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前段時間,因為孫儷鄧超夫婦捐款事件,《安家》一開播,網絡上揚起了一大波抵制的聲音。顯然,這對低調的夫婦是不太在意的,他們默默地捐了物資,然後該生活生活。

出人意料的是,《安家》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飆升,直接破2。甚至有小夥伴說等不及網絡版,下載了衛視臺的手機APP追劇;鄧超也在採訪中調侃,最近很多人打電話給孫儷要劇透,弄得夫妻二人覺都睡不好。

話說回來,《安家》之所以能這麼受歡迎,根本原因還是它把握住了職場劇的專業性和現實性,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國產職場劇“懸浮”和臉譜化的弊病

怎麼做到的呢?首先是導演和編劇厲害。導演安建是國家一級導演,有十多部影視劇作品且多次獲獎,包括“飛天獎”“牡丹獎”“五個一工程獎”等。

編劇六六的功力在之前的《蝸居》裡已經經受過大家的檢驗——儘管最近因為某言論又陷入是非門——據稱創作期間,她花10個月的時間做了詳細的採訪,劇中85%的故事都取材於現實生活的真實事例。這也就難怪會引起那麼廣泛的共鳴了。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導演安建(左)和編劇六六(右)

除此之外,演員們的表現也極為精彩。孫儷和羅晉就不用說了;飾演張乘乘的張萌、飾演朱閃閃的孫佳雨、飾演知否的張雯,飾演潘貴雨的丁嘉麗等等演員的表現都很棒,人物角色讓人印象深刻;更不用說還有郭濤、胡可、海清、奚美娟、韓童生、閆學晶、葦青等一眾資深演員出演配角;堪稱陣容龐大。

下面從電視劇本身來看一看,它為什麼能俘獲如此多觀眾的心。


01一個有特色且接地氣的“安家天團”


出色的職場劇,首先需要一個核心的職場團體。

“安家天團”有最理想的領導和工作氛圍:早會是彈尤克里裡和大合唱;店長徐姑姑看起來無所不能,強大又溫柔,還會維護團隊裡的每個人;房似錦的到來給團隊又增添了新的生氣和活力;團隊中的大家都相互維護,相互配合。

這就是徐姑姑理想中的“五六個人,七八條槍”的團隊,是不是特別能滿足新晉職場人和非職場人對工作環境的期待和美好想象?即便是職場老人,誰不希望工作環境是這樣的呢?

同時,這個團隊也不是一味的理想化,它有特別接地氣的一面。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安家》劇照

創作團隊特別注意細節的打造,只從住房來看——

大家記不記得王子健、985和小樓合租的那個出租屋?很簡陋的兩室一廳。

而朱閃閃從小到大都睡在老樓房一居室的一個壁櫥裡;

謝亭豐在一個普通的兩居室陪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房店長剛來時住的是“鬼屋”,後來陰差陽錯和徐店長合租;

徐店長本來有房子有妻子,為了買二套房辦假離婚,將房子過戶給前妻張乘乘後,假離變真離,只好租房生活。

身為房產中介,大家都沒有自己的房子,這不是很接地氣嗎?

而安家天下的口號是“為每個人的幸福找到安放之處”

每個人都”不幸福“,卻在為買房者的幸福而努力。這或許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缺啥補啥”?

這樣的團隊當然很符合觀眾的口味。

觀眾會期待看到,每個人在這努力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幸福”:努力必有收穫,用心必有迴響。然後替代性地獲得滿足。


02人物塑造稜角分明


良心影視劇第一關一定是人物塑造。

作為全劇的第一女主角,如果房似錦僅僅是個強悍、努力、專業、不擇手段的房產中介,這個形象就垮了,也沒什麼魅力可言。主創團隊為了凸顯人物形象,做了很精心的設計:

一是短髮和工作場合永遠的黑西裝、長柄傘,既表現了人物硬朗堅強的性格、非同一般的專業素養,也為善良本真的個性形成對比,為後面人物形象的轉變做了鋪墊。

二是狼吞虎嚥地吃東西

,劇中多次出現房似錦一口氣一杯豆漿、三口一個包子、一筷子一大坨面的鏡頭,這個特點意味深長,因為吃東西的狀態特別能體現人物的出身和早年經驗。房似錦是從山裡走出來的孩子,母親不喜,經常被追打,食物對她來說既是生命的保障,也是母愛的缺失——因為家裡窮吃不飽、也因為老被打不能安生吃飯,養成了這樣的進食習慣;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母親的愛,所以需要“過度”攝取食物,來補償潛意識中對母愛的需求。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房似錦 劇照

就這兩個點,創造出一個很棒的理解人物的窗口。

徐店長彷彿沒有什麼標誌性的行為,但他的溫柔和無所不能給觀眾的印象是十分深刻,他少年時的家庭創傷和前妻的出軌相互呼應,使這個形象更讓人心疼。

劇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細節,當朋友問他張乘乘肚子裡的孩子是不是他的,他每次都否認,一個合理的推測是他並未準備好要自己的孩子,所以一直都有小心採取措施。他是個活得很通透的人,十分清楚自己對於家庭的恐懼和渴望,他說過許多金句,其中有一句是:“人所期待的無非兩種,沒得到的,和已失去的。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徐文昌 劇照

除了兩位主角之外,王子健在愛情中的卑微、小樓默默為家裡還債、985努力想要過與父母不一樣的生活、朱閃閃沒心沒肺底下的堅強、老油條承受的家暴和對愛情的保護,都成功地感染了觀眾。

劇中眾多配角也是形象分明,如張乘乘的痴和作、闞先生的濫情和矛盾、知否的矯情、潘貴雨的無情、太表姑奶奶的貪婪、耿叔的忠誠、林茂根的奸商習氣……還有許多,舉不勝舉。

每個人物都有特點、也都有缺憾,總有一款能擊中適合你。


03故事狗血,不斷製造話題


3月8號,《人民日報》轉載了一篇名為《演技派救不了懸浮劇》的文章(始發於《工人日報》),批評《安家》前三集之後開始脫離“房產中介”的主線,越來越灑狗血。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新聞截圖

然而,《安家》之後的收視率越來越好,幾乎每一集都被廣泛討論。這正是因為它的故事足夠“狗血”,幾乎每一個故事都能切中某類人群的痛點。它雖然是聚焦於房產中介這一人群,實際是圍繞房子描畫了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現狀。可以說,它是一部披著職場劇外衣的生活劇。

看起來,這部劇的野心很大,想把當前我們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一網打盡,因而,它的每一個故事都在製造話題

海清與郝平扮演的龔蓓蓓夫婦,為生二胎尋求改善型住房,最終買下了經過房似錦精心裝修的“跑道房”。演員的任用上利用了《蝸居》的長效熱點,喚起觀眾記憶和討論的興趣;同時,房似錦墊資裝修房子、要求龔蓓蓓獨身一人去看房的情節也引起了相當程度的爭議。

韓信配合房似錦教訓競爭對手洪店長,最後真的找出“負十七層的豪宅”,這個深坑國際公寓的原型是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著實讓小夥伴們重新驚歎了一輪。

徐姑姑的老熟人闞先生帶小三買房子,這個故事裡既有自媒體名人,又有中年出軌男人的自我剖析,還有賢內助髮妻奮起、鬥花心老公,為“中年叛逆”這件事全方位地準備了話題。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一個人的叛逆,三個人的糾葛

魚化龍的人生第一單,遇到有時差的房東、挑剔的看房客、被放鴿子、輔導孩子功課的女鄰居,最終通過全員協助,一個套中套成交了兩套房。這裡面有鄰里關係、孩子輔導功課問題、調理和生小孩的問題可供討論,蘇天培媽媽居然是《都挺好》中扮演蘇大強保姆的小蔡,這又給大家開了新一輪腦洞。真是處處有驚喜,處處有坑挖。

龔家花園的買賣,太表姑奶奶一家的蠻橫不講理,原型老洋房的故事被扒出來還鬧出了反轉劇情,也給大家茶餘飯後解壓帶來新的話題。

後面的林茂根、向家失信和耿叔守房的故事,宋先生和宋太太的故事,也都同樣重視情感共鳴和製造新的話題

劇情一路引發熱議,一路獲取收視率和好評。

不得不說,《安家》的主創團隊真的很懂得自媒體時代對一部影視作品的要求。所有狗血而走心的劇情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製作團隊的費心打磨、所有演員的優秀出演都必不可少。

不管怎麼說,我們就吃這一套啊!


04鑲嵌反套路情節


房似錦有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她在工作中機智堅強,面對母親的一再索取卻無力拒絕、任其宰割。兩人的衝突在爺爺去世之後達到了頂峰,孫儷和丁嘉麗老師的精彩表演也隔空驚呆了一眾看客。

前有《歡樂頌》的樊勝美,後有《都挺好》的蘇明玉,觀眾一度擔心房似錦也脫不開與原生家庭和解的這個梗,目前看來,暫時是一個擺脫壓榨、大快人心的結局。

正如之前新京報評價《都挺好》所說的:要從病態中真正走出,得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理清與父母的關係。要獲得完全的自由,得和過去和解。是接受,不是忍耐;是和解,不是忍讓。

也許房似錦最終能搞定自己。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母親與女兒的對峙

除此之外,劇中還有另外一些反套路的情節——並不是一味的溫馨治癒,皆大歡喜。

比如,闞先生沒有獲得闞太太的原諒,後者突然殺了個回馬槍,打官司拿回闞先生買給知否的房子,並要求離婚。這幾乎給所有面臨此種困境的先生太太們做了一個精妙的示範;即使沒有類似經歷的人,也會體驗到某種一雪前恥的爽感。

再比如,蘇天培媽媽突然殺氣騰騰地衝到門店送錦旗;房似錦因為捅破魯大師騙局失去單子;沒有孩子的宋爺爺江奶奶夫妻被兩個侄子欺負,最終遺憾逝去。

這些反套路情節一方面打破了完美結局的溫情面紗,在劇情上製造了波折和起伏;另一方面卻給了我們更貼近生活的真實感受。

正因有這些反套路的存在,觀眾在看的時候才能既欣賞到它完滿的美,也欣賞到它缺憾的美。


從“抵制”到全民熱議,我發現了喜歡《安家》的若干個理由

宋爺爺和江奶奶先後去世

除了以上四點,作為一部職場劇,《安家》的整個氣氛是溫情和充滿煙火氣的,還嵌入了一些房屋中介的專業知識和現實處境,比如小區和中介的博弈、黃先生買和賣凶宅、通過裝修把房子“鳳轉冰”、魯大師提出合作、向公館案例中耿叔贈予書的舉證,等等。很多知識都讓我們大開眼界,對這個行業的瞭解深入了許多。

有人評論劇情“虛構誇張”,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是作為圈外人,我們對房產中介會遇到的各種奇葩案例知之不詳;另一方面,當然是影視作品的天然屬性決定的,不戲劇化怎麼吸引人?不狗血我們作為一般觀眾怎麼獲取成就感和優越感?

這畢竟是一部要用收視率來證明自己,然後盈利的作品。它的“好”必然是要有所兼顧。

總之呢,《安家》這部作品既不避諱邏輯不完美、狗血橋段這樣的缺點,又有走心的故事、反套路的情節、飽滿的人物;腹黑一點說,前者製造爭議,後者吸引人氣。可謂是瑕不掩瑜,“小手段”用得剛剛好。

也許,在自媒體時代,最能夠引發熱議、被廣為傳播的通常都是整體上積極向上、細節處值得推敲,選題恰當,感染力強,覆蓋人群廣的作品。這無論在哪個圈兒,都是共通的。

不那麼完美,它才能為大多數觀眾沒有障礙地去親近,去談論。

無論是誇獎它的好,還是談論它的不夠好。


以心看萬物,以情動你我,以意驗來去,照見我們自己。歡迎關注“心理的後花園”,我在這裡,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