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文 | 穆戈

今天,距離李子柒的最後一個視頻已經53天了。以往,她都是大半個月或者一月總會更一次的,可這次,為何隔了這麼久,還是不見蹤影?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於是,最近在微博上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打卡話題——#今天李子柒更新了嗎?#

眾多粉絲都一邊擔心著她的安全,一邊又各種花式催更。

網上各種“李子柒”版本也紛紛脫臼而出,一方面,凡是選擇了在鄉間隱居、或因疫情暫居鄉村的女子,似乎都能和“李子柒”掛上鉤;另一方面,面朝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種農民艱苦生活也被紛紛搬上了層面,和“李子柒”的“仙”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很多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都覺得她的視頻太假了,和真實的農民生活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很多在城市掙扎的上班族又覺得她的視頻簡直美爆了,她所在的農村簡直就是世外桃源般的人間天堂。

不過,不管是覺得她假的農民,還是心生徜往的市民,都很喜歡觀看她的視頻。

01 人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她的視頻?

我也常想,為什麼全世界的人都這麼喜歡看她的幹活視頻呢?

是因為野山的美景?手工的美好?文化的傳承?還是食物的誘惑?

也許都有,但我覺得更重要的在於視頻本身的“藝術性”,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只有真正源於生活本身,才能讓觀眾也感受到真實;只有真正高於生活,才能調動每個觀眾的美感細胞,給每個觀眾以最好的觀看體驗和享受。

她的每一個視頻最大的特點並非“原生態”,而是平靜與和諧。大自然中景與景之間的協和,人與動物之間的相處協和,還有人與自然之間的協和。

在她的視頻裡,時間不屬於人類,而是屬於大自然的——四季分明、萬物有靈,各自生長、且慢且美。

她親自種下棉花,歷經風吹雨打,待它發芽、開花之後又親自採摘,慢悠悠地彈成棉被。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夏日炎炎時,她便泡麥、催芽、發酵,控制溫度與時間.......一個多月才有收穫,製成佳釀,以解酷暑。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為了學成蜀繡,她跋涉千里拜師學藝;夏走秋至,冬去春來,一刀一剪,一針一線,歷經兩年才完成。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她的視頻之所以效果能夠如此“和諧靜美”,是因為其每一道工序都是真實沉澱的結果。

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有人為了桌上那一頓熱氣騰騰的飯,願意四季勞作,自耕自收。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真的有人為了心中熱愛,可以不被外在動搖,一心一意,持之以恆的付出。

她的視頻滿足了我們大多數人對幸福生活的終極幻想。

對於土生土長的農民來說,她確實是在幹活,只是她的悠閒和淡然讓農村人羨慕、又心生妒忌;因為每一個農村人都是每天面朝土、背朝天的從早忙到黑,光是忙碌,就已經讓他們疲憊不堪了,又談何悠閒自在。

而對於在大城市每天穿行於高樓大廈間、奔波於燈紅酒綠下的社畜們,倘若每天能夠靜待日出、閒賞花開、慢看日落,以田為鄰,親觸自然,那簡單真的猶如仙境啊!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02 為什麼人們都白看了她的視頻呢?

世人都覺得“她”太美,卻忘了她從小失去雙親,長大後又失去了爺爺;為了生計,她在城市打過很多零工,吃過很多苦……

視頻中,那剎那間的發芽、施肥、開花、結果,可是整整的一度春秋啊;那短短几分鐘的刺繡視頻背後,可是整整的兩度年華啊!

的確,生活不允許,我們沒有條件,不能像李子柒一樣生活;但倘若條件允許,你能有她的“定”性和“韌”性嗎?你能俯下身來、沉下心去,安安靜靜、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去長期堅持做一件事嗎?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恐怕很難吧!

因為太多的不安和恐慌。尚未實現溫飽的人們要為明天的饅頭髮愁,衣食無憂的人們要為明天的房子擔憂,有房子的人們要為明天的車子擔憂,有車子的人們還向開個小公司……社會緊緊湊湊地運作著,我們每個人也都緊隨其後、皺皺巴巴地生活著,很難“安然”。

自從李子柒爆火之後,網絡上有很多人都討論:她的存在能否治療這個時代的焦慮?

截至目前看來,答案很明顯——不能治癒。因為很多人所痴迷的,只是視頻本身的美感;而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感知到,物質之外的美感,也不是所有人都來欣賞美帶來的愉悅感。

李子柒宣停更引熱議,她去幹嘛呢:原來,我們從未看透過她的視頻

很多人都把“她”當成了高壓生活的臨時解壓包,只是沉湎於視頻帶給人的短暫愉悅和舒適之中,而不曾思考和反省。

李子柒停更53天,留言區兩萬評論炸翻天,不是催更就是問她這段時間都去幹什麼了。

她或許只是在家中靜養、安然地陪伴老祖母過日子;或許又沉下心來去學習新的手藝了。

人家能夠在巨大的金錢誘惑面前隨時抽身,安於一隅、詩意綻放、從容生活;身為粉絲的我們為何不能夠沉下心來,安安靜靜地在自己的天地裡做該做的事呢?

常言道:境由人造,境由心造。生活的小詩意其實並不難,拒絕無營養外賣、養一盤小植物、家中窗明几淨、學會停下來賞花夕月......

即使沒有百花爭豔的大園子,沒有天藍水清的村野環境,沒有為我們造夢的“李子柒”;只要努力把自己收拾乾淨,然後擁有感知細微幸福的能力,詩意便會無處不在。

生活的詩意,不在環境,而在於我們的選擇和視角。

這也正是那些個“李子柒”視頻所告訴我們的,希望我們每個人看“她”,不止能夠觀到表面的“仙”,還能夠領悟“仙”的真諦;也願我們每個人內心永遠皎潔明亮,目之所及、身之所到之處,皆為詩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