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國產殲-6戰鬥機總產量超過4000架,在空軍服役超過40年,並且出口國外。殲-6在國內外戰場上頻頻創造佳績,無論是生產數量,還是戰績,都遠遠超過了其仿製型號米格-19,作為一款仿製型超越原型,在世界航空史並不多見!有人說,這是因為米格-19只是蘇聯空軍體系中的過渡型號,但即便如此,仍然不能否認殲-6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戰機!


問題重重的仿製

1954年-1955年,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相繼交付部隊,美蘇空軍都進入超音速時代。而此時,解放軍裝備的仍然是高亞音速的米格-15 米格-17。1956年,在成功仿製米格-17F之後(殲-5),中國軍工部門決定繼續仿製更先進的戰鬥機,儘快進入超音速時代,實現超音速戰機的自主生產。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1957年,航空工業局和瀋陽112廠組成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蘇聯,談判轉讓軍事裝備製造權的問題,10月,兩國達成協議,蘇聯向中國出售米格-19的飛機制造權,並提供全套的技術資料,樣機,以及部分散裝件 成品,附件等。

當時米格-19主要有3個改進型:晝間型米格-19S,夜間型米格-19P,導彈截擊型米格-19PM。其中以米格-19S的機動性最好,而米格-19P因為安裝了雷達,重量增加,機動性能有所下降,但可以執行夜間作戰任務,米格-19PM則是一款裝備了空空導彈的截擊機。殲-6的仿製基本上就是圍繞這三型戰機展開的。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1958年上半年,米格-19的圖紙陸陸續續發到瀋陽飛機制造廠和黎陽發動機廠。8月,中國進口了首批米格-19P,然後又陸續進口了米格-19S和米格-19PM,這是中國空軍裝備的首批超音速戰鬥機。而後,瀋陽飛機制造廠正式開始仿製工作,工程代號為“東風-103”。1958年12月17日,第一架“東風-103”首飛成功,1959年4月26日,國家鑑定委員會正式通過驗收,軍方稱之為“59甲”。在當時“趕英超美”的狂熱氣氛下,一切求快為殲-6埋下了嚴重的質量隱患!好在沒有大批量生產!1964年11月,“東風-103”改稱為殲-6甲。

殲-6甲的技術參數基本和米格-19P一致:翼展9米,機身長12.54米,機翼面積25平方米,空重5468千克,起飛重量7384千克,最大飛行速度1540KM/小時,爬升到萬米高空需要1分52秒,爬升到1,5萬米需要3分48秒,實用升限1.76萬米,在攜帶兩個760升副油箱的情況下,航程達到2200千米。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在仿製米格-19P的同時,入閩作戰的空軍急需米格-19,但米格-19P作為一款夜間截擊戰鬥機,並不適合晝間格鬥,於是,當時的一機部決定在仿製米格-19P的基礎上改進射擊晝間戰鬥機。1958年12月,在蘇聯援華專家的幫助下,沈飛開始進行設計工作,新飛機被命名為“東風-102.”!“東風-102”的前機身設計參照米格-19S設計的,但前機身部分外形及進氣道作了較大的改進,取消了機頭雷達罩和RP-5“綠寶石”雷達,換裝了測距器,並在中心增裝了一個約250毫米的進氣錐。而機身,機翼,機尾起落架等主要部分都採用的米格-19P!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米格-19P全天候截擊機,在機翼翼根處安裝有2門航炮,而米格-19S還在機頭安裝有1門30毫米航炮。為了提高火力,“東風-102”仿照米格-19S,在機頭右下方安裝了一門仿製NR-30的30毫米航炮,備彈55發。此外,為了防止發射火箭對機翼後緣襟翼產生影響,將翼根後緣處的火箭發射器移至機翼前緣,並在翼根前緣增裝一對火箭掛梁。1959年9月30日,“東風-102”完成首次試飛,12月份完成全部試飛科目。該機被軍方稱為“59式殲擊機”,不過,和“東風-103”一樣,“東風-102”在交付部隊後也出現了大量的安全問題,例如飛機超重,強度只有設計指標的86%,於是在生產了36架之後就不再生產了。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就在瀋陽飛機制造廠轟轟烈烈的仿製,改進米格-19P的同時,南昌飛機制造廠也在1959年3月開始仿製更為現代化的米格-19PM,並在1963年試飛合格,總共生產了19架,改型機,長方稱之為“東風-105”,軍方稱之為59乙,1964年改稱為“殲-6乙”

質量漸入佳境

但上述三個型號的米格-19仿製型,都因為嚴重質量問題沒有大規模量產。1960年,國務院副總理指示瀋陽飛機制造廠停產整頓,並提出“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要求,重新仿製米格-19戰鬥機。

1961年,沈飛開始重新仿製米格-19S。1963年9月23日首次試飛,1964年6月28日首批生產型交付部隊使用,被正式命名為“殲-6”,也就是殲-6系列飛機的基本型,由於該機序列排在“殲-6甲”和“殲-6乙”之後,因此又被稱為“殲-6丙”或“59丙”。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殲-6基本型的作戰性能與米格-19S一致:翼展9米,機長14.64米,機翼面積25平方米,起飛重量為756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8832公斤,載油量18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1452千米/小時,爬升到萬米高空所需時間1分6秒,實用升限1.75萬米,在掛載2個760升副油箱的情況下,最大航程2200公里。武器裝備為:位於翼根下和機頭右下方的3門仿製蘇聯NR-30型30毫米航炮的國產航炮,和2個火箭彈發射器,也可以攜帶航彈。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殲-6三視圖

該機最大的特徵是採用大後掠角的箭形機翼,此外,它結構簡單,重量輕,推重比大,因而機動性好,在1萬米高空上。從0.9馬赫加速到1.28馬赫所需的時間為78秒,在海平面上,最大爬升率為145米/秒,在5000米的高度上,0.7馬赫的速度時,穩定盤旋角速度為12.4度/秒,在海平面高度上,0.6馬赫速度時,最大瞬間盤旋角速度為20度/秒,這在當時是十分出眾的!

基本型殲-6裝備部隊後,根據部隊的實際作戰要求,瀋陽飛機制造廠又進行了多次改進改裝。其中從Ⅰ到Ⅲ的基思想是提高高空作戰能力,用來對付當時頻繁入侵我國領空的高空偵察機。殲-6Ⅰ是1966年改裝的高空截擊型,拆除了著陸燈等不必要的設備,只保留了一門機頭航炮,襟翼面積增大了0.6平方米,改裝推力更大的渦噴-6甲發動機。1969年改裝的殲-6Ⅱ,進氣道外壁增加8個進氣門,機頭下裝1門30毫米航炮和1門23毫米航炮,取消了翼根航炮,加裝了2枚導彈。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當時空軍提出的要求是能有效對付高空高速偵察機,最大飛行速度要達到1.6馬赫,升限達到1.8萬米,而殲-6Ⅰ和殲-6Ⅱ並不能完全滿足以上要求。於是在1968年8月5日,殲-6Ⅲ開始首飛,殲-6Ⅲ的進氣道整流罩改為2級可調,加大了進氣口的截面積,機翼面積增加1.18平方米,翼展減少300毫米。但是,這批殲-6Ⅲ存在進氣道掉鉚釘,縱向操縱過靈等問題,進而研製了殲-6Ⅲ該,也被成為殲-6新Ⅲ,機身加長了375毫米,翼尖加2枚導彈,第一次採用了零高度火箭彈射座椅。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由於殲-6戰鬥機基本上為一款晝間截擊機,於是1970年開始改裝夜間型殲-6Ⅳ。其主要改進是進氣道唇口變薄,進氣道口截面增大,按照殲-6甲的模式佈置分體式雷達。該機採用殲-6Ⅲ的機翼,保留2門翼根航炮,機翼可掛載導彈。不過這種改進並不讓人滿意!1973年11月,空軍提出恢復生產殲-6甲。1974年,貴州飛機制造廠根據空軍的要求重新仿製生產了米格-19P,俗稱新殲-6甲。1975年12月21日,新殲-6甲試飛成功,該機最大的亮點是,對機載雷達進行改進,使之除了配合航炮射擊外,還可以控制“霹靂-2”空空導彈,擴大了新殲-6甲的機載武器種類,增強了其作戰能力!

暴躁的“農夫”——殲六(上)

在殲-6基本型的基礎上,殲偵-6,殲教-6和BW-1驗證機也被製造出來,各種殲-6系列戰機的生產數量超過4000架,遠遠超過米格-19大約2000架的產量,殲-6戰機也成為空軍的主力機型,多次擊落國外的高空高速偵察機,甚至走出國門,揚威海外!這將在下一篇中為大家詳細講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