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仇焱之(1908-1980),上世纪超级大古董商,江苏太仓人士。13岁跟随上海大古董商朱鹤亭学艺;民国34年结识英国古董商厄宝德,为其在沪办理古玩出口托运业务;民国35年以200万法币独资开设“仇焱之文玩会”;民国38年赴港发展,带动了香港的文艺风尚。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上海滩风云人物

仇焱之13岁于上海一家古玩店当学徒,掌柜是人称朱二爷的朱鹤亭,对古陶瓷鉴定十分擅长。仇焱之在他的教诲下,勤学敏悟,练就了一双辨别古陶瓷的“慧眼”。之后他开始自立门户,买货不把价钱压得太低,卖货时也不用假货蒙人,得到了同行和中外收藏家的信任。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 六字篆书 仇焱之旧藏



仇焱之有独特的古书画鉴赏天赋,十分注重对古陶瓷的画工纹饰。古往今来,古玩鉴赏界就存在“玩画不屑瓷”、“鉴瓷不研画”的弊端。而仇焱之如此高屋建瓴的“鉴瓷观”,沿及今日,在鉴瓷界仍乃先辈。

800元捡漏宣德大碗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明宣德 撒蓝釉大碗 1980年香港苏富比仇焱之专场拍品 成交价370万港币 赵丛衍竞得

抗战期间,仇焱之在北平收藏了一只宣德雪花蓝大碗。一开始以50块现大洋倒给了天津的一位古玩商。后来这位古玩商又以500块现大洋把这只蓝釉大碗卖回到北平琉璃厂古玩铺。后来被仇焱之以800块现大洋的价钱买回上海。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据说仇焱之力排众议,非常看好这件蓝釉飘白花大碗,认为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官窑孤品,在1949年移居海外时,这只碗是他随身携带的几件重器之一,足见他的重视程度。


几十年后的1980年11月,苏富比在中国香港举办了仇焱之藏品拍卖专场,这只碗以370万港元成功落槌拍出,震惊收藏界。这只碗的名字叫做“明宣德雪花蓝釉碗”。

1000港币捡漏鸡缸杯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40年代晚期,仇焱之赴香港发展,与敏求精舍的创始人胡惠春、徐伯郊等人成为第一批南下的香港第一代收藏家。10余年间,他在这个弹丸之地,衔泥筑巢般地收藏了众多历代官窑瓷器。



50年代,仇焱之在香港用1000元港币买下了一只别人都以为是假货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誉为收藏界“拣漏”的典范。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据赵汝珍著《古玩指南》记载:“明成化窑斗彩鸡缸杯,现存仅三只。”成化斗彩瓷器,基本上都是官窑产品,在明代已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万历《野获编》说:“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初,大收藏家高江村的《成窑鸡缸歌注》:“成窑酒杯,各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莹洁而质坚,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可见其精美

全套明代瓷器换一笔架

仇焱之收藏之富,他为得到一件建文年款的瓷器所付出的代价上看出。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仇焱之旧藏

仇焱之专收明代瓷器时,除了建文年号,将明代所有年号的瓷器都收齐了,因此,得不到这个瓷笔架,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觉得珍贵,仇焱之为了了却心愿,竟然以只缺“建文”年款的全套明代瓷器,换得了这个瓷笔架!

倾尽所囊“收养”中国瓷器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仇焱之著《抗希斋珍咸有明全代景德名瓷影谱》

繁忙的收藏之余,仇焱之始终笔耕不辍,于1950年相继出版了《抗希斋珍藏明全代景德镇名瓷影谱》、《斋珍藏历代名瓷影谱》,成为国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官窑瓷器最有价值的书目之一。


1000港元捡漏,几十年后疯涨30万倍!原来是这样炼成收藏王的!



宋 官窑牡丹花型洗 1980伦敦苏富比仇焱之专场33万英镑成交,2018年香港苏富比再次复出拍卖,以8100万港币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