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曉龍:十問足協,限薪是萬能藥嗎?說好的職業聯盟呢?

今天,被“全村人希望”的武磊確診刷屏了。同時陝西媒體人賀曉龍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篇“十問足協”同樣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中國足球的深思。

賀曉龍:十問足協,限薪是萬能藥嗎?說好的職業聯盟呢?


賀曉龍直言,之所以寫篇文章,是因為世界盃衝擊戰迫在眉睫,而足協改組後一直在逆流而行,很多圈裡人都很著急。還好,疫情讓預選賽推遲,我們多了半年的調整空間。讓我們看看:

賀曉龍:十問足協,限薪是萬能藥嗎?說好的職業聯盟呢?

1,誰是足壇泡沫的製造者?

足協新政的最核心一條就是限制俱樂部的無節制投入,金元足球成了最大的負面名詞,而許家印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頭號背鍋俠。但其實足壇泡沫的製造者並非恆大,恰恰是上港。

恆大開啟了中超俱樂部年投入7億的模式,上港開啟了幾十億的投入模式。恆大最牛的兩位外援超巨,孔卡與高拉特,高拉特轉會費1500萬歐,孔卡1000萬左右,而上港的奧斯卡與浩克兩位悍將轉會費一個6000萬歐,一個5000多萬歐。年薪方面,孔卡與高拉特都不到千萬歐,而奧斯卡與浩克都超過了2000萬英鎊。以上數據來自外媒,會有偏差但絕不離譜。

2,限薪是萬能解藥嗎?

足協新政的第二個重要內容是開出限薪令,於是,中國足球的第二個背鍋俠誕生了,那就是不出成績卻拿著高薪的球員群體。

限薪的確是一個順乎民意的討巧之舉,但中國球員的薪水是否高到了不了離譜、以至於到了足協需要限薪的地步?對比一下演藝圈,答案一目瞭然。任何一個行業的收入,取決於市場法則。比如,即便在傳統媒體最盛行的年代,記者的收入一直不高,這是因為記者的入行門檻太低,拿著任何專業的本科文憑具備一定文字能力的都能幹記者,人才培養週期短,專業性又不強。而律師、醫生、工程師包括程序員這些職業,自然應該拿的多。

職業足球運動員恰恰符合高薪的行業特徵,人才培養週期長,專業性強,難以替代等等。中國足球水平低不應成為球員拿高薪的羈絆,正因為優質球員稀缺,身價更加水漲船高,現在都是投資人拿著支票買不到好球員,不讓球員拿高薪恐怕不符合市場規律吧。

更何況,如果中國足球的問題就是限薪能夠解決的,那也太好辦了。

3,說好的職業聯盟呢?

如果新足協不成立職業聯盟的話,那足改等於沒改,還不如像以前那樣把所有事兒交給足球管理中心去管呢,顯得更整端有序。

我相信,職業聯盟會有的,問題是,在職業聯盟沒有成立之前,中國足協憑什麼就出臺了限薪令以及俱樂部限制投入的規則,這是足協管的事兒嗎?如果英格蘭足總給英超聯盟開設了外援轉會調節費,英超聯盟反手就給英足總一個大嘴巴子;如果英足總給英超俱樂部開出限薪令,英超俱樂部就全當足總放了個屁

足協主席已經是一位前國企老總了,職業聯盟如果成立,一把手必須交給民企投資人。民營企業投資足球花的都是自己的錢,他們對市場更敏銳,決斷更堅決,投資的性價比更高,更符合職業聯盟的利益需求。對比下恆大與上港的投入和成績,我不說魯能,是因為魯能有一個出色的青訓營,上港有嗎?不就綁了一個徐根寶。

4,歸化球員用的著患得患失嗎?

歸化球員的政策原本執行的非常堅決,但自從裡皮辭職以及足協改組後,一切就變得曖昧起來。根源在於恆大在歸化球員上佔據了壟斷資源,新足協去恆大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問題是,歸化球員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除了許家印,足協還能不能找到第二個接盤者,從承擔裡皮國足主帥的薪水到歸化球員,不能只看到恆大佔的便宜。更何況,把歸化球員集中到恆大,政策還不是足協定的。

排斥歸化球員的依據是,艾克森與李可加盟之後,國足打的並不好。這種拙劣的理由哄自己都哄不過去,今年入籍的高拉特、費南多、阿蘭才是真正的生力軍,這幾個人備齊了,全亞洲哪支球隊的攻擊線能比得上國足。

局面很簡單,歸化球員全用上,國足衝擊世界盃有望,如果有限制地使用,世界盃門都沒有,如果考慮民意反彈,那最好從頭至尾一個別用。

5,為什麼要讓李鐵擔任國足主帥?

年輕教練的培養提升需要時間,在時機不成熟的前提下,過早把有潛質的年輕教練推到國家隊位置上,會害了這位教練。籃球的李楠是個例子,國奧的郝偉是個例子,郝偉真是個不錯的教練,帶女足帶的多好,但他連俱樂部主帥都沒當過,就去帶國奧,合適嗎?

李鐵肯定不是中超最好的教練,不信去問問上港恆大國安這三大冠軍競爭者,讓李鐵去他們俱樂部任教,看他們答應不。甚至李鐵是不是中超最好的本土教練,都是有爭議的,據說李霄鵬出局的很重要原因是足協盃決賽輸給了申花。好幼稚呀,你去看看李霄鵬兩年來在聯賽、亞冠、足協盃三大戰役的總體表現,就逮住一場比賽去做評判標準。

我很尊重李鐵的職業態度和執教能力,02世界盃黃金一代球員很少有人願意當職業教練,導致中國足球本土教練青黃不接。李鐵有擔當,有能力,他可以勝任國家主帥,但絕不是現在。

6,足協執委大連人怎麼那麼少?

坊間議論,足協改組後,最大的失意者是遼寧足球,確切地說是大連足球,他們在足協執委裡的人數少得可憐。

但我要說,中國足球要上去,還得必須依靠大連足球。大連球員歷來佔據國家隊半壁江山,那也是國足在亞洲具備競爭力的時候,近些年,大連籍球員在國家隊越來越少,國足戰績每況愈下。大連人,球就是踢的好,這是有基因的,不僅僅是身體基因,更是文化基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像陝西這個地方,出搖滾明星,不出流行明星,因為陝西人沒有娛樂基因,娛樂基因四川有,選秀人才層出不窮。所以陝西電視臺在娛樂綜藝節目中一直跟不上步伐,讓西安人娛樂,我們不會呀。大連足球就是有基因優勢,如果中國足協不把大連這塊抓起來,那就是天大的一個笑話。

7,青訓成果何時見效?

德國足球在2000年跌入低谷,他們用了整整12年時間狠抓青訓,在2012年歐洲盃時算是站了起來。12年時間夠長了,但對於中國足球來說,我們的青訓成果要想見效,至少需要兩個12年。德國擁有成熟的管理體系和青訓體系,只不過需要調整技術方向而已,而我們的青訓要從頭抓起。

這些年,國家給青訓投入的財力人力政策非常到位,專業化梯隊數量增加了,球員質量卻沒有增加,因為願意踢球的孩子不多,好苗子都流失了。所以,我的意思是,中國足協必須集所有力量讓國足殺進世界盃,進一次世界盃,青訓選材根本就不是問題,想一想姚明、李娜給籃球網球帶來的拉動力。

這次卡塔爾世界盃,那真是華山一條路,這次進不去,下一次我是等不到了。我比陳戌源年輕不少,估計陳戌源也等不到了。

8,降溫能解決冰凍的市場環境嗎?

過去的這個冬天,中國足球市場環境進入冰凍期,多支中甲俱樂部退出,而新足協乾的第一件事卻是給聯賽降溫,以減輕俱樂部投入負擔為名推出各種限制投入政策。

但看看所有退出的俱樂部,哪一家是被投資足球拖垮的?都是投資人的本業生意出了問題。像四川,當年打乙級時就給陳濤開出了千萬年薪,那時候他們從沒抱怨過投資足球成本太高,他們樂著呢!廣東華南虎,去年賽季初還是買買買,後來老闆生意不行了,和足球投資負擔重不重有毛關係。像這種俱樂部,就是把一年運營費用降一半,他們還是會退出。

中國職業足球,從來就賺不了錢,大家心知肚明,老闆願意投資,願意大投入,都有商業訴求,人家不傻。

9,聯賽均貧富正確嗎?

可能有那麼個別俱樂部抱怨,豪門的大投入抬高了運營費用,小俱樂部承受不起。足協如果聽他們的話,那真是上了大當了。歐洲四大聯賽,任何一家聯賽都是貧富不均,皇馬巴薩買一名巨星就是上億,沒聽說埃瓦爾這些小俱樂部要求限制豪門俱樂部的投入,他們恨不得豪門天天買買買,說不定哪天自己俱樂部培養的球星就被看上了。

遼寧今年要退出,早些年他們每年賣球員不弄個一兩個億,就指望豪門俱樂部反哺呢,要不是前幾年不少俱樂部投資巨大,遼寧早就玩不下去了,還用等到今天。現在足協限定了轉會費上限,以後就不會有遼寧這種生存模式的俱樂部了。

職業足球就是貧富差距大,各有各的活法,我倒挺欣賞河北華夏幸福,早些年有錢時大投入,一名國腳的簽字費就給好幾千萬,現在錢少了那就緊縮銀根,放棄超級外援。也從來沒聽說這傢俱樂部抱怨什麼。

10,為什麼不能好好做一個二道販子?

二十多年了,中國足協一直在一條破褲子上縫縫補補。這條褲子出自1993年王俊生主導的足協之手,當時是一條嶄新的褲子,但27年來歷屆足協都在這條褲子上不停打補丁。褲子早都不時髦了,不知道換一條呀,國外的款式在那裡擺著呢,簡單複製不就完了。

93年國足兵敗世界盃外圍賽,中國足協召集了幾任國足主帥進行反思研討,年維泗、蘇永舜、曾雪麟、高豐文、徐根寶都來了,那真是,敗軍之將濟濟一堂。這似乎不對吧,他們說的的確是真知灼見,但都是失敗教訓,沒有成功經驗,老在失敗教訓中轉圈,管用嗎?因為孩子成績不好,一位家長把全班倒數幾個全拉到一塊進行總結,把成績好的拔尖學生叫來不是效果更好嗎?

中國足協只有當年王俊生的推出職業化改革是跟上了潮流,此後二十多年全部是在反思。取消升降級又恢復升降級,鼓勵俱樂部引進超級外援又限制外援轉會費,推行體能測試又取消體能測試,反正就是在王俊生的那條褲子上打補丁,拆了又縫,縫了又拆。

知道羅振宇為什麼能成功嗎?他曾經每早推出幾十秒的人生格言,一點營養都沒有,他不是知識大家,他最厲害的地方是建立了一個平臺、很好地擔任了知識二道販子的角色。中國足協為什麼就不能當二道販子呢?歐洲先進的足球管理方式在那裡擺著,不要在破褲子上修訂了,趕緊換條褲子吧。更不要拿國情當擋箭牌了,人家的足球是一種足球,中國的足球就非得是另一種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