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阿聯!

許多年以來,我一直固執的以為:易建聯之於中國籃球,會象巴蒂斯圖塔之於阿根廷足球――在馬拉多納退役之後,梅西堪當大用之前,勉力撐起阿根廷足球的局面。

可是今晚,我們也許見證了阿聯國家隊生涯的悲情落幕。他為這支國家隊奮戰了十五年,尤其09年姚明退役之後,阿聯更是作為領軍人物獨自扛了國家隊整整十年。十年間,中國男籃鮮有亮眼的戰績,雖然阿聯每每能打出華麗的個人數據,不管對手是誰,阿聯這個強點的表現都能拿得出手。但籃球是個集體項目,他身邊始終缺少穩定的、有力的支持。饒是他一場一場的高能輸出,也不足以讓中國男籃抗衡世界強隊,最多隻能勉強維持在亞洲前茅。可是這些年來,歐美籃球的進步太快了,亞洲整體水平已經被歐美強隊遠遠的甩在了身後。這不,本屆世界盃賽,亞洲球隊全軍盡墨,悉數被擋在16強之外,在與歐美強隊的交鋒中,動輒輸四五十分,一場一場的血虐,一場一場的“屠殺”啊。亞洲水平與世界水平的差距,簡直慘不忍睹。中國隊因為有了阿聯的穩定輸出,倒是沒有輸得那麼難看,卻表現得“逢強不若,遇若不強”――打歐洲強隊波蘭可以打得分外膠著,甚至一直領先到終場前七八秒中仍然領先,最後關頭才輸給自己的失誤。而打對上歐美強隊一碰就垮,且陣容已殘缺不全的韓國隊,竟也打得難解難分,最後僅以四分險勝。而最後一戰對上非洲勁旅尼日利亞,還是依靠阿聯的無所不能――三分、中投、突破暴扣、籃板、蓋帽,與身體素質個個勁爆、個人能力個個突出的尼隊苦苦纏鬥了三節半,由於整體實力的差距,終於在最後半節繃不住了,敗下陣來。由此,中國隊失去了直通東京奧運會的資格。接下來雖然還有落選賽可以爭取一把,但誰心裡都清楚,成功的希望渺茫到接近於零。

就這樣,中國男籃幾乎不可避免的將缺席自1984年重返奧運大家庭以來從未缺席的奧運賽場。這一夜,所有中國球迷都看到了阿聯的不屈與不甘。他打出了世界級的強勢表現,卻不得不接受最後全隊失敗的結局。

這也許是他國家隊生涯的謝幕之戰,已經32歲(一說35)“高齡”的他,征戰多年,滿身傷病。他已經很難再一個人扛起這支國家隊了。而他也沒能象巴蒂斯圖塔等到梅西一樣,等來周琦、沈梓捷、郭艾倫們的成熟……

易建聯之後,中國男籃的領袖在哪裡,希望在哪裡,未來在哪裡?至少,目前還看不到一個清晰的答案。

今夜,中國籃球的一個悲情之夜。每個球迷的心都隱隱作痛。但是現場的球迷依然含著淚花一遍遍呼喊著你的名字“易建聯!”

不管怎樣,都應該對你道一聲:“辛苦了!阿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