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


你在什麼時候,會產生一種說走就走的衝動?
大千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天在過著著各種各樣的生活,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當你累了,就出去走走;當你厭煩了,就出去走走;當你覺得無聊了,出去走走......
無數人告訴你,旅行回來,你將遇見一個嶄新的自己,會覺得生活彷彿死灰復燃,前途一片光明。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可,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遊走了一圈回來,內心的焦慮並沒有消減多少,甚至連身體都開始感覺要累垮了,那麼,你可能是被一場“偽旅行”掏空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眼前但凡遇見一點讓人理不清頭緒的事情,許多人不約而同地會把“旅行”,當做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旅行麼,很簡單的一件事。
定好目的地,買張車票,帶個揹包,幻想著自己能像網上那些旅行博主一樣酷,吃遍各種各樣的美食,遇見不同的人和有趣的事情,還能拍下很多好看的照片,放到朋友圈曬一曬,收穫一波關注。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一場旅行真正開始的時候,有多少人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到家啥也不知道。
本來就很難擠出時間,所以,出去一趟恨不得一天逛八十個景點,管他好不好看,去了才不算虧,然後,趕集似的按照攻略進行美食、網紅景點掃蕩。
回到原來的生活之後,偶爾翻翻朋友圈,發現自己去的地方可真是不少,但要問有什麼難忘的事情,好像又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恕我直言,這根本不是旅行,分明是“偽旅行”。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旅行真沒那麼神。
失戀了。想離開有他的城市,獨自一人走走看看,收拾一下心情;
受夠了。每天都在義務加班,想立刻馬上就辭職,去追尋那個詩和遠方;
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考研更不想工作,還是趁著年輕多出去走走;
羨慕了。朋友圈裡的有些人,每天都在遊山玩水,什麼煩惱都沒有,我也要過這樣的生活。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旅行是塊兒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可有誰問過“旅行”的感受嗎?一個死物,為什麼要賦予它那麼多莫須有的定義呢?
旅行真沒那麼神,解決不了失戀,也減少不了加班,去一趟遠方回來,眼前的苟且就真的都消失了嗎?
別再騙自己了。
人這一輩子,誰還沒有個想要逃離的時候,可要是想靠一場旅行就來脫胎換骨,那著實有點兒天真。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還記得,那個寫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任性辭職的女老師顧少強麼?
省重點中學的老師,穩定的收入,漫長的寒暑假……眾人眼裡的好工作,顧少強放棄了。
一時間,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成了旅行雞湯文的標配,刺激著無數想辭職卻不敢辭職的人。
然而,就在人們覺得這個老師特牛特酷的時候,顧少強卻在成都開了客棧,停了下來。
為此,甚至有人跑去客棧問她:你為什麼不去看世界?
顧少強卻說,她從沒答應過誰。
曾經,迫不及待想去看世界,是真的;而如今選擇停下來,也是真的。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的真正意思,從一開始就被被誤解了。
你以為,以旅行為藉口的辭職很霸氣,然而事實上,她只是真正看清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你以為,旅行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其實它頂多算是一劑鎮痛藥,當你在趕場式的奔波輾轉時,藥效早已消失殆盡。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旅行不是為了趕路,而是為了感受路。
許多人只勸人去旅行,卻從來不講什麼才是真正的旅行。
真正的旅行,是不抱目的的開始,朝著心之所向的遠方,去感受,去觸摸,去體驗。
每個人的生活圈子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種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擁有不一樣的夢想和追求......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比起鏡頭,旅行更重要的是心靈和眼睛。
來到一個地方結交當地的朋友,融入當地的風俗,活成一次當地人的模樣......
它更像是一種修行,為了嚮往許久的那個地方跋山涉水,心中毫無雜念,只為了感受風土人情,感受陌生的城市帶來的新鮮感。
只有這樣,你才可能會在路途中找到生活的熱情,擁有豐富的閱歷,強大的內心和無限的勇氣。
你對待旅行的方式,決定了旅行怎麼回報你。
這些寶貴的饋贈,是拍拍拍、買買買的“偽旅行”,完全不能比的。

偽旅行,掏空了多少中國年輕人

一根吸管有多少種用法?99%的人回答是:喝水。
就像大多數人的生活,也是這樣一板一眼度過的。
的確,生活或許需要成本,但它也不是一道單選題,就像王小波曾說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世界那麼大,誰都該去看一看。
拋棄一切世俗的雜物,只需要簡單的行囊和一顆純淨的心,不用太貴,不用太多,不用太遠,迴歸旅行最初的意義,給自己一段柔軟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