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主食

上網課,交作業系列(四) 被冷落的主食

指導老師:史仍飛


被冷落的主食


引言

自古代以來,主食在我國居民膳食中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但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資源變的豐富,主食卻越來越被人們所忽視,居民的主食攝入量正逐步減少。許多人在被提問其為何不吃主食時答道:“何不食肉糜?”。由此可見,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食正在逐漸喪失其在居民膳食中的“寶座”地位。

主食為什麼會“失寵”?


被冷落的主食


我國是農業大國,傳統飲食結構中谷物類主食的攝入佔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咱們中國人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但是如今,居民的主食攝入量正逐步減少。這種膳食模式的轉變在不同人群中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對老一輩人來說,其膳食觀念可能仍停留在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老一輩人可能會認為主食類食物非常的廉價,因此營養價值較低,而肉類價格較高,因此是最富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也是更應該攝入補充的,於是更加偏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對於營養知識的缺乏和多方面的社會因素,導致老一輩對科學健康膳食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偏差。回想一下,那些年外婆家給我們後輩的菜,是不是都是以高油高脂肉類為主呢?

另一方面,對於年輕一代而言,則是另一種狀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餐逐漸成為年輕人餐桌上的“新寵”。典型的西餐飲食結構以高脂肪、高熱量的肉類食物為主,配以少量的豆類和蔬菜,穀物類的主食的攝入量非常少。近年來流行於中國的西式快餐也多以油炸和燒烤的肉類為主,這些產品無形中助推著我們的膳食模式向少吃主食的方向發展。

不吃主食真的更健康嗎?


被冷落的主食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主食不僅沒營養,還容易導致發胖,所以很多特別注意保持形體的女士為了保持身材,她們甚至會選擇不吃主食。

真的是主食類食物導致我們發胖嗎?事實上,只要熱量攝入超過熱量消耗,無論其熱量攝入來自於碳水化合物、脂肪還是蛋白質,都會導致我們的體重增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者的能量係數不同(分別為4kcal、4kcal和9kcal)。所以,關於控制體重,我們更應該注意計算並控制熱量攝入,而不是單純的少吃或者不吃碳水化合物。

不僅如此,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的做法其實很不科學。首先,維持我們人體每日的正常生活需要能量物質參與供能,而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就是主食中所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實際上,碳水化合物不僅是我們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也是我們的大腦所偏愛的能源物質,更是我們血液中紅細胞的能量來源,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充足對於人體維持正常功能至關重要。

最後,通過計算可以得知, 進食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所產生的熱量更多。少吃或者不吃主食,我們可能會因為需要滿足飽腹感。而攝入更多的脂肪。從均衡膳食結構的角度出發,過量的脂肪攝入可能導致很多問題,如:加重體內消化代謝負擔、熱量攝入容易超標、甚至在更嚴重時可能導致酮症酸中毒等。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知道,均衡規劃飲食結構,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如何科學健康的攝入主食?


被冷落的主食


(1)規劃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總量。每個人每天究竟吃多少碳水化合物才合適?營養學專家楊則宜教授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公式: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5*個人體重(kg)。而如果個體的運動量較大,則可以適量增加攝入量

(2)在主食的烹飪方式上,我們要儘量選擇蒸、煮等健康清淡的烹調方式,儘量減少油炸、爆炒等較為不健康的烹飪方式

(3)注意粗細搭配,如今大部分消費者會選擇精米和精面,但是精米和精面在加工的過程中會去掉胚芽、糠層、麩皮等部分,只剩下胚乳,以此獲得更好的口感。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考慮,去掉的這些部分恰恰是營養物質最集中的部分,同時這些部分還含有大量有益於人體消化系統的膳食纖維,因此粗糧也值得推薦。

被冷落的主食


總結

主食類食物曾是我國居民餐桌上的主角,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高脂食品的數量增加,這個“主角”逐漸被冷落了。事實上,主食的攝入與我們人體的整體健康和維持正常功能關係密切,許多人或許還沒有意識到在主食失去其“地位”的同時,我們可能也正在失去健康。所以,我們應該拋下偏見,科學的看待主食類食物,合理規劃每日飲食的結構和元素。與此同時,在攝入主食的方式上,我們也要注意計算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總量、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以及注意主食類食物的“粗細”搭配。

參考文獻:

1、鄭剛.主食攝入量不足更容易發胖 2011-10-5

2、琳紫.每天吃多少主食最合適《文摘週報》2018-10-31

3、謝有發.南昌大學.加工精度對輕碾營養米的營養成分變化及質構特性的影響

4、[每週質量報道].被冷落的主食

5、史仍飛,袁海平等編著 運動營養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