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嵐山腳下的“阿慶嫂”

風雪中查看工程的王嵐

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訊(記者 楊春)阿慶嫂是出自《智鬥》的人物形象。大家的最記憶猶新的是《人民名義》高小琴和侯亮平、祁同偉三人演唱“智鬥”一段,這個女人不一般,說的就是阿慶嫂,阿慶嫂就是無數中國婦女智慧和英勇化身。 如今在運城的嵐山腳下也有這樣一位奇女子,被大家譽為阿慶嫂,她就是運城袁家村的王嵐。

运城岚山脚下的“阿庆嫂”

王嵐認真落實商戶食品安全情況

王嵐,嵐山根——袁家村·運城印象景區的創始人,1972年的她出生於運城市鹽湖區泓芝驛孫餘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6歲跟隨姐姐來到運城,成家後一直在運城經營建材和裝修。2015年她帶著家人去陝西袁家村旅遊,被袁家村“農民捍衛食品安全”的精神撼動,於是立下初心:要把袁家村搬到運城,讓運城人吃上安全食品。為了初心,她不斷嘗試,變不可能為可能,把貧瘠的荒山變成致富的“嵐山根”。

3月19日,王嵐在百忙中接受了黃河新聞網的採訪。袁家村對王嵐的評價不絕於耳:她是個雷厲風行的人、是村民致富的帶頭人、巾幗不讓鬚眉更是對她最常見的讚揚。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她憑藉個人智慧與魅力博得一片天地,發揮著越來越不容小覷的影響力。袁家村在她的帶領下從無到有,從有到大都流淌她和她團隊辛勤的汗水。

說起了嵐山根,王嵐回憶道,2015年她帶著家人前往陝西袁家村遊玩,她對這樣一個偏僻但人氣旺的小山村產生了疑惑。充滿好奇的她在袁家村最有名的小吃街初次接觸到了袁家村的小吃,當時的她也只是覺得東西精緻、好吃,並無特別。

运城岚山脚下的“阿庆嫂”

被王嵐建起來的袁家村景象

半年後,王嵐又一次去陝西袁家村遊玩,這一次徹底改變了她對這個小山村的看法。在袁家村的村史館,她瞭解到袁家村的老書記郭裕祿一心帶著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也瞭解了他的兒子郭佔武幫助老父親一起將袁家村轉型發展成鄉村旅遊的經歷,發現袁家村的精神就是“農民捍衛食品安全”,這讓王嵐十分震撼,有了想要在運城也建一個“袁家村”的初步想法。但要把想法實現,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袁家村的門檻之高,將很多想要投資合作的人都拒之門外。但王嵐沒有放棄為了能夠拿下這個項目,在袁家村住了一個多月,每天去袁家村,學習經驗,拜訪老書記,等待和現在的黨支部書記郭佔武的見面機會。未成想到,郭書記直接拒絕了她,表示運城市並不在袁家村未來規劃範圍內,而且也告訴她做袁家村的小吃並不簡單,讓她放棄這個想法。

性格執拗的王嵐並沒有放棄,而是用一年四個月的時間,在運城和陝西袁家村之間奔波,經常在袁家村一待就是三四天,仍然等不到人,結果剛回運城,就被告知書記回來了,又急忙趕往陝西。就是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書記,最終破格同意在運城市建立袁家村·運城印象項目。

2017年3月,項目開始破土動工,當項目還是一片空地的時候,王嵐就向鹽湖區委許諾“2018年五一開園”。這樣的承諾讓所有人都覺得她在異想天開,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但王嵐克服資金困難、環境惡劣、資源缺乏等種種困難,帶領著她的團隊經過400余天的努力,趕在2018年春天,袁家村·運城印象旅遊新村正式落成,取名為“嵐山根”。2018年5月,園區開始試營業,當天就迎來了4萬多名遊客,這給了王嵐一個大大的驚喜。

據當地農民回憶:原來的嵐山根其實就是東郭鎮南山腳下有一片荒石灘,放眼望去就是一片荒地,交通不便、資源短缺、土地貧瘠。

短短的幾年時間,王嵐把運城當地人的眼中荒涼的南山根,變成了休閒度假的嵐山根。嵐山根舊貌換新顏,變成了適合人們消遣放鬆娛樂的旅遊勝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今的袁家村已經成為運城市區集吃、娛、遊、購於一體的全域旅遊標杆性產業。

运城岚山脚下的“阿庆嫂”

遊玩時的王嵐

阿慶嫂的故事還在繼續,她還在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地演繹著中國女性的聰明和智慧,繼續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