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娘娘”的老家--坐在懸崖邊上的村落

近日由六六編劇,羅晉和孫儷主演的安家正在熱播,劇中房似錦的老家引起了廣大追劇者的關注,現在我在這裡簡單給介紹下拍攝地--濟南市萊蕪逯家嶺村。


《安家》中“娘娘”的老家--坐在懸崖邊上的村落

逯家嶺村位於濟南萊城區茶業口鎮,在萊蕪市東北部,處於萊城、章丘和博山三縣(區)交界處,村子中房舍皆為村民就地取材,用石頭築成,堅固異常,有些老屋已歷經數百年風雨而毫髮無損,石桌、石凳、石槽、土灶等古老器具依然在使用。古樸獨特的魯中山區建築,淳樸的鄉風民俗吸引了無數的驢友、攝友前來探幽採風。由於該村坐落於嶺頂,臨崖而建。從古到今流傳這樣一則諺語“衝了泰山頂,衝不了逯家嶺”。該村立莊時栽了五棵古槐,現僅存一株,即昔日街中的那棵稱“老三”的古槐,粗達三圍,雖歷400多年的風雨,依然校繁葉茂,是村子古老的見證。村北與章丘交界處是綿延綿延起伏的齊長城,存有殘牆數段,是徒步探險的好去處。


《安家》中“娘娘”的老家--坐在懸崖邊上的村落


《安家》中“娘娘”的老家--坐在懸崖邊上的村落


《安家》中“娘娘”的老家--坐在懸崖邊上的村落

逯家嶺村歷史

由於該村坐落於嶺頂,從古到今流傳這樣一則諺語"衝了泰山頂,衝不了逯家嶺"。過去該村富裕戶較多,時常有盜賊,土匪(那時稱南毛子)來村搶劫銀、糧、 雞、狗、牛、羊……為防匪患,保家護民,清朝威豐年間,村主事 人,發動百姓同心協力用一個月時間,在南嶺的要道上修建起一處村寨。每晚派人輪流把守,土匪來過數次打劫都未得逞。而今村寨仍保 留完好。

該村立莊時在村中栽了四棵古槐,現僅存街中一棵,即昔日街中 的那棵稱老三的古槐,粗可三圍,雖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但古槐依然校繁葉茂,是村子古老的見證。

村北與章丘交界處是綿延的齊魯長城,是戰國時期修築用以 防禦敵國侵襲的 戰備工事。在文 革期間,城牆掀 去過半,現只有 部分殘跡尚存, 此處的戰略位置可見一斑。

村裡流傳一風門道口故事,清朝順治年間,村民運知民結婚近一年,嫌妻子長得醜,並時時尿炕,遂休書一封,把她休了。舊時的封建制度,休出門的閨女難回孃家,她無可奈何去博山另尋夫主,走到博山大嶺時她要分娩, 就祈禱說,你要是我的孩子就不要降生,再在娘肚中待10月,孩子真的沒有降生。她走到博山大街嫁給了一姓孫的,結果一年後生下了兒子,因兒子長相憨笨,遂取小名叫孫拙箍,學名叫孫將斡。孫將斡聰明好學,後來考中狀元,成了宰相。

村民有愛好文藝的傳統。早在100多年前,村民穆國柱等,熱心 戲曲,自籌資金買了鑼鼓、二胡等樂器,農閒和佳節時,紮上臺子唱 起了"二人轉",受到村民的喜愛。戲班子由原來的"二人轉"起源,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員的增 加,演戲用的行頭、樂器等也逐年增添,發展成了30多人的劇團, 演員有遂克東,崔道忠等人,又從博興呂劇團請來老師,排演《小姑 賢》、《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三世仇》、《井臺會》等劇目。到 了20世紀70年代,演出的劇目越來越多。山東呂劇團團長來村看了演出後拍手叫好,當場點名要遠克東、崔道忠、高連俊三人加入山東 呂劇團。因那時家中困難,3人都不願去。20世紀80年代至90年 初,由崔道玉、運克儀、崔德忠任團長。近幾十年來,一到冬季就從 外地請來老師指教,又新添了《雙封諾》、《雙蝴蝶》、《牆頭記》、《鋼 叉山》、《櫃中緣》等劇目,演出效果轟動了四鄰八鄉O從20世紀60 年代至今,年年被僱到外村演出,一唱就是好幾天,深受鄉親們讚譽。

l972年村中辦起了衛生室。1975年,與博山交界處修通了公路, 緊接著用上了照明電,運家嶺人的生活生產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