便知道下一格漫画会出现什么画面,仍不舍放下。

作者埃 · 奥 · 卜劳恩,用简单的几笔,就描述出了一对充满德国式幽默的父子相处日常。

今天也正是这位漫画家的诞辰,就让我们一起,重新翻开这本漫画。或许你不仅能回想起曾经对这些漫画小故事的痴迷,也能用成年人的眼睛,再次从他们的故事中,发现感动。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卜劳恩的一生很短暂,艺术创作也不多,但一部《父与子》却足以让他成为德国漫画家中的代表人物。

一个秃头、大肚子、满脸胡子、爱叼着烟斗的父亲,和一个可爱、淘气、爱闯祸、耍小聪明的儿子,这对父子之间的生活闹剧,为一代又一代人送去童年笑声。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然而创作出这对可爱父子的

卜劳恩,一生过得并不算顺风顺水。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然而因为家庭经济不算富裕,卜劳恩在该继续上中学的年纪,去当了一个钳工赚钱。在持续了三年的艰辛学徒生活里,卜劳恩并没有放下对艺术的追求,后来去了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求学。

毕业后卜劳恩被一家报纸赏识,开始为报社绘制漫画。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卜劳恩还与妻子相遇、结婚,生下了儿子克里斯蒂安。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然而那时的德国,纳粹的阴影正悄然来袭,希特勒上台后,曾经画过一幅政治讽刺漫画的卜劳恩,很快被封杀。

在柏林避风头的卜劳恩,开始在《柏林日报》上连载幽默漫画,《父与子》中那对令人捧腹的父子,就这样第一次在公众前亮相,而很多故事都来自卜劳恩和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生活。

在当时气氛压抑紧张的德国,这些充满了生活温情、成长嬉笑的漫画,为不少人送去了心灵的慰藉。

最终卜劳恩没有逃过被拘捕的命运,他在审判前夜在狱中自杀,给妻子写下的最后一封信中,这样叮嘱道:“……我为德国而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 抚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在如今的德国卜劳恩市,立着一座父与子雕像,既是纪念这对经典漫画父子,也是纪念那个生平坎坷、却仍旧心怀热爱与追求的漫画家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重新翻开《父与子》,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不故作好笑的幽默。上世纪30年代,这部漫画来到国内,得到了鲁迅和丰子恺等人的赞扬。

作为一个被生活疲累环绕的成年人,再翻开这本漫画,也仍旧会笑出声。

这些小漫画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父子的性格与相处很真实,因为他们正是卜劳恩父子的真实化身。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这个叼着烟斗的父亲,会带着儿子在一棵树上“记录”身高,来年却发现小树也在成长。这一瞬间就让人想起,小时候我们在墙上、门框上记录身高的那一道道“痕迹”。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他也会玩心大发,陪着儿子一起“调皮捣蛋”,谁小时候没骑过“爸爸牌大马”,和爸爸一起捉弄家人呢?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这对父子也是幽默的,他们在日常的每个小角落,发掘快乐,互相调侃,乐此不疲地给彼此“制造麻烦”。

一起在浴缸里“打仗”,而且“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一起捉弄摄影师,拍一张与众不同的亲子照;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他们更多时候,还会让人心头一暖,觉得父子之间的成长与陪伴,虽然会有烦恼和矛盾,也有小小的无言的温情

比如圣诞节的时候,瞒着彼此,偷偷准备礼物;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比如打水漂没尽兴的时候,父亲就偷偷搞来一车小石子;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当儿子的礼物被摔碎时,父亲从残局中捡起“礼物”,开心地给儿子展示这个礼物有多“实用”。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当然如果《父与子》仅仅是“父慈子孝”的故事,它还不至于成为人们心中的念念不忘之作,最重要的,这对父子身上还时刻显示着人性

在儿子闯祸的时候,父亲也会把他抓过来教训,即便发现了裤子的破洞,也不耽误打屁股。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甚至有时候,“老子打儿子”也不需要讲道理;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还有时候,父子在一起,吃大餐还不如路边的一根烤肠开心。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父亲是一个完美的爸爸吗?他也有不讲理、暴躁、跳脚的时候,然而,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真实的、值得爱的父亲

儿子是一个完美的小孩吗?他也会恶作剧、装病逃学、打碎餐具,然而,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个有好奇心的、善良的、值得陪他长大的小孩

或许正是这样的真实、幽默、温情与人性,才让这部漫画,在当时阴云笼罩的德国,被称为“人性的绿洲”,让无数普通人心里,觉得生活始终是热闹的、有希望的。


重温《父与子》这部童年漫画,我想我爸了

在卜劳恩的笔下,几乎没用什么文字,只用画面就能讲述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这部漫画,能教会我们什么呢?

它并不是要警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但它提醒每个大人,记得陪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探索、玩耍打闹,有时候也可以搞搞恶作剧;

它提醒对繁杂日常厌烦的人,普通生活里,也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快乐

它提醒追逐财富、失去自我的人,成名之路也充满烦恼,金钱面前也可以保持初心

它提醒自认为困难无法逾越、自怨自艾的人,哪怕流落荒岛,我们也可以苦中作乐,也还有自我拯救的创造力

最最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不管多少岁,身在何方,都要回头看看自己的父亲

毕竟,不管我们在电影、音乐、漫画里听过看过多少个严厉的、温情的、古怪的父亲,最终会想起的,还是自己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父亲。


本文转自:未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