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近些年來,恐怖電影層出不窮,

導演們也幾乎把能想到的“嚇唬人”的招數都用盡了。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西方,有著《驅魔人》那樣的神秘詭異、難以掙脫的宗教儀式感,

東方,有著《午夜兇鈴》系列,那種難以逃脫如霧氣一般如影隨形、讓人寢食難安的怨念詛咒。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近幾年,也湧現了《女巫布萊爾》、《昆池巖》這樣代入感十足的偽紀錄片題材,

更有《寂靜之地》這樣大玩概念,讓人目不轉睛的實驗題材。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恐怖片雖然有大量的受眾群體,但是因為其獨特的題材,卻很少能進入十佳電影榜單,

往往會落得一個高票房、低口碑、低評分的

尷尬境地。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畢竟,恐怖題材作品的目的性很強:嚇人、驚悚,

所以失去了那種霧裡看花,讓觀眾們自己產生理解的高級感,

過於直接、過滿的結尾也往往會讓電影失去與觀眾們的距離感,

而能夠造就那種噩夢般的恐怖,

醒來後恍如隔世,而不是實物的魑魅魍魎,往往會成為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比如《穆赫蘭道》、《閃靈》。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於是,這幾年廣義的恐怖電影又在高級感的層面上有了新的突破,

《銀翼殺手2049》本質上不是一部恐怖片,但是其中設定的巨型物體、賽博朋克和擁有感情的機器人,

都有一種深沉、肅穆的驚悚懸疑感。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還有非常值得一提的由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湮滅》

作為一部科幻驚悚片,它非常難得的營造出了一種鬼魅的藝術感,

並且其中很多怪誕的景象設置,造就了一種恐怖片非常少見的神秘莫測又朦朧夢幻的距離美妙感。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湮滅》中,很多的景象設置,有一種打破觀影經驗的陌生恐怖感,

在遺失的南境裡,遇到一個陌生但是完全復刻自己行為的複製人,耳鳴般的BGM像一場無力控制無法掙脫的噩夢;

湧進房間的一隻猙獰、血肉模糊的巨熊,發出的卻是剛剛死去同伴悽慘的呼救;

內心早已絕望的戰友忽然走進叢林中以樹人形態獲得生命永存……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這也是近年來恐怖片發展的一個“高級路線”,結合《黑鏡》後開啟的科幻驚悚題材,

大家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期望、恐懼,以及賽博朋克那種未來科技感十足又失去原生態美感的無生命力、科幻之美,

高級感、哲學意味、噩夢將至,無法逃離的恐懼籠罩,

畫面中的末世廢土,音樂中的電子迷幻,應有盡有。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於是今年初,

FX和Hulu電視臺共同打造了一部《開發者》,重磅開播了。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該劇是由《機械姬》與《湮滅》的導演Alex Garland打造的,

依舊是Hulu最擅長的“小體量、大概念”的八集限定劇集,

講述一個年輕的電腦特工莉莉於舊金山的頂尖科技公司工作,她決心調查僱主的秘密開發部門——開發者。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如果說HBO的小體量劇集《硅谷》,是讓我們看見程序員接地氣、呆萌可愛的一面,

那麼,《開發者》則展現了未來世界程序員工作生活的高概念。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不同於《西部世界》展現的各種高成本、神特效的發達人工智能,

《開發者》的未來感則是來源於氛圍的設計上,燈火輝煌的大都市,高樓聳立的建築物周圍包裹著一片蒼茫的森林,

有一種發達荒涼結合的陌生感。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無論是《開發者》的海報中,那個雙手合十、梳著馬尾的巨大女孩雕像,

還是《權力的遊戲》裡艾麗婭登上駛向黑白神院的大船上,經過的巨型士兵雕像,

或是《摩天輪》裡那個穿著白裙、紅唇微笑的夢露雕像,

在這種有些魔幻的劇集裡,巨型雕像都有一種神秘的隱喻象徵意義:

原始的、龐大的、又是現代的,整個劇集都讓觀眾有著無限遐想的空間。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不同於《西部世界》第三季的首播集,全場都是未來科幻感的華麗場景,

《開發者》則是一種後現代藝術的鬼魅感。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明明是後現代文明的智能世界,

程序員大佬卻在清晨的草坪上做著伸展運動,伴隨著一種耳鳴般刺耳又盪漾的配樂,神秘而詭譎

讓人產生一種極強的不適感。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也不同於《西部世界》中,

那些底層人迷茫沮喪、高層人們對權利的把控,人工智能默默崛起的情節,

雖然他們可能處於操控或者被操控的身份中,但是基本的故事線發展是和人物的成長性格相關的,

而在《開發者》裡每個人有一種丟失了意識、“被操縱”著的迷失感。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進入“開發者”的男主角對自己的工作一無所知,他

看見如同數碼宮殿一樣黑金色的開發者陣營幾乎暈眩,剛看了兩行代碼就吐了出來,

而上司看似是個不修邊幅的頂級聰明的程序員,但他說出的話暗藏威脅,又充滿了哲學意義:

“你以為走到這一步是你的錯,其實不是,這一切都已經寫好了結局,你做再多的選擇都只是向結尾走去。”

有些東方宿命論的意味,也有一種冥冥中決定的輪迴意味。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而紅顏秀影覺得,《開發者》的巧妙輕盈更在於幾位主角的選擇上,

程序員的劇集出品的挺多,如《硅谷》、《西部世界》、《代碼奔騰》、《IT狂人》,

這些劇集中不乏亞裔角色,但都是功能性角色,

而《開發者》裡的女一號,演員本身是日本英國混血,飾演的角色莉莉則是中國人。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莉莉失蹤的男朋友是俄羅斯人,兩個人共同在美國的程序開發室工作,

有著神秘文化底蘊、看似瘦弱甜美,實際上頗有力量,

這種蓄力式的東西方結合的女性作為科幻劇的主角,是非常契合《開發者》神秘未知的特質的。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如果說《瘋子》裡的石頭姐是美國式的神經質、張揚又破碎,

那麼,《開發者》裡黑色短髮的莉莉,則是一種東方人獨有的柔弱又堅毅、深藏不露、變幻無窮的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這樣外來者的設定在迷幻未來劇集裡頗為高明,

這就有一種外來的視角,那些根深蒂固、因而忽視的

細節才會被重新注意。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而在“科幻神劇”《西部世界》裡編導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在未來全球化交融必然越來越深入,在劇集裡越多不同膚色種族的人群交匯在一起,才越能體現發達程度,

可惜《西部世界》里亞裔仍舊只是是功能性的配角,

而《開發者》則開創性的將亞裔設計為了女一號。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開發者》中的程序員首領,其人物設定也很有創新感,

穿著“程序員標配”的格子襯衫、挺著大肚子、在會議上聚精會神,極度認真的邊看新技術,邊吃草,好像一個不修邊幅的頂級程序員,

但是後來在開發者宮殿裡一段關於

“先有結果還,是先有動機”的對白,又顯示了這個頂級程序員哲學的一面。

頗有一種天才和瘋子就在一線之間的失控感,

這一切都隱藏在他邋遢潦草的表面下,但他眼球微突的眼睛,又透露著一種瘋狂、絕望的特殊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總之,《開發者》有一種兼具著神劇神棍的氣質,

說它有神劇的氣質,因為它完全構建出了一種非人般肅穆、冷清、獨一無二的科幻、奇幻的氛圍,

延續了導演的獨特審美、其中純粹的硬核理科(量子力學)與玄幻哲學(因果關係)的結合討論既對立又莫名和諧。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而說它有神棍的氣質,

也是因為無論是主角、配角,貌似的反派,每個人都有一種瞬間失控的“瘋感”

沒有《西部世界》裡福特那樣深沉的BOSS,

《開發者》漂浮不定,又自有乾坤的虛無感,是看似發達的未來世界中,高度發達科技下的人類迷失。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因此,紅顏秀影對《開發者》的多面性開創性非常期待,

有亞裔女主飾演默默蟄伏、沉著冷靜的中國女孩,也有預測未來的大膽科幻設想,

有死亡、失蹤、陰謀、謊言、燃燒這樣懸案般的未知未解謎團,也有霧裡看花卻彷彿能領悟出哲理的對話。

和《西部世界》相比,它更具“神棍”氣質!

不僅如此,

《開發者》還有著《機械姬》、《湮滅》一脈傳承的詭異,

它不乏美感的場景設計和氛圍營造,以及電子樂那種讓人彷彿身處異境又後背發涼的配樂結合,

它彷彿噩夢的源頭,讓觀眾因為未知而敬畏,進而看到其中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