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生命,是既然來了,就好好地活一次


所謂生命,是既然來了,就好好地活一次


01 傷感的七夕

萬壽無疆是自古的王所企盼的,不管其如何遍尋長生不老的秘方,但終究是天命難違,夙願未了,對浩瀚宇宙來說人是如此的渺小,終有一死,這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有那樣一句話“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是的,在生死麵前我們每個人都是無能為力的,即幫不了別人也幫不了自己,我們大多數人的存在,對這個世界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即使沒有我們,太陽也會東出西落,然而這個世界對任何人來說都有覆載之恩。

如果說我們生活的不如意,那只有靠自己來改變,自己沒有改變的願望,期待別人那都不是捷徑,幸福是自我心靈的感悟,而不是擁有的更多。

去年的七夕如此的不平靜,三伯在這一天離開我們了,我幾夜沒有睡好覺,雖然已經知道他那段時期狀態很差,但是真正這一天到來了依然覺得很突然,心裡很難過!過往的一幕幕,他的音容笑貌,像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著,你分辨不清生與死的界限!久久難以入眠!

小時候也參加過淺親關係的老一輩葬禮,就好像看熱鬧一樣,沒什麼感覺,甚至還會覺得很好玩!那會不懂生離死別的箇中滋味!正所謂:真正哭過,才會理解別人的苦。

而多數人都會有親人離別的經歷,隨著歲月的增長,才慢慢體會到別離的另一番滋味,其實也帶來不少傷感的離愁,尤其是與家中的年長者或幼輩的別離,更是令人悲痛。

自懂事以來,也經歷過多次身邊至親的離去,從一起生活八年的爺爺開始,再到奶奶、外公、外婆、再到如今三伯的離去,回想起來更加感受到人生的無常,至親的離去令人悲痛!當一切化為灰燼的時候,相聚從此只能在夢中!只剩下他們的音容依然活在你的腦海裡,生死兩道門,相隔兩茫茫!

所謂生命,是既然來了,就好好地活一次


02 關於生命與死亡

在日野原重明先生的《活好》裡提到,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作為醫生,日野原重明先生頻繁地目睹死亡。這讓他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認為,也許死亡令人恐懼,但它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種新的開始。

日野原先生常常憶起離世的妻子、親朋。他們的音容笑貌,在他的記憶深處似乎更鮮活了。這讓他明白,人死後並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更深刻的方式留在生者的生命裡。

日野原先生說,生命是種能量體,看不到,卻存在。

生命存在於我們能夠支配的時間裡。

兒童時代,我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用在了自己身上。只有長大後,我們才有能力為他人、為社會貢獻時間,儘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03活出真實的自己

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日野原先生也給了我們三個建議。

第一,不在乎身外之物。

如果把名利地位、他人的讚美等外在之物看得太重,我們將無法向內審視自己,無法看到真實的自己。

第二,不被他人的評價左右。

我們應該運用自己的能力,積極利用環境條件,專注於應該做的事。做到這些,需要我們追求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

第三,順其自然,不要勉強。

一方面,我們要為理想不懈奮鬥。另一方面,當理想無法實現時,也要學會坦然接納。這也就是所謂的“盡人事,聽天命”。

而要做到以上這些,日野原先生說,首先要鼓起勇氣行動起來。

我們都是為愛而來,不是為爭而在,我們可以孤獨,但我們都有一顆不孤獨的心,我們可以對花草聊天,與藍天白雲對話。

老一輩的人都忌諱談及生死,️我想說當我看過親人在病痛的不斷折磨下,最終又衰竭而死的痛苦過程時,我已經在思考如果到了那一天我們要怎麼面對?想到臨終關懷等課題,又或者是否有更好的解脫方式?如果一個人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意識了,活著的意義有多大?

我突然感悟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一天,哪怕是生病了,還能感知藥物是苦的;哪怕是傷心了,還會感知悲痛;哪怕霧霾了,還會想辦法拯救。

只要還活著,就是幸福的。

所謂生命,是既然來了,就好好地活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