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塘雅古街,邂逅黃庭堅

初冬,霧靄散盡,一輪紅日高高掛在空中,天色顯得特別藍白澄淨。走在江南塘雅鎮的古街上,我與黃庭堅老不期而遇。

“是從九江修水遠道而來嗎?黃老。”“不是!”回答斬釘截鐵,“我的祖輩在這裡生活,我的根就在這裡。”

我有些狐疑,見他步履蹣跚,不敢造次再問下去。是在做夢嗎?我開始恍惚起來。

塘雅鎮是金東四大古鎮之一,有著870年建鎮歷史,古蹟豐富,“非遺”眾多。


在塘雅古街,邂逅黃庭堅

在東池古街,我們路遇了騎電動車的村婦女主任。她很熱情,聽說我們要找黃庭堅的宗譜,便放慢了騎行速度,二話不說就帶我們直奔村中一黃姓老家。她告訴我們他家收有宗譜,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有關黃庭堅的蛛絲馬跡。

我們一行人一下子來了興致。在鎮幹部小遊的引導下,跟在婦女主任電動車後面,不出百米,彎了兩個彎,就到了黃姓老人家的門口。

一踏進門口,不知是黃老人家知道我們要來,還是他平時就經常研究宗譜家傳,我一眼看見正堂的八仙桌上,疊放著四本厚厚的書。湊近一瞧,正是我們要找的宗譜,書名是《金華和諧黃氏宗譜》,用淺黃硬紙裝幀,編修理事會編纂,新加坡赤道風出版社出版。

在塘雅古街,邂逅黃庭堅

我拿過宗譜,內裡好幾頁都有摺痕,原來是黃老人家在自己的家族頁上作的記號。我與同行的曾經編修過滕氏宗譜的世群兄仔仔細細地翻查了第一卷中的多篇宗譜序言。

據《東塘黃氏宗祠記》,“自景淵太公遞衍至今,其間倜儻非常者代不乏人”,《重建蔭堂序》開篇言及“吾族山谷祠曰雍肅堂並建於明,厥後規模漸次擴充……”,書中還列了一些諸如“七寶塘陽宅之圖”、“文口塘之墓圖”等墓葬史料,對揭開黃庭堅宗族的神秘面紗,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按理說,江西黃氏宗譜應為《金華和諧黃氏宗譜》的分支序譜,黃庭堅在江西為官,史料確有記載。但將黃庭堅的籍貫理所當然地列入江西,並蓋棺定論,似有可商榷之處,有待有識之士和宗譜專家進一步考證。

在塘雅古街,邂逅黃庭堅

百度黃庭堅,可以查到在浦江浦陽鎮東街柏樹裡,至今還完好地保存著三間一進的古老房屋“理和堂”,乃黃庭堅祖居之地,也是黃氏宗親重大慶宴和聚會場所。塘雅與浦江只是隔山之遙,可見其祖輩與塘雅這座小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百度塘雅古鎮,也能找到一些有關黃庭堅的佐證資料。塘雅,古稱東池,明清時稱塘下市,民國時稱塘雅鎮。浙贛鐵路從村南經過,並設有火車站。以其獨特地形,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塘雅建村於南宋初年,村民主姓黃。據《東池黃氏宗譜》和《東塘黃氏宗譜》載,南宋紹興十六年,黃少亮自義烏洞門驛墈下遷居塘雅建村發族,是為金華東池黃氏始祖,為黃庭堅叔父黃昉後裔;元至正年間,黃大魁自義烏驛墈下亦遷居塘雅,是為金華東塘黃氏始祖,為黃庭堅直系後裔,兩派同宗同源,共居一處,經過瓜瓞椒衍,從塘雅村發派到各地的黃姓村落多達80餘個,有“塘雅黃氏,婺東巨族”之譽。

在塘雅古街,邂逅黃庭堅

該村亦是清代金華“黃金錢傅”四大豪門中的首富之地,金華傳統道情曲目《皇涼傘》唱的就是塘雅村大地主“黃松山”的故事。我早年從古子城書攤上見過一冊由原金東區文聯主席張根芳主編的《金華道情·皇涼傘·雙玉球》,其中就有這個以道情形式傳唱的故事。

東塘黃大宗祠雍肅堂和塘雅村東池黃大宗祠著存堂、四本堂、黃濟川祖居等眾多康雍乾時期的精美古建築,可惜在太平天國時期遭受兩次大劫難,毀損嚴重,乃今少有文物古建築遺存之重要原因。

如今的塘雅鎮,已下大力氣開發了幾個文化傳承項目,木版年畫博物館集年畫保護、傳承、研究、收藏、展覽、研發、旅遊於一體,館內收有木版年畫藏品兩千餘幅,年畫刻版100多套,刻版800多塊。東池街上的塘雅風情館,其前身是清末塘雅首富黃松山建造的“上租坊”,房子呈三合院式。尤其寶貴的是留傳已久的牛腿、雀替等木構件雕刻。博物館共設9個展廳,分為金石、木緣、水雲、窯火、風土、農耕、風俗、雅集、頌歌等,館館皆有得意之作,靜靜訴說著一段刀耕火種的歷史。

在塘雅古街,邂逅黃庭堅

我想,如果能再化大力氣在黃庭堅身上,挖掘宗族史料,正本清源,做好黃庭堅這篇大文章,對宣傳弘揚塘雅鎮的鄉村文化必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善莫大焉”。

走在塘雅鎮中心的木棧迴廊上,池塘岸沚清新可人有“水上天堂鳥”之譽的再力花高高豎起,美人蕉如火綻放。可以相信,黃庭堅的子孫後代正籠罩其灼灼光華之下,在新時代綿延幸福地生活著。


吳傑,金華人。筆名舉巖,號千觴亦不醉,齋署飛雲閣。語文高級教師,作家。1964年1月出生。1983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曾獲金華市(縣)教壇新秀、浙江省中學語文青年教師四項基本功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文心杯”“語文報杯”“艾青杯”作文大賽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主編參編輔讀16種,已出版個人作品集2種。現供職於百年名校浙江金華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