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是智能製造發展基礎 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製造發展基礎 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近期,工業互聯網行業利好政策頻出,先是2020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提到要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產業發展,後有工信部2月25日公佈的《2019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名單》明確了81個示範項目。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製造發展的基礎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製造發展的基礎,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礎設施和能力。

  智能製造主要需要兩方面的基礎:

  一是工業製造基礎,包括先進的工藝、材料、技術和製造能力。

  二是網絡化和數字化基礎,它是將設備、產品、客戶、業務流程、員工、訂單和信息系統連接而成的網絡,通過網絡採集數據並進行分析,相關的結果用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基於上述兩個方面的能力需求,智能製造也有兩條路線可選:

  一是德國的“工業4.0”模式,德國憑藉其強大的製造工藝、技術、自動化和數字化優勢,智能製造發展的重點是“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或者“智能產線”。

  另外一條就是美國的偏向於工業互聯網的路線,其利用國內it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優勢,依託微軟、ibm等it企業,打造通用化或者行業型的解決方案。

  國內智能製造選擇是一條“中間路線”,將工業互聯網作為重要基礎設施,為工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在國內這種道路選擇中,工業互聯網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國內有著較強的工業製造能力,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大量的工廠、車間和生產線具備網聯化的潛力,但是自動化水平同德國相差較大。

  另一方面,國內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技術在迅速發展,工業互聯網同國際水平的差距,明顯小於傳統的自動化、數控領域。因此,在智能製造體系中,智慧工廠、智慧車間、智慧產線國內也會重點做,但是其中會加大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充分利用國內信息化的優勢,彌補在自動化等傳統領域的短板。

  業務需求看工業互聯網

  從業務需求看,工業互聯網可以從工業和互聯網兩個角度來探討。

  工業角度,工業互聯網主要表現為企業內部生產系統到外部商業活動的智能化,利用ict技術實現了機器之間、機器與系統、企業上下游之間實時連接與智能交互,帶來商務活動的優化,應用的技術包括泛在感知、實時監控、精準控制、數據集成、供應鏈協同等。

  從互聯網角度看,主要是由外而內,外部的商業互聯網創新業務拉動內部生產組織和製造模式的改造,主要業務包括精準營銷、個性定製、眾包眾創、協同設計、協同製造等。

  業務架構角度看工業互聯網

  從業務架構角度看,工業互聯網由網絡、平臺和安全三大要素構成。

  其中:平臺是核心,在傳統工業雲平臺的基礎上,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實現製造能力開放、知識經驗複用和開發者集聚,提升工業知識生產、傳播、利用效率,形成海量開放app應用與工業用戶之間相互促進、雙向迭代的生態體系;網絡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設施,尤其是5g的發展,給行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和變革;安全則是工業互聯網健康運行的保障,重要性在持續提升。

  企業在工業互聯網部署過程中受益

  大、中、小企業都在工業互聯網部署過程中受益。

  大型企業。企業將工業互聯網用於優化設備或設計、生產、經營,效果明顯。其中,陝鼓公司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遠程對機組狀態進行分析,為設備健康運行與維修保養提供有效指導,實現正常檢修工期縮短33.3%以上,平均節約設備管理內耗成本42%;航天電器利用indics平臺,對設備、工藝、檢測等數據進行質量關因分析,實現不良品率降低56%。

  中小企業。一方面,中小企業利用平臺saas服務部署的經營管理類雲化應用,進行“補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入到社會化生產體系中,以獲得潛在的訂單與貸款,利用平臺去“抓資源”,部分企業已經在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獲取貸款、訂單等資源。

  來自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航天智控專家團隊,擁有三十年設備運行信息化管理、狀態監測和信息技術融合專業經驗,打造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智能工廠運維雲平臺,助力製造業實現設備運維360度智能互聯,讓製造業價值倍增。

  山西復晟鋁業,唯一被工信部列為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試點示範單位,航天智控智能點巡檢系統在復晟鋁業的成功啟動,大大提高了設備巡檢和設備使用效率,在為企業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復晟鋁業構建智能製造工廠提供了關鍵的大數據支撐。

  航天智控利用邊緣計算整合基層設備狀態數據,通過海量診斷模型為規則,雲平臺多維分析對比,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完善等技術,實現了設備全面智能化運維,並打造出了基於不同產業的行業雲平臺,推動行業智能化進程。

  鋼鐵行業屬於資產密集型企業,涉及到眾多大型機組,製造裝備種類繁多、工藝過程極為複雜,控制系統精密,自動化程度高,檢維修困難,是典型的混合型製造流程。

  結合鋼鐵行業實際需求,航天智控智能運維大數據雲平臺構建的五層防護體系將先進設備管理思想、模式、方法導入到設備管理中,完整覆蓋設備管理的各個層次、各個專業和全生命管理業務中,這一體系的建立,使企業的相關檢修作業人員把常規檢查、精密診斷以及設備的狀態監測和劣化分析等現代化管理方法統一起來,形成智能化設備大健康管理模式。

  迄今為止,航天智控成功地為航空航天、鋼鐵冶金、石油化工、電力煤炭、水泥交通等十多個重點行業的數百家企業,提供專業、系統與可靠的服務。

  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前景

  2018-2020年這三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階段,這三年重點是:初步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2018年6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底,分期分批遴選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雲,培育超過30萬個工業app”。

  工信部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2020年要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持續推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及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

  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

  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可以與既有的研發設計系統、生產控制系統及服務管理系統等相結合,還可全面推動5g與垂直行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管理服務等生產流程的深刻變革,實現製造業從單點、局部的信息技術應用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變。

  按照工信部2019年11月發佈的《“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的規劃目標,到2022年,將突破一批面向工業互聯網特定需求的5g關鍵技術,“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垂直領域“5g+工業互聯網”的先導應用,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

  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內網建設改造標杆、樣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為實現該目標,2020年2月25日工信部公佈的81個示範項目中,“5g+工業互聯網”集成創新項目就有10個,涵蓋了大飛機制造、電器製造、港口管理、裝備加工等多個領域。

  5g高帶寬、低時延、支持海量接入等方面的優勢,具備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潛力。按照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佈的報告顯示,未來在八大類新型場景上,5g和工業互聯網合作的可能性比較高,分別為5g+超高清視頻、5g+ar、5g+vr、5g+無人機、5g+雲端機器人、5g+遠程控制、5g+機器視覺以及5g+雲化agv(自動引導運輸車)。

  轉自:高工機器人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