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張館藏圖片,學習良渚文化、薛家崗、凌家灘文化古玉鏤雕工藝

上篇我們分享了紅山文化鏤雕工藝,今天繼續交流其他史前文化玉器的鏤空雕刻。

一、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鏤雕,通常按照構圖設計,在需鏤空處打孔定位,鑽孔位於鏤空的中心或末端,然後將柔韌的線具穿過圓孔,抹上潮溼的解玉砂,來回拉動線具,把多餘的玉料拉切去掉。由於操作時手工誤差產生抖動,故鏤空截面多呈波浪狀起伏不平。

6張館藏圖片,學習良渚文化、薛家崗、凌家灘文化古玉鏤雕工藝

如上圖玉冠狀形器,以透雕孔洞呈現神人獸面紋造型。

6張館藏圖片,學習良渚文化、薛家崗、凌家灘文化古玉鏤雕工藝

上圖良渚出土玉璜,鏤空邊緣抖動不平,鏤空部位中心或末端有鑽孔凹陷。

6張館藏圖片,學習良渚文化、薛家崗、凌家灘文化古玉鏤雕工藝

如上圖,在圓孔內向外拉搜,搜痕末端尖淺,孔內三道搜痕做120°夾角分佈。

二、薛家崗、凌家灘文化

薛家崗、凌家灘文化玉器鏤雕,主要有兩種製作方法。

6張館藏圖片,學習良渚文化、薛家崗、凌家灘文化古玉鏤雕工藝

1、鑽孔與線切割配合製作。如上圖玉璜,五處鏤空均為線切割為之,鏤空邊緣凹凸不平。

6張館藏圖片,學習良渚文化、薛家崗、凌家灘文化古玉鏤雕工藝

出土玉璧,透雕重環狀,兩環中間以一對弧形線鏤空相隔,鏤空部位一端為鑽孔、另一端尖淺。

2、磨製鏤空。

6張館藏圖片,學習良渚文化、薛家崗、凌家灘文化古玉鏤雕工藝

如上圖,頸中部的鏤空,是以扁片狀磨具蘸潮溼雙面對磨穿透之後,再加以擴孔,並修整邊沿而成,研磨形成的溝槽呈梭形,兩端尖收,中間寬深,槽底平直。

本文對史前文化鏤空工藝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一起來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