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年報季|中信證券2019撈金百億重倉網紅板塊 距航母級券商還有多遠

券商年報季|中信證券2019撈金百億重倉網紅板塊 距航母級券商還有多遠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日,券商一哥中信證券(600030.SH)發佈2019年全年業績。公司經營業績較2018年同期有所增長,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31.40億元,同比增長15.90%;營業支出261.29億元,同比增長3.7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2.29 億元,同比增長30.23%;實現每股收益人民幣1.01元,同比增長31.17%;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7.76%, 同比增長1.5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在經紀業務、資管業務下滑的情況下,能夠再次收穫百億利潤,其強大的投行和自營業務功不可沒。

東興證券的報告顯示,中信證券自有資金投資收益增幅較大,其參考計算指標“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166.92億元,同比增長90.17%。從細分業務看,公司的投行業務、資管業務和直投+私募股權投資等“泛直投類”業務仍為最大亮點。

據同花順IFind,中信證券2019年重倉股共有三隻,分別為牧原股份(002714.SZ)、光庫科技(300620.SZ)和七一二(603712.SH),所屬行業為生豬養殖和通訊科技類,將2020年網紅投資板塊一網打盡。

投行收入增長近三成

2019年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推出,IPO發行規模大幅提升,中信證券成為最大的贏家,其投行收入達44.65億元,同比增長22.70%,收入佔比10.35%。

中信證券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作為保薦機構或主承銷商已申報科創板項目22單,其中9單已完成發行。2019年,公司完成A股主承銷項目81單,主承銷金額2798.03億元(含資產類定向增發), 市場份額18.16%,排名市場第一。

其中,IPO主承銷項目28單,主承銷金額451.33億元;再融資主承銷項目53單,主承銷金額2346.70億元

此外,2019年公司債券(含可轉債、可交換債)及資產證券化業務承銷金額合計為10015.30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03%,承銷金額佔證券公司同業承銷總金額的13.18%,位居同業第一。

在東興證券分析師劉嘉瑋看來,投行業務方面,中信證券股權承銷、債券承銷和併購重組三大板塊業務規模均居行業首位,市場份額穩中有升。其中科創板開板為公司帶來近5億收入增量;境外股權融資業務和跨境併購業務規模和市場排名也顯著提升。

在資管業務方面,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企穩回升,期末達1.39萬億,其中主動管理佔比提升至50.06%,總規模和主動管理規模均居行業首位。

劉嘉瑋認為,“泛直投類”業務已成為中信證券投資類業務乃至全業務線的穩定器,依靠充足的項目資源,和近年來項目退出週期的不斷縮短,退出時間的高度分散,中信證券投資和旗下金石投資已成為公司重要且穩定的利潤來源。報告期內科創板的落地不足半年時間就有9單業務,累計浮盈約3.5億元,預計未來年度科創板跟投將成為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

近日上交所項目信息平臺顯示,中信證券非公開發行2020年公司債券已正式獲得受理,金額為200億,品種為私募債。

在中信證券3月20日召開的網上業績直播說明會上,公司財務負責人李冏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20年以來,公司以低利率發行公司債的量比較大,考慮到未來仍有發債空間,於是就申請了私募債的額度。“上交所支持力度較大,處理申請速度比較快。”

此外,中信證券2019年重倉牧原股份、光庫科技和七一二,分別持有1122萬股、695萬股、12萬股,對應市值分別為9.96億元、1.68億元、49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隻股票所屬行業均為近期網紅板塊,牧原股份屬生豬養殖行業,光庫科技和七一二均為通訊科技類。

同花順IFind顯示,截止3月20日,牧原股份報收116.70元,三個月漲幅為42.93%,六個月漲幅達55.64%;七一二股價已經創出9個月新高30.04元,近三個月漲幅近三成。

距航母級券商還有多遠?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不斷放開,外資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外資機構憑藉其專業優勢,將在混業經營、機構客戶服務、產品定價、業務創新、人才等領域,與本土券商展開正面競爭。

目前金融科技與證券業正加速融合,科技正在逐步催生金融領域的商業模式變革。部分券商已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成立合資技術公司等方式,與科技公司開展合作;互聯網巨頭佈局進軍智能投顧、資產管理等領域,憑藉數字化和科技優勢與券商展業展開競爭。

劉嘉瑋指出,新冠疫情下,監管層對證券行業更多體現為政策呵護,監管重心正逐步從“控槓桿”轉移到“調結構”和“促創新”上,行業資源繼續向龍頭聚集,中信證券作為國內券商絕對龍頭,將持續收穫市場改革與創新紅利。

隨著對廣州證券的收購完成,中信證券補足了在華南區域的佈局短板,公司淨資本也更為充足。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未來公司有四個方面的思索:第一做大業務規模,保持行業領先,同時進一步縮小與國際一流投行的差距;第二是做精業務,不斷提升投入產出效率,提升盈利能力;第三是促進傳統業務轉型,加強業務創新,不斷豐富產品結構和產品類型;第四是國際化戰略,抓住“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等發展機遇,做大跨境業務。

楊明輝指出,就具體業務線來說,公司的舉措包括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投行對全球客戶全覆蓋,資產管理加強主動管理能力,以及之前提到的產品和交易模式的創新等。

近期A股市場受疫情影響表現欠佳,中信證券業績發佈後的首個交易日,股價僅上漲1.34%。據同花順IFind顯示,中信證券2020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10.43%。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有專業人士認為,相較於中信證券的體量,其淨利潤三成的增速並不出色,業務發展過於均衡也缺乏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