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網絡建設白皮書2019版本[1]


一、導讀:

——蘋果為什麼落地(牛頓)?

——借款能不能無息(馬克思)?

西方人搞懂了第一個問題,衛星上天、人類登月(神話成真),工業文明社會徹底開啟。

中國人搞懂第二個問題,人類將進入沒有債務的智能社會,把西方從債務泥潭中拯救出來。

二、後工業時代的主要矛盾——債務危機

1、宏觀數據

全球:據國際金融協會1月15日最新公佈的數據,2018年全球債務升至244萬億美元,為全球GDP的318%,只略微低於2016年中期創下的歷史高點3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4473862309670...

財政部:2018年,4月末國有企業負債總額108萬億元

https://finance.qq.com/a/20180525/013367.htm

中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約33萬億。而在企業部門負有的140萬億債務中,有30-40萬億屬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負債,加上政府33萬億直接負債,總量將在60萬億左右。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5717528597255...

...........

全球深陷債務危機,不能自拔的根源:利息差,在時間上以指數沉澱,變成社會、政府、企業和家庭恆定增長的債務。

表現在:發達經濟體美國債務遠高於中國,中國債務遠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

公共網絡建設白皮書2019版本[1]


2、城市化拐點,訂單向下,債務向上

2008年,全球與中國的城市化率同步超過50%,全球城市化相關訂單結構性向下,但債務依然以指數向上恆定增長。

2008年,美國次債危機是這種結構性改變的標誌性事件。

過去10年,全球債務高速增長是這種結構性改變引發的必然結果。

對訂單的爭奪是當前國際矛盾的總閥,貿易戰只是表現形式。

只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找到解決矛盾衝突的鑰匙,重塑全球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提示:個人消費最大的訂單是房子,城市化相關基建投資是社會投資最大的投資訂單。

三、債務,乾坤大挪移

如下圖:

我們向上已經沒有拓展空間,你不可能寄希望銀行不收利息差。因為銀行成本極高,需要靠利息差活著。

因此,我們只能將拓展空間指向下方,指向公共網絡,讓公共網絡變成一個“虧錢”單元。

我們從公共網絡身上獲取7個點利息差,3個點上繳銀行,另外4個點就會變成我們的金融收益。

這就使債務下移,指向公共網絡,權力上移與平移,指向每個人、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

公共網絡建設白皮書2019版本[1]


傳統金融:公眾存款=銀行債務;公眾貸款=銀行資產,省略掉銀行:公眾的貸款=公眾的存款,公眾在銀行內的淨資產為零。

更進一步:中國人的貸款=中國人的存款,如果貸款出問題,存款就會出問題。如果貸款出問題,金融系統就會出問題。

因此,債務不僅是貸款人的問題,也是存款人的問題,更是金融系統的問題,金融的本質是將市場鏈接為命運共同體。

在解決債務問題上,只要不讓三方出錢,三者很容易達成共識。

提示:現在問題無解的根源:誰都不願意出錢。

新金融:公共網絡未來的服務=人類的提貨權

新金融把人全部劃撥到等式的一側,變成一個利益高度一致的命運共同體。

把債務全部指向公共網絡,這些債務由公共網絡在未來用服務慢慢償還。

因為公共網絡壽命無限長,且不吃不喝,所以,無論公共網絡欠多少債務,它都有能力償還。

提示,公共網絡會隨著持股人數的增加,提貨權貨幣屬性的增強,而不斷優化。

四、由“仰視”別人主導的銀行到“俯視”自己控股的公共網絡

1、傳統金融,仰視

我們認為:錢是印出來的(0→錢(100%))

我們認為:印錢的政府或銀行可以解決一切。

我們寄希望政府、銀行幫我們解決問題。

但客觀上,現代金融的基本邏輯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0=錢+債,不允許無中生有)。

也就是說,政府發債印鈔和個人貸款獲得鈔票(存款)本質具有一致性。

只有我們走出對錢的崇拜,才能客觀的看到錢的兩個面,一面是債,另一面是錢。

簡單說,存款站在我們的視角是錢,站在銀行的視角是債。

貸款站在我們的視角是債,但站在銀行的視角卻是錢。

所以,銀行與政府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種,無中生有的印鈔權。

即,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救世主,否則,以美國人的聰明才智,債務危機早就解決掉了。

2、新金融,俯視

利用債生錢的原理:

把企業債、政府債存儲在公共網絡內,

企業和政府直接獲得與債務數量相等的數字資產——提貨權。

由於公共網絡運維的邊際成本為零,因此,企業和政府無需為自己的債務支付利息。

卻可以分享提貨權系統分銷佣金收益。這就意味著新系統內,所有人、企業、政府部門都會變成債權人。

而債務與成本則完全指向了公共網絡。

從另一個視角,

我們也可以把能夠提供各種服務的公共網絡看成一個新的“奴隸”階層,

要解放舊階層(大部分普通人),唯一的辦法實際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新階層來幫助舊階層揹債。

更直接說,要有無私的、有能力的接盤俠,才能保住現在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

只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獲得保全,既得利益者才能考慮普通人的權力。

顯然,這個接盤俠只能是擁有無限壽命和無限拓展和服務能力的公共網絡系統,而不可能是任何人。

綜上,站在仰視錢、權的卑微視角,你永遠無法理解新金融、智能化和未來。

站在公共網絡主人、股東的視角,你覺得規則應該是為人類(包括你)服務的,你將可以輕鬆理解新金融與智能化。

錢、債、利息這些概念與規則都是人創造出來的,它們需要與時俱進的調整。

五、公共網絡未來的服務=人類現在與未來提貨權=人類自己決定數量

因為公共網絡欠人類錢,所以所有人要求公共網絡永生。

永生的公共網絡可以在未來提供無限多的服務,創造無限多的價值。

因為公共網絡可以創造無限多的價值,

所以,政府、銀行、國企需要多少錢,就可以提取多少提貨權。

中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歐盟、日韓也是如此。

在這個前提之下,固有矛盾會全面解鎖。

比如稅收,政府在公共網絡內發債,直接獲得等值提貨權。債務由公共網絡未來慢慢還,提貨權由政府花。

這就不需要向企業、個人再徵稅,政府投資、公務員消費都會變成企業喜歡的訂單和個人喜歡的工作機會。

比如銀行的金融收益,銀行在公共網絡內發債,直接獲得等值的提貨權。債務由公共網絡還,提貨權由銀行花。

企業和個人不需要再給銀行支付利息,銀行從業者消費則會變為企業喜歡的訂單和個人喜歡的工作機會。

..........

矛盾止於不勞而獲!

在政府、銀行、國企問題都獲得解決之後,傳統領導階層獲得經濟自由和時間自由。

大家自然獲得借款無息的權力。

借款無息,大家自然不還借款。

大家不還借款,自然借多少,就產生多少利潤——Free。

再用利潤投資創新,無論投資收益是多少,都沒有風險。

因為沒有風險,所以大家都會參與,因為大家都會參與,所有所有領域都會實現智能化。

公共網絡建設白皮書2019版本[1]


當所有領域都實現智能化,

每個人通過公共網絡獲得一定量的智能機器權益,幫自己幹活和賺錢。

使每個人只做自己喜歡的創造性勞動,是未來!

簡言之,

如果我們不想被欺負,那麼,我們需要找一些願意被欺負的對象替代我們。

如果我們不想被剝削,那麼,我們需要找一些願意被剝削的對象替代我們。

如果我們不想幹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麼,我們需要創造出公共網絡和智能機器替代我們做我們不喜歡做的工作。

以上就是創造全民控股公共網絡的目的與意義。

只有我們不被欺負與剝削,我們的子孫後代才能不被欺負與剝削。

只有我們有自由的選擇權,我們的子孫後代才能繼承自由的選擇權。

以上是公共網絡白皮書的第I部分,是目的與方向。

個人覺得:任何一個能夠擺正位置的成年人都可以看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