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你就給你孩子穿這麼點啊?


哎喲,你就給你孩子穿這麼點啊?

1

猶記得一個說道至今的笑話:

嘟嘟8個月時值初夏,我在家給他脫光了。想到樓下買瓶水,因為就在自己樓下,猶豫了一下就沒穿就抱下去了。

小賣部的阿姨神色輾轉,還是忍不住說了句:哎喲,你兒子就穿這麼點啊?不怕著涼嗎?

我看了看光身子的兒子,心想:我兒子根本就沒穿好嗎?

頓時覺得阿姨蜜汁善良。


2

嘟嘟怕熱,動不動一身汗。在家我總給他穿少一點,經常光著腳丫子在地板上跑,光著腿在地板上爬,倒也極少生病。


一旦帶出去,我就會有很多的麻煩:

你給孩子就穿這麼點啊?

你都不給孩子套襪子啊?

這麼冷的天你不給孩子戴帽子啊?

這個天氣了還穿涼鞋啊?

光腳就在地上跑,寒從腳底來啊!

這樣爬不怕以後關節炎啊?


心直口快一點最後總歸來一句:你這個媽媽太不負責任了哇!!


3

我和幾個媽媽聊,她們特別怕遛娃的時候遇見一群阿姨,會被機關槍突突突突突,直到血槽空。


有這些可以突突:

還沒斷奶?想吃到幾歲啊?

還穿尿不溼啊?不怕以後不孕不育啊?

還沒把尿啊?加大音量——還沒把尿啊???


還有這些可以突突:

孩子是要大人教的,不能由著他來;

不聽話要打;

你也太寵著他了,以後無法無天了;

孩子要聽話才好;

孩子要多識字多畫畫才好。


當然還有突一送一:

你媽媽給你生個弟弟好不好啊?

小弟弟,吃個小雞雞我看看?

你媽媽不理你了,以後都不要你了;

你不聽話,你看那邊那隻狗,把你吃掉;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啊?

奶奶好還是外婆好啊?


4

她們表達友善的方式,會讓你感受到這人間的煙火氣,三姑四婆,本就是調節氣氛製造熱鬧,以及大團圓幻象的一個群體。

她們用力過猛的語言,配合著自來熟的肢體動作,和你一起演了一出“這麼多人關心我和孩子”的戲。

之所以讓媽媽們無力反駁,是因為她們說出來的話是沒有問題的。為你和孩子好——這也許是她們內心真實的理由,讓她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但是我們身在其中,總覺得自己並非貌美如花的主角,而永遠是落荒而逃的女N號。

她們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幹?


5

其一、潛意識競爭;

我所知道的好幾位母親,會在自己的母親或者婆婆在場的時候,故意對自己的孩子比平時好,有的會在婆婆面前故意對自己的老公非常好,她們察覺到這一點後,無比鬱悶地來問我,這是怎麼回事。

有一個非常大的可能是:爭奪誰是那個更好的媽媽。

不論是年齡多大的女性,只要做了媽媽,在潛意識層面都會有這樣的競爭,畢竟媽媽是一個女人最引以為豪的身份,如果我媽媽的身份打敗了你媽媽的身份,我就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有時候我們新媽媽之間也會存在這樣的現象:互相說一下自己的育兒經,指出對方身上自己覺得不正確的育兒方法,其實這裡面也有競爭的意味。

所以喜歡指責媽媽的這類群體通常女性居多,她們多以自己多年來的育兒經驗作依據,指責你,然後提供建議。

意識層面她們是善意的,然而在潛意識層面,極有可能她們是在證明:如果我的育兒經驗更加富有成效,那麼我才是那個更加好的媽媽。

甚至在母女之間,婆媳之間,這樣的競爭也在潛意識層面流動著。


其二、潛意識對新媽媽的敵意;

很大程度上,她們在潛意識對新媽媽是有敵意的:

我的孩子已經離開我了,憑什麼你的還溫軟地抱在懷裡;

我已經沒有再次養育孩子的機會了,憑什麼你還有;

所以,我從這種讓你不舒服的方式,小小地攻擊一下你,看著你這個可憐的新手在我面前落荒而逃,我潛意識的敵意似乎鬆動了一些。

另外,我在育兒的路上曾經留下了些許遺憾,如果通過強加給你的方式,並且被你採納了,那麼感謝你,替我彌補了那個遺憾。


其三、潛意識對嬰兒的敵意;

我們的文化對嬰兒似乎是有敵意的。


比如:

提倡早斷奶,有的在6個月內就斷奶了,讓我們很多人固著在口欲期,終身都在找奶吃;

提倡早把尿,製造了一大批肛欲期患者,過於自律或過於邋遢;

提倡溫室養育,過早把身體搞得弱不禁風,這樣孩子就永遠沒有強健的體魄用來離開你;

提倡早教,讓孩子過早對學習失去興趣,就失去了成長的力量。

... ...


我們國家的父母,可能是最害怕失去孩子的父母。很多父母意識層面是為孩子好,實際上在潛意識層面做了很多折斷孩子翅膀的事情。

甚至在孩子非常幼小的時候,這樣的訓練就已經開始了。

在我們父母潛意識層面,有很多希望孩子失去一部分能力,以便於永遠留在我們身邊。這個一聽真的是非常可怕的,可是如果我們有機會去做個人成長,會發現這個比例真的是驚人。而一旦被我們意識到,將非常幸運地有機會打破這個詛咒。


其四、邊界感不清;

年輕稍大一點的人,她們很難知道什麼是邊界,這真不能怪她們。

她們不知道,在指責年輕媽媽的那一瞬間,極速拉近了兩個陌生人的距離,畢竟——指責,是需要熟到一定地步的兩個人才有能夠做的事。

指責一個人的時候,雙方的心理距離是過近的,這顯然讓媽媽不舒服,有一種被侵犯了界限的感覺。


6

我一般是如何應對這些老阿姨?

有時候也是無能為力,最多的就是呵呵一笑,或者哈哈大笑,或者沉默不語。

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阿姨說:你怎麼給孩子穿這麼少?

我說:因為我兒子傻,不知道冷熱,穿多少都行,那我圖省事兒就少穿點。

老阿姨一個健步就走了。

其實這個人群中,不僅都是老阿姨,也有我們比較在意的人:比如我們的父母公婆,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樣的年輕媽媽,我們比較敬重的長輩。

媽媽們會發現,在面對老阿姨的時候,比如一個廣場舞大媽,她對你說你育兒方式巴拉巴拉的時候,你心裡會想:你根本就不懂育兒,不跟你一般計較。我們不會被她們擾動內心。

但是稍微面對一點有身份的人、我們在意的人對我們的育兒方法提出質疑,我們會比較容易hold不住,會急於去爭辯。

那是因為你更加認同這類人,於是也更容易認同這類人的指責。


這個過程分解下來是這樣的:

(1)我覺得我是正確的,是個不錯的人,但我很渴望別人認同;

(2)一個還算重要的人的指責,讓我立即感覺:我那部分還算不錯的自我印象受到了攻擊,我將沒有價值或不被愛;

(3)我必須通過讓你知道我不是這樣的,使得我重新感覺良好,並恢復價值,以重新被愛。


我們的每一次反駁對方,都在承認:你戳中了我,你讓我感受到了那個不好的自己,你讓我產生了自我懷疑。

你的每一次反駁都不是在攻擊對方,而是防禦你快要破碎的內心。

所以你不敢爭論,所以你爭論必輸。因為這是生死的較量,你怕。

還有的媽媽,根本不會反駁,她們會直接認同對方:你說得對,我以後注意。

這也是在從小和父母的關係中習得的:一旦發出自己的聲音,有了不同的觀點,就一定會被攻擊,不再被愛。

於是就聽從吧,以自我保護。


7

你這樣帶孩子不對吧?你應該... ...


當你再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你可以想:

他想做比我好的媽媽,關我屁事;

他嫉妒我是新媽媽,關我屁事;

他對我和孩子有敵意,關我屁事;

他沒有邊界感,關我屁事。


然後你就可以無比堅定地在心裡說:關你屁事

請相信我,當你內心真的這樣想的時候,你的表情和語氣不會欺騙你,它們會幫助你露出嘲諷的、強大的笑,它們會幫助你整個人散發出不容侵犯的氣質。

到那時候,語言都是累贅,你自帶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