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電影大師黑澤明拍過很多優秀影片,《七武士》就是其中的一部經典。隨著歲月的流逝,它仍然像鑽石一般熠熠發光。

影片講述的是在日本戰國時代,一個小山村的農民為了抵禦山賊,請來了七名流浪武士來幫忙。《七武士》表現了日本文化中的武士精神,也深刻挖掘了人性的複雜和光芒。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影片在1954年上映後,倍受好評,在第15屆威尼斯電影節榮獲最佳影片銀獅獎,被日本《電影旬報》評為日本電影史上"十大佳片"第一名。在一些影迷眼中,《七武士》可以去追逐“影史最佳電影"的稱號。

那麼,《七武士》為何這麼受推崇呢?以下從故事情節、文化內涵、拍攝技法三方面來分析。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1. 情節生動,結構堪稱完美

現在有不少電影連故事都講不通順,更不要論生動與否了。

《七武士》通過設置特別的場景,衝突不斷,精彩迭起,並且合情合理,扣人心絃。

一開始,農民尋找武士非常不容易。在當時,武士只保衛貴族階層,何況農民們只提供米飯,並沒有報酬。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每一個同意去的武士,出場方式都不一樣,很是有趣。

而七個武士初到村落,卻沒人敢出來迎接。

借用村子長老的話說就是:

農民總是擔心,他們下雨怕雨刮風又怕風,什麼都怕。

看似吊兒郎當的菊千代,聰明地敲響了預警山賊的木棒,讓村民們紛紛跑出來,讓武士和農民打破了隔膜。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隨後,武士們發現了農民曾殺過落荒的武士,把鎧甲藏了起來。武士們都很憤慨,久藏甚至想把一村的人都殺掉。

農民出身的菊千代,向其它六名武士說,農民是比較吝嗇狡猾,但那是他們悲慘的境遇造成的,和經常打仗的武士們脫不了干係。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於是,這個衝突得到了化解。菊千代這個角色相當於武士們和農民之間的橋樑。

勝四郎和志乃的愛則屬於動盪年代的一個點綴。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影片後邊的訓練佈防,以及和山賊的決鬥,氣勢恢宏,導演的節奏掌控得非常好,極富感染力。

而打敗山賊後,只剩下了三個武士。農民們熱切暢快地邊敲鼓唱歌,邊插著秧。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勘兵衛看著四個墳頭說“贏的是那些農民,不是我們”,引人深思。

整個電影的結構就像一棵大樹,雖枝葉眾多,卻舒展清晰,每一部分都安排得恰如其分。

影片的音樂也很出色,恰當地烘托了劇情,增強了影片的共情和感染力。

2. 人物形象鮮明,體現武士道精神

七個武士性格迥異,表現了武士精神的不同方面。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勘兵衛有勇有謀,從他扮和尚救出被劫持的小孩就能看出。他意志堅定,真誠勇猛,善於組織布陣,是七人的頭領。

勝四郎是熱血激情的年輕人,心地善良。

還有機智、願於知己共行的五郎,不畏生死的七郎。

"懂砍柴派劍法"的平八個性率直有趣。

久藏武功卓絕而寡言少語。他潛心修練刀術,在激鬥中單人潛入敵營,取回一把槍而不炫耀。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三船敏郎飾演的菊千代,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他雖是個"冒牌"武士,卻也正直豪爽,粗中有細。

還有利吉、萬造、長老、孤身老太等人,人物形象塑造得都栩栩如生。

即使是利吉找武士住的客棧裡的幾個粗野漢,只是寥寥幾個鏡頭,卻也讓人印象深刻。

電影中的武士大致分為三類:願意守護百姓的一種;關注名譽和報酬,不願放下身架的武士;那些山賊則是落草為寇,欺壓農民的落魄武士。

七武士們當然屬於第一種。他們雖然性格不同,各有缺點,但都有著忠誠、勇敢、正直和敢於獻身的武士道精神,這也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體現。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武士道精神已經深深植入到了日本的民族性格之中。

不過,日本人的性格也是比較矛盾的。

“日本人的行為則好像是:擇一條道路便會全力以赴,如果失敗,就很自然地選擇另一條道路……”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從孩提時期的不加拘束,到長大之後必須恪守名種規則的管制,日本人對兒童的教育和成人後約束增強形成的不連續性,是造成日本人矛盾性格的重要因素。

武士道精神原本是忠孝自律,非常講究對社會秩序的遵守。但二戰中,武士道精神脫離了原來的本質,演變成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發動戰爭和操縱民意的工具,這是需要警惕的。

3. 開創性的拍攝手法

《七武士》開創性地採取了群像式敘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並且在拍動作場面時,黑澤明運用多機位拍攝法,把遠景、中景、近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還有大量的特寫,十分逼真,讓觀眾能酣暢淋漓地感受到戰鬥的緊張。這也是一個創新。

當年《七武士》上映後,東西方都是一片讚譽。

在1960年,西方還翻拍成《七俠蕩寇志》,不過只是學得了“形",而沒取得"神"。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黑澤明的代表作主要產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五十年代的又以反映社會問題的現代劇《生之慾》、時代劇《羅生門》和《七武士》為代表。

這三部電影都非常出色,既有意思又不乏深刻的內涵。

喬治·盧卡斯坦言:《星球大戰》中部分人物設置和情節吸收了黑澤明電影中的創意。

以《教父》聞名天下的名導科波拉說:

“我非常喜歡黑澤明,他是一個有意識傳達出成熟的人性和情感的偉大的電影藝術家,我希望拍出像黑澤明那樣的作品。”

中國也有好多導演深受黑澤明的影響。比較近的有張藝謀。他2018年參照黑澤明的《影武者》,拍了水墨風影片《影》,整體效果還不錯。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陳凱歌在東京領取“黑澤明獎”時也說道:

“黑澤明是對我們這代中國電影導演產生最大影響的導演之一。……我能獲得這個獎,就是要在電影世界中承接黑澤明的精神世界,在電影中拍我們所相信的世界。”

可以說,黑澤明的《七武士》在1954年上映後,它對後世電影的影響力是深遠而有生命力的。

不管電影技術怎麼發展,終歸還是要和電影內容相互融合。單純的炫技終究成不了大器

黑澤明六十多年前拍的黑白片《七武士》,為何能競逐影史最佳?

《七武士》也有一個小瑕疵,就是有些地方略顯拖沓,時長達到了3小時27分。如果能適當精簡些就更好了。

不過,瑕不掩瑜,《七武士》的影響力還在繼續。

(*圖片源於網絡)

[1] 魯思•本尼迪克特 《菊與刀》呂萬和、熊達雲、王智新譯

[2] 楊月枝、劉曄 從電影《七武士》透視日本的民族精神《電影評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