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美好:在邵東魏家橋,遇見我的“桃花運”

春天正美好:在邵東魏家橋,遇見我的“桃花運”

桃梨爭豔


走了桃花運


作者 陌上桑子


有些人認為桃花是一種不正經的花,比如說某人走了桃花運,說某哥長了桃花眼。桃花眼笑起來時像月牙一樣下彎,眼睛黑白並不分明,給人一種似醉非醉的朦朧感。


桃花是一種很普通的花,並不如油菜花那樣遍佈春天的田野。但是,在房前屋後,三三兩兩,回老家的山上,一抹又一抹,也常常成為小驚喜。


有朋喚我一起去邵東魏家橋看桃花,欣欣然同往。昨晚輕度失眠,許久才睡著,午夜夢迴,就傻妞一樣地在桃林裡瘋跑。


人到中年,即便是朋友呼我去看一隻螞蟻,我也會心動,一則,是與師友在一起,他們學識淵博,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二則,不想錯過每一縷陽光,每一寸清香。三則,我鍾情桃花,一看到桃花就有點痴。我喜歡桃花,不是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也不是因為唐伯虎的逍遙浪漫: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更不是因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村長開車,他們從宋徽宗時代的書畫聊起,偶爾互相打趣。我對他們的對話似聽非聽,一半兒出了神。


春天正美好:在邵東魏家橋,遇見我的“桃花運”

夢裡桃花


眼前出現了一株桃樹。一株很大的桃樹。


有記憶開始的時候,老屋門前就有一棵大桃樹。在根部往上半米的地方就有一個開杈,五六歲的孩子都可以爬上這棵樹,沿著一根樹杈往上爬,是一根大人手臂粗的斜枝,對於女孩子來說,爬這棵數,難度指數也是零。


童年的春天,少年的春天,就從這棵樹的花開始。花紅節之後,一朵兩朵,小小的花苞張開眼了,數不清的花苞張開眼了,這一株樹就像穿上了一件粉紅的大袍子。


花開的季節,我們很少去爬樹,生怕掉落一朵花,就少結一個桃。


花謝了,葉綠了,長出了一個個毛桃,看著這些毛桃從筆頭大小,到拇指粗,我們姐弟都儘量不去打擾這棵樹。


到了暑假,這棵桃樹就是我們的樂園,為我們提供水果的神。


老弟在摘桃子。老弟,給我也摘幾個。狡詰的弟,爬到樹上,先選一個,將桃子往衣面襟上一擦,咔嘣咔嘣就咬了起來。迫不及待的我,也爬上了樹,摘了幾個,用盆子洗一洗,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享受起這美味,這棵桃樹上的桃子沒脫核,但桃子甜。


春天正美好:在邵東魏家橋,遇見我的“桃花運”

梨花下


一塊很大的牌子出現在眼前,是某某鐵桃扶貧基地。快到了。


車開幾分鐘,目的地魏家橋到了。做土特產生意的可不少,都是我喜歡的,有野生菌,春筍,蕨,地衣各種農家零食。毫無疑問,我對野生菌感興趣,村姑說是樅菌,明顯不是,村長說是絮被菇,能吃,但泡泡的,不甜不鮮。


魏家橋?魏源故居離這裡多遠?事實上,雖一個魏家,卻相隔幾百裡,魏源故居在隆回。


桃花,一上坡就看到了一大片。放眼望去,幾百畝的樣子,很是寬闊,山,不是很陡的山,一個很大的桃花園,也是不負眾望了。


可能是品種的原因,這些鐵桃的花並不多,想起陸游的那句:野鶴翩僊啄粒微,碧桃縹緲著花稀。


同行的老師一本正經,他說,這桃樹的開花,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樣,有些生的早,二十來歲就生了,有些生的遲,四五十歲還在生。這個比喻也蠻有趣的。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每一棵桃樹下,堆積了厚厚的黑黑一片,我以為是地衣,黑哥眼尖,他說是桃漿,富含膠原蛋白。


春天正美好:在邵東魏家橋,遇見我的“桃花運”

梨花朵朵開


緣坡行,忘路之遠近,眼前一亮,一片白茫茫的梨花出現了。村長是七步之才,立馬吟詩一首:


記得那年桃樹多, 紅雲一片蓋東坡。

重來只見梨花燦, 物換人非已爛柯。


我們打趣他,當年陪你看花的人呢?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老師沉吟了一會兒,來了一首《雙調·水仙子》——


驅車百里魏家來,要看桃梨滿嶺開。春桃灼灼人人愛,梨園花似海。看遊人,擠踵亭臺。問崔護,尋否(去年裙)釵,(猶續)桃面情懷?


今年歡聲笑語,明年是否舊亭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突然有點傷感。人到中年,有點多愁善感了。


春天正美好:在邵東魏家橋,遇見我的“桃花運”


很溫暖的太陽,很舒適的聊天,草地也溫柔起來,有好友席地而坐,也有好友天真無邪,一抬腿就到了樹丫上,我趕緊:輕點,別把花兒搖落了。


愛花惜花,雖不是黛玉,卻一直捨不得親手去揉碎一朵。也捨不得和好友們說惜花之道,他們都是我喜歡的人。


此時正是梨花盛開時節,遠遠望去,那一簇簇雪白的梨花,如團團雲絮,漫卷輕飄。


梨樹下,去年的掉果依然在,一棵梨樹能結多少果?幾朵花能結一個果?哪些花開之後會結果?哪些花開就只有花落?遊人不在意,不知道花兒在不在意。


桃樹梨樹下,詩人的歡聲笑語,如俏皮的春風;老師們背誦的關於桃花的詩句,讓桃花也羞羞答答的。更有小女人的發現,水印草,摘點兒水印草,回去做幾個水印粑粑,不是滿滿的春天味道?


樹下,還有一個個坑坑窪窪的桃核,孩子們竟然都認識。我是有多少年沒見過桃核了?


小時候,桃樹下也滿滿的是桃核,到第二年春天,有可能就長出了一棵小桃苗。


春天正美好:在邵東魏家橋,遇見我的“桃花運”

眼前又出現一棵半大的桃樹


眼前又出現一棵半大的桃樹,在屋後,那棵桃樹從哪兒來的?它那麼特別,不是花與眾不同,而是它的果。這是一棵血桃樹,到果子成熟時,摘一個,滿口血紅的汁水,甜,脆。再咬一口,果肉是果肉,果核是果核。等我離開家去上學,這棵桃樹也在有一年被蟲子蛀了。


此後,再也沒有吃過那麼好吃的血桃。懷念想念,口水漣漣。


此時,三月春盛,此處,漫山遍野,煙煙霞霞,灼灼桃花雖有十里,但只有兩株放在我心上。


足矣。


作者:陌上桑子,湖南省雙峰縣青樹坪鎮教師。文中部分配圖來自網絡。視頻由李建華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