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保衛戰

桂林抗日保衛戰雖然是一個失敗的戰例,卻是抗戰期間國民黨正面戰場打得比較慘烈的一次。中國軍隊英勇善戰,勇敢殺敵,留下了包括“七星巖八百壯士”等可歌可泣的故事。

1944年,日軍在其海空主力被美軍消滅、海上交通線被切斷之後,實施"一號作戰計劃",目的是建立從華北到越南的"大東亞交通線"以支撐戰爭,在打通平漢線、陷長沙、衡陽之後,日軍即南下展開"桂柳戰役"。1944年10月26日,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下令主攻桂林市的第十一軍團(軍團長橫山勇中將)於27日開始行動。

桂林保衛戰

1944年10月26日,日本第6方面軍命令11軍攻佔桂林,以58師團為主攻,在重炮兵第14、15聯隊,獨立野炮第2聯隊,獨立重炮第6大隊,戰車第3聯隊配合下由靈川急進,進攻桂林北門和西門;第40師團在獨立山炮第2聯隊的配合下由興安向桂林東門進攻;第13師團進攻南門;11月6日完成對桂林的包圍。

當時,桂林的中國守軍只有2萬多人,力量異常懸殊,但守軍仍頑強抵抗。日軍曾經27次衝入桂林市中心,都因為陷入巷戰的泥潭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撤出。

桂林保衛戰

11月9日凌晨第58師團發動全面進攻,虞山、鳳凰山、扁崖山各地中國守軍全部陣亡,9日夜間,四面日軍均已攻入市區。南部守軍170師發生動搖,向西南方向撤退,與日軍37師團遭遇,先頭部隊被俘1000餘人。

後續部隊被迫返回市區繼續與日軍戰鬥,戰至10日下午,桂林全城被日軍佔領。守軍除第16集團軍副司令韋雲凇和31軍軍長賀維珍率領少數幕僚逃出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陳繼恆、31軍參謀長呂旃蒙、170師副師長鬍原基以下官兵2400餘人在戰鬥中陣亡。

桂林保衛戰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中國守軍19000餘人中,12000人戰死,7000多人因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

桂林保衛戰從1944年10月28日由日軍發動主攻至11月10日桂林淪陷而告終,僅戰鬥旬日,但就戰鬥本身而言,守城將士在外無援兵、內無補充的情況下,面對數倍於我的強敵,孤軍奮戰,英勇抗擊。被稱為"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