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現在有一個“奇葩”現象,全國有條件的企業在生產口罩,沒有能力的企業創造條件也上,大的有格力、美的、富士康等,小作坊更是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口罩產能已經達到創紀錄的每天一億隻!如果年前以18萬入手1臺口罩機,2、3天就回本,是不是很恐怖?本文旨在向列位看官講述一滴石油是如何變成口罩的?在每一步中,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是怎麼分佈的,現在的口罩為什麼被稱為“印鈔機”!我查閱了口罩生產工藝、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阿里巴巴上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的價格等公開資料,為大家還原一個清晰的口罩產業鏈和價值鏈!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口罩的主要原料追溯到底就是石油! 1噸原油的價格1536元

其實我們平常身邊使用的物品,追溯到底不是地裡挖出來的,就是地裡長出來的!

口罩也一樣,口罩由無紡布、熔噴無紡布、鼻夾、口罩帶構成,這裡面無紡布和熔噴無紡布最終的原料是石油,地裡挖出來的;鼻夾由金屬構成,最終原料是礦石,地裡挖出來的;口罩帶的原料是棉繩,最終原料是棉花,地裡長出來的!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在口罩的原料中,最核心的是熔噴無紡布、無紡布,它們的最終原材料是石油,要知道整個產業鏈的價格分佈,需要先知道石油的價格,1噸石油多少錢呢?以最新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計算,1桶石油的價格30美元,折算成咱們熟悉的單位:

1)由於全球石油分佈不均,地質條件不同,造成了石油成分的差異和密度的不同,因此,歐美在交易原油的時候習慣按照體積計算,1桶=42加侖=158.98升;

2)全球各地石油的密度不同,一般在0.8~1.0kg/L,我們以大慶石油的密度0.8602 kg/L計算;

3)取美元兌人民幣1:7;

計算:1噸原油的價格1536元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石油在兩桶油,煉化為聚丙烯(PP),價格每噸7000+

兩桶油從中東買回石油,運到國內,被送到煉化廠進行冶煉和加工:

1)通過常壓蒸餾、催化裂化,生成多種烯烴的混合物;

2)從混合烯烴中提取出丙烯單體;

3)丙烯單體經過聚合反應,形成聚丙烯;

4)造粒,將聚丙烯製成方便用戶使用的樹脂顆粒。

雖然下游原材料漲價的比較厲害,作為央企的“兩桶油”還是肩負著維護市場穩定的社會責任,所以價格基本穩定。目前聚丙烯的價格在7000多一噸。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有了聚丙烯樹脂顆粒,到這裡就分成了兩步:

一是製成聚丙烯纖維,賣給下游無紡布廠進行紡織,和用棉花織布的原理差不多;

二是,也是下面要講的熔噴無紡布,這是口罩過濾最為重要、最為核心的材料,在口罩使用中起到核心的過濾作用!

核心工序,熔噴無紡布的生產,到了這裡價格已經到了2萬元/噸。

1)熔噴工序:把空氣加熱,利用高壓把融化的聚合物噴出熔噴機,在氣流的帶動下形成超細纖維絲,經過冷卻,自然凝聚在滾筒上。滾筒上的纖維絲利用自身的粘性粘合成網狀的無紡布。採取熔噴工藝的無紡布,其纖維絲是隨機交叉,粘連到一起形成的多孔道、不規則的特殊結構。這樣空氣中的顆粒物在第一層普通無紡布的阻攔效應下,透過第一層的細微顆粒物會在熔噴纖維中間流動,由於是不規則的孔道,在與熔噴層發生碰撞,被阻攔下來!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到了這一步,熔噴無紡布就可以過濾35%的顆粒物,但這遠遠不夠,由於新冠病毒可以存在於氣溶膠中,據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發表了新冠病毒在在不同物體表面存活穩定性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在空氣氣溶膠中最多可以存活3個小時。如何能讓口罩能夠過濾氣溶膠呢?科技工作者想到了讓口罩帶上電荷,這樣就可以與氣溶膠中的電荷發生靜電吸附作用,從而將口罩的過濾性能提升至95%,也就是我們常說的N95口罩!就是下一步要開展的駐極處理。

2)駐極處理:

將熔噴無紡布放到電極板上,電極板的一端帶有密密麻麻的電暈針,通電後利用高壓電場引起的局部空氣放電效應,產生離子束轟擊下面的電介質層,這樣離子電荷沉積到電介質中,布料便具有了長期儲存電荷的功能。帶電纖維間形成了大量的電極,不僅能夠像磁鐵一樣吸引環境中大部分的帶電顆粒物,同時也可將未帶電的部分顆粒物極化,從而吸附一些直徑更小的汙染物,甚至病毒這種納米級的物質也可進行靜電吸附或電荷相斥阻隔。下圖是我查詢資料畫的駐極設備原理圖,供大家參考!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需要說明的是,只有經過駐極處理的無紡布才具有更高的過濾性能,駐極電壓越高,過濾效果越好。年前經過駐極處理的熔噴無紡布價格只有2萬元/噸。節前疫情的恐慌,疊加春節停工的因素,而口罩廠產能的指數級增長,造成了原材料的短缺,在炒家入場後,熔噴無紡布的價格達到了創紀錄的40萬元/噸……

口罩生產,更像是開動的“印鈔機”,到了這裡口罩的終端價格也到了60萬元/噸,關鍵的是,你還買不到……

現在的口罩機都是全自動的生產設備,使用的是成卷的無紡布,口罩機可以實現自動切割,將成卷的無紡布裁剪成口罩的外形,再通過自動疊壓,疊壓出口罩的外形,再通過口罩耳帶機自動焊接耳帶。這樣一個口罩就製造完成。

生產醫用口罩,還需要廠家使用環氧乙烷(EO)消毒櫃進行消毒。把口罩放在環氧乙烷環境中,利用環氧乙烷的滅菌作用,使微生物失去活性,但是環氧乙烷易燃易爆,對人體有毒副作用,在殺毒之後需要靜置7天用於解析,在EO殘留量低於國家標準之後要求值之後,就可以進行包裝,供給醫護人員使用。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我電話訪談了一位生產口罩的朋友,據他說,年前一臺全新的口罩機不到20萬,二手的機器也就是10萬出頭,每分鐘可以生產100個口罩,24小時不停,一天就是14.4萬個口罩。疫情之前口罩使用的熔噴無紡布2萬/噸,1噸無紡布可以生產25萬個口罩,算上耳帶、鼻夾、包裝之後,每隻口罩成本0.4-0.5元,由於疫情催生了上游原材料的緊缺,加之炒家入場,目前每隻口罩的成本在0.6-0.7元之間;口罩廠家對外的批發價格在1.5-1.6元,終端銷售價格大多在3元/個,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

1)以口罩廠家的出廠價計算,每隻口罩有近0.8元左右的利潤,每天14.4萬個的產能,2天左右就能回收投資成本;

2)以3元/只的零售價格,每隻口罩5g的重量計算,一噸口罩的價格達到了60萬元。

當然這個收益只是在疫情發生後的情況,平時口罩廠的利潤每隻不到1分錢,日子過的很艱難!

這就是石油變成口罩的完整歷程,疫情催生了口罩經濟,在國內疫情已經“0”報告,全面復工的情形下,各大口罩企業在進行海外銷售的認證工作,相信在支援全球防疫的基礎上,口罩經濟仍然將持續進行!

一滴石油是怎麼變成口罩的?堪稱“印鈔機”!一文讀懂口罩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