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一佳。

今天來給大家聊一聊電影:《一步之遙》。這部電影上映於2014年,是姜文導演繼《讓子彈飛》後又一部自導自演的影片。《一步之遙》上映前,曾被大家寄予厚望,畢竟《讓子彈飛》的成功有口皆碑,而且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局,而《一步之遙》故事就發生在上海,正好承接《讓子彈飛》結尾眾人離開張麻子前往上海。因為這個,很多人將《一步之遙》視作《讓子彈飛》的續集,而這兩部電影的時間差足足有四年,姜導可謂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然而,有一句老話“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這次很不幸又言中了。上映之後,影迷們很快發現,《一步之遙》雖然發生在上海,卻與《讓子彈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部影片中,不再有像《讓子彈飛》那麼跌宕起伏的劇情,過多的隱喻,多種藝術手法的渲染,又穿插對幾部經典電影的致敬,讓很多觀眾看後完全不知所云。可以說,《一步之遙》讓很多人失望了。以至於有人評價:一部《讓子彈飛》讓姜文走向電影神壇,而《一步之遙》又將他趕了下來。

《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我不是姜文導演的鐵粉,更不是他的黑粉。就事論事,從自己的角度,淺談一下,《一步之遙》,這一步,究竟差在哪裡。

在我看來,《一步之遙》的故事性不強是它無法迴避的硬傷。或許姜文導演是想拍一部內涵豐富的文藝片,藉此表達自己深刻的思想。但是,電影畢竟是一種大眾藝術,作為普通人,繁忙的學習工作之餘,我們還是傾向於看一部故事性強的電影,這樣的電影,不一定是熱熱鬧鬧,但一定是情節完整、代入感強的。最好看著電影,就能讓自己對號入座,將自己與電影中主角的命運捆綁在一起,隨著主角的冒險、挫折、成長、勝利而揪心、傷心、欣慰和歡樂。

而《一步之遙》,故事情節本身很簡單。開頭武六找馬走日洗錢,馬走日聯合項飛田辦了一場花國大選,巧妙地推舉他的青梅竹馬--完顏英--再次當選花域大總統。之後馬走日與完顏英開車兜風,因事先都磕了藥,導致汽車側翻,完顏英被壓死。馬走日害怕潛逃,也因此被冤枉為殺人兇手。武大帥、覃老師、武七、項飛田出於不同目的要槍斃馬走日,只有春心蕩漾的武六要保護馬走日。最後馬走日為了保護武六不受牽連,主動站出來面對大家澄清事實,但還是被亂槍打死。

《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當然,故事雖然簡單,但因為有很多的隱喻,看懂故事並不是就能看懂電影。和《讓子彈飛》一樣,《一步之遙》也是結合了歷史背景,用不同的人物隱喻當時背景下的各方勢力。然而不同於《讓子彈飛》的是,這種隱喻顯得十分生硬,不像《讓子彈飛》,看不懂你就當看義匪與鄉紳鬥智鬥勇,也一樣有滋有味,而《一步之遙》,如果看不懂隱喻,看著馬走日一會裝黑幫大佬,一會自言自語,一會又穿插了魔幻主義的回憶,實在是很難入戲。

有位知名導演說過:拍好電影,就是拍好故事。我們其實不指望能從電影收穫什麼深刻的道理,我們更想去看一個精心策劃的好故事。

《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此外,《一步之遙》中,有很多致敬國外經典影片的畫面。像電影開頭,很明顯就是模仿了美國電影《教父》,而之後,也有很多鏡頭,是對一些經典電影畫面的模仿。在我看來,這種模仿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將模仿巧妙融入劇情之中,就不失為一種點睛之筆;但若是為了彰顯格調,強行融入,就會顯得山寨感十足,畫虎不成反類犬。

《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最後,不得不說,相較於《讓子彈飛》,《一步之遙》的人物刻畫並不豐富。這部影片可能更專注於隱喻,角色的背景、經歷都沒有很好的交代。我們很難從人物的對話中還原出一個完整立體的人物形象,像馬走日與完顏英這對青梅竹馬,有什麼樣的情緣?馬走日與項飛田,童年夥伴,曾經有什麼樣的交情?武大帥是靠什麼發家的,又是靠什麼維持統治的?覃老師一介女流,為何能讓大帥服服帖帖?馬走日與武六,又發生過什麼?

好的劇情,都是靠特點鮮明的人物支撐起來的,人物都變成了一副乾巴巴的骨架,劇情就更難完整了。

《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當然,大家對《一步之遙》的失望,可能更多來源於和《讓子彈飛》的對比。《讓子彈飛》的藝術成就太高了,既可下里巴人,又能陽春白雪。想要保持甚至發揚它的光輝,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步之遙》,為何比《讓子彈飛》差了不止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