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你的飯,砸你的鍋

吃你的飯,砸你的鍋


最近有一位著名的辯手宣佈永久退出社交媒體,直接原因是人民日報點名“國家大義容不得巧舌如簧”。而在此之前,辯手還在為自己的行為百般辯解,甚至辯手的粉絲仍然在洗白。直到人民日報發聲以後,才連忙認錯。


北外有一位老師,幾年前離開了中國,在網絡上發表大量攻擊言論,誇其他的國家有多麼好,順便踩一下中國有多麼差勁。到了他國以後,卻發現,好像也沒有說得那麼好。但是牛吹出去了,打腫臉也要扛。最近疫情肆虐,北京方面說,未參加醫保者,境外輸入病例自費。他於是慶幸,幸好自己暗地裡仍然在國內交社保。


有一句話叫,“拿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換句話說,就是“吃你的飯,砸你的鍋”。商業節目裡的選手,一面在享受著國內的名氣、賺著國內市場的錢;另一面卻在做對不起中國人民的事情。這個到底是教育的缺失,還是人性的淪落?


賺錢沒有問題,中國市場廣闊,人口多,歡迎各路高人大顯身手。但是,你不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吃裡扒外”,臺上一副模樣,臺下一副模樣。一邊數錢,一邊罵人,這在七十年前,叫做“漢奸”。當然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不會用這種鬥爭性很強的詞了。


中華民族持續千年,有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我們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這條底線的堅守。什麼是國家的統一,什麼是領土的完整,這些是所有國人都需要堅守並且嚴格守護的。這些由不得任何人以任何的形式來破壞。不管是你多麼優秀的辯論選手,在這個上面如果犯了錯誤,那所有的辯論才華,所有的巧舌,只能算是好看的陪葬品。


有的人為他們辯解,說他們有他們自己做事的邏輯,也有自己的道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先看立場,先選擇立場,再補全邏輯。的確有一些所謂的辯手,沉迷於自己的三段邏輯,對待所有的問題都變成了一種“理性客觀中立”的論調,這是一種非常可笑的行為。試想一下,七七事變發生以後,中日就全面打起來了,這時候卻有人說,我們要調查清楚,那個日本士兵是不是真的在宛平城失蹤了。


其實不僅可笑,也可悲。他們是商業的犧牲品。為什麼辯手在最開始嘴硬,人民日報點名後,馬上就道歉了呢?再不收手,再不切割,輿論會更進一步擴散,辯手所在的節目會受到影響,再往後一步,商業資本賺錢會受到影響。所以也許現在選擇不再出現,也只是考慮,這樣做才能繼續賺錢。


商業本身就具有兩面性。這個問題毛澤東在革命時期就有清醒的判斷: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們受到帝國主義的欺壓,但另一方面在革命的堅決性上又存在軟弱性。所以革命過程中,對這部分群體是能爭取就多爭取,能團結就團結,能影響就影響。當然可以理解,當你手裡有太多錢的時候,你更容易患得患失。


而一旦患得患失,就會欺軟怕硬。有錢可以在市場上獲得更多賺錢的機會,可以藉助影響力改造社會的思潮,比如說出“資本是弱者”的論調,還可以利用“賺錢”的話題,給自己製造更多的光環。僅僅在三五年前,這些辯手如日中天的時候,席捲不同的平臺,吸金無數。現在的話,只能在幕後當老闆賺錢了。但是對於一名辯手,你如果不讓其在公開場合BB,也是很致命的打擊了。


人最怕的就是忘本,就是數典忘祖。忽略掉這些問題,就會得意忘形,會犯下大錯誤。我們希望有關方能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要在以後再犯錯誤。如果能認識到這個問題,那就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屬於人民內部的矛盾,仍然可以受到市場的歡迎。如果認識不到,仍然固執己見,那就是敵我矛盾了。吃你的飯,砸你的鍋,市場不會答應這般賺錢的吃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