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今天有一個好消息和另一個好消息要分享。


不賣關子。


先說第一個——


揪心兩個多月的數字,終於等到“0”。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好消息——


電影院復工在即。


今年1月24日,因疫情影響,春節檔全部影片撤檔,全國多家電影院宣佈暫停營業。


隔離在家的日子,你或許刷了很多片。


但在電影院看電影,始終是無法取代的體驗。


終於,各地影院已經陸續準備。


5部影片將率先重映——


《中國合夥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與《何以為家》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且是以“公益”形式上映,即出品方不收錢,所有收益都歸影院,我們買票的價格應該也會比平時低不少。


看過了?


別急。


還有一大波經典豪華套餐正在襲來。


18年前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確定重映。


一出消息就衝上熱門第一。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指環王》《復仇者聯盟》《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泰坦尼克號》《阿凡達》也有望再次登陸國內院線。


對於相對年輕的觀眾,這是難得能在影院彌補遺憾的機會。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久違了。


Sir和你們一樣,憋壞了。


以前三天兩頭跑電影院,不時還碰上爛片,沒覺得影院多珍貴。


Sir也知道。


現在仍不算絕對安全的時機,出門仍要注意防護。


但離開電影院的55天后。


Sir真想發自內心地說——


好想你。


想念檢票口長長的隊伍。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想念空氣中瀰漫的爆米花香氣。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尤其想念。


燈光熄滅,置於黑暗後。


銀幕上那或夢幻的,或激烈,或多情,或跳躍的光影。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我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


我們為什麼需要電影院?


尤其此刻,我們為什麼尤其想念電影院?


在Sir看來。


那裡承載著太多我們關於集體、私人、隱秘的體驗與記憶。


01

一群人的儀式


陳凱歌說過這麼一句話:


“電影,是很多人在黑暗中聚會,去共同分享一個夢想。”


電影是造夢的魔術。


電影院就是能讓一群人睜眼入夢的地方。


封閉的空間、昏暗的光線、安靜的氛圍。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沉浸在電影中的人的神態表情。


彷彿被催眠。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如果說電影是種信仰。


那麼電影院就是廟宇、教堂、神殿。


換句話說。


電影院賦予了看電影一種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因為它帶給我們區別於日常的莊嚴。


不能暫停、倒帶、二倍速。


屏攝、聊天、打電話都是一種失當的褻瀆。


放鬆、坐定、手機靜音。


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你必須全神貫注,才能獲得連貫的、完整的情感體驗。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不一樣。


但看電影的時候,其實大家都一樣。


看喜劇,鬨堂大笑。


看悲劇,默默掩淚。


電影院能最大限度地讓通感降臨。


然後在別人的故事中去印證自己的生活,試圖找到條理。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天堂電影院》裡有一句經典臺詞:


“生活不像電影,生活……更艱難。”


所以,我們才需要電影、電影院。


在這個信息繁雜、過剩的時代,電影院就是現代人精神的避難所


讓人們逃離瑣碎、庸常、苦悶、程式化的日常。


日常的邏輯是呼吸。


但電影院卻是take your breath away的地方。


當你注視著銀幕,光線照亮臉龐。


恍如自由人。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燈光亮起,電影散場。


有人戀戀不捨,有人早早離場。


不知道你是否有類似的感受。


一場電影后整個人都平靜下來,鬆弛、愜意……


彷彿從催眠中甦醒。


Sir有過。


還有一種經歷,不知你是否認同。


Sir會因為一場電影的觀眾,而愛上那120分鐘。


不是因為電影本身。


而是因為,人數不多,不少,恰好熱鬧卻不至於嘈雜。


沒有手機屏幕的刺眼藍光,沒有熊孩子的哭聲,更沒有多餘的走動。


一群陌生人,默契地在你歡笑時歡笑,你啜泣時啜泣,你屏息時,周圍鴉雀無聲……


那一刻你覺得他們是多年的好友。


但燈光亮起,這群人又分道揚鑣。


但你知道,他們跟你一樣,尊重電影,並熱愛著生活


這是電影院擁有的,治癒性的力量。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02

兩個人的情愫


“如果我有多一張電影票,你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去?”


太多愛情,始於電影院。


Sir提幾個八卦的問題。


有多少人的第一次約會,是在電影院?


藉著黑暗掩護,偷偷打量對方。


對方落淚,體貼遞上事先準備好的紙巾。


自己落淚,同樣悄悄瞥一眼。


忍住,可千萬不能我先哭。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有多少人第一次牽手,是在電影院?


整場電影都在尋找那個化心動為行動的完美時機。


時間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情節太激烈,或太平淡也不行。


Sir的個人經驗。


危險解除、情感留白的喘息處,成功率最高,最自然。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又有多少人第一次……


反正故意選在最後一排的情侶,都帶著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心機。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當然。


Sir不提倡情侶們在電影院做出過度親密的行為。


但不能不承認。


電影院是個讓情慾醞釀、揮發的溫床。


合適的距離、鬆弛的防備。


電影中微妙的氛圍和點到即止的誘惑,在一旁添柴加火。


談戀愛和洗照片一樣,都需要漆黑培養。


電影院,就是讓情愫顯影的暗房。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不過嘛。


現實大多數的翻車,也來自對電影院的魅力有錯誤的估算……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每段感情記憶,想必都存在著一部印象深刻的電影,一座常去的電影院,以及一對連座的票根。


你還記得嗎?


可能你忘了,哪部電影,哪個電影院,哪排座位,甚至你倆是怎樣萌生去看部電影的想法。


但Sir肯定你還記得。


與你分享黑暗的那個TA。


某種程度,電影院就是年輕人情感的地標。


見證怦然心動。


冷眼旁觀羅曼蒂克的消亡。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03

一個人的孤獨


有人把孤獨分為10個等級。


一個人去看電影被排在第4級。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這種說法Sir並不完全認同。


在Sir看來。


電影院恰恰是一個孤獨的人排遣孤獨,一個社恐的人感知聯結的地方。


在人群中維持自己的心理安全距離。


她可能是位獨自美麗的天使。


喜歡在一片漆黑裡回頭觀察其他觀眾的表情。


喜歡察覺沒人注意的小細節。


她古靈精怪、品味刁鑽,最討厭看美國片。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他也可能是位不太冷的殺手。


深居簡出、高度緊繃。


在遇見奮不顧身的蘿莉之前,殺手唯一的快樂就是去電影院。


後排睡著大叔的鼾聲,讓他莫名的心安。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電影院是一群人的狂歡,也是一個人的冷清。


許多無法同旁人表現的小情緒,都在電影院中偷偷傾瀉。


日本作家太宰治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


電影院是給意志薄弱的人獨自飲泣的地方。


比如這位同導演戀愛、被罵作小三的女演員。


人前表現得灑脫不在乎。


人後呢?


躲在電影院裡眼眶溼潤。


燈光亮起,還要下意識掩飾。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再比如這位得知父親再婚,命運飄零的女學生。


前腳寄出寫給父親的祝福信。


後腳呢?


躲在電影院裡梨花帶雨。


嘴唇緊閉,生怕哭出聲音。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電影院裡,一群人可以笑得很放肆。


電影院裡,一個人總是哭得很小心。


她們是為電影裡的角色哭嗎?


她們更多哭的是自己。


關於電影院,每個人都有著專屬的私人記憶。


不足與外人說起。


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時光》寫下這樣一句話:


“人們去電影院通常是因為時間:為了失去或錯過的時光,為了不曾擁有的時光。”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除了工作和愛好。


Sir有時候去電影院,就是為了享受孤獨。


最近一次,是工作日深夜獨自去看阿方索·卡隆的《羅馬》。


冷門的電影,冷門的時間,那一場只有Sir和另一箇中年男人。


我們隔著三排座位,共度了135分鐘。


沒有任何實質交流,但又因為電影,產生著某種神奇的連接。


散場後,平日人頭湧湧的正佳廣場,一片冷清。


但不知為何。


Sir對那街燈、車燈、積水、廣告牌反射出的光亮,都尤為好奇和敏感。


那一刻,似乎擁有了一雙不一樣的,觀察世界的眼睛。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而那一刻的心情,似乎可以解釋我們為什麼想念電影院。


我們未必急切地想看某部大片。


可能,我們想念的只是一次隱秘的狂歡。


一個溫柔難忘的TA。


和那個自由而熱烈的自己。


被禁55天,它一回歸就屠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